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荷兰ASML公司案例研究,阐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路径及特点。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协作、“路线图”的创新协同及核心企业的统领作用是ASML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ASML作为光刻装备产业的核心企业,根据路线图作为总纲统领包括供应商、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一个广泛参与的基于协作的创新网络体系。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框架对于中国区域产业创新的生态建设以及如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打造创新、绿色、开放、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更好地的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有效的路径,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人才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创新生态环境系统可以系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性政策体系,加快示范区创新平台布局;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示范区协同生态系统建设;创新示范区差异化产业链建设,构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效协同机制;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对接技术难题攻坚,高层次规划示范区技术创新;破除创新技术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示范区人才生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软环境,高质量推进示范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联合体在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将其置于“双循坏”背景下作为搭建完整创新生态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建设路径研究。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助于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案例,分析其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实施机制与运行模式,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创新联合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市场牵引的企业技术需求凝炼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供给体系、强化成果产业化中端服务保障机制和打造基于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全球协同创新生态,为新时代更好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模式借鉴和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功能角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江苏泰州为例,基于调研,分析了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现状,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先锋种群创新能力不强,提出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链为主线加快产业创新生态集群构建、加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设计等路径优化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加快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对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处处长张圣恩教授在《对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内涵的理解——一个基于软科学研究的分析框架》一文中,用软科学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及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与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主题是“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本报告围绕解读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难度。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本文试图构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目标系统和路线图,进而重点探讨制度安排的重大任务,特别是立法保障、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和治理结构重组,为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通过系统升维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是培育未来产业的关键。从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协同融合的视角,以及产业生态组织、生态网络、生态数字化赋能、空间联系、生态位管理、生态治理机制六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产业培育的产业与创新生态维度升级的趋势与内容。结合我国区域未来产业的实践需要,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升维路径及其政策建议,包括重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双生态”联动,分领域打造特色化、专业化的未来产业与创新生态体系;将未来产业高成长顶尖创新型企业纳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试点,梯次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开展城市群未来产业集群体系建设试点,打造一批跨区域未来产业与生态体系示范区;高度重视基石型服务组织的生态效应,发现、支持和培育专业化、高水平基石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多元、开放、合作、共生的新型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多链协同、跨界融合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与创新生态的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集成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活动的复杂特性,结合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建立企业集成创新活动中知识转移的三维框架体系,构建基于WSR的集成创新知识转移模型,设计WSR框架下集成创新知识转移流程,分析企业集成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活动事理及人理作用的介入机理。  相似文献   

9.
产业创新动力发挥作用离不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根植性、协同性、可塑性等许多方面有着显著共通。产业创新政策对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高新区一直重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尚需提升。结合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实际,从需求导向科技经济融合模式、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盘活产业创新资源和科技创新大数据运用4个方面,提出了高新区产业创新政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产业环境分析和某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基础上,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策略"这一概念为核心,依托核心技术创新,设计、材料、制造三策略之创新方向思维,构建一个普遍适用的"策略均衡解"的分析框架,推导出某企业之技术路线图及未来抢先之五类技术发展相关产品做起点及未来技术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 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创新联合体存在组建时指导政策不足,部分已建成的创新联合体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照现有产学研合作平台,分析了构建创新联合体的核心要素,探索了基于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模型,从建设、运营、保障三方面探析其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机床产业 “大而不强”,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如何有效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加快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创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以日本马扎克公司为案例,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着重分析日本机床产业政策是如何支持本国机床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发现:日本机床行业经历了产品仿制、模仿学习、自主研发、创新超越四个技术阶段;在不同追赶阶段,日本相同类型的产业政策工具始终遵循相同的制定原则;政策工具使用策略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协同演化是其帮助本国机床企业“后来居上”的关键。据此,从构建国家级领军企业、重视优秀民营企业、补位核心用户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专利合作网络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将1985—2009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汽车技术合作专利作为样本数据,利用UCINET6绘制创新网络图谱,并构建协整方程检验派系结构演进与产业整体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派系式技术合作是创新网络规模和结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重要途径,对产业技术创新产出有长期稳定的积极作用,且这种作用对新颖性程度较低的技术创新成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略论政府规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扮演着主体角色。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关键在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对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网络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变化 ,企业创新网络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 ,缩短技术开发时间 ,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 ,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企业创新网络是企业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契约关系以及应用信息网络与外部组织机构建立的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的各种制度安排。论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 ,结合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展特点 ,通过对企业创新网络对象选择策略、企业创新网络联结方式选择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analyzes existing state of innov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elaborates on the duty and role of owner in establish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with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This paper also claims that the key projec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to enhance national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cultiva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eading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in the Sutong Bridge project.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进一步探索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专利视角构建企业协作研发网络,从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两个维度,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网络结构嵌入特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能够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质性创新。(2)随着网络结构嵌入程度的不断深化,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拓展了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下,体育与科技融合已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和核心引擎。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方法,在阐明体育与科技融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探寻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逻辑维度上,体育与科技依托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等新供给,培育出体育消费新需求、新模式,促进了体育产业的供需良性互动,有助于破解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机制维度上,体育与科技融合发挥结构优化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体育与科技融合宏观层面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中观层面的合作协同与平台建设、微观层面的强化创新与三维共力提出其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