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7年4月6日,在Nss成功系统的内部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国林养生馆的消息,全文如下:NSS成功系统全体领导人:现润泽、泰达益生与成功系统携手合作成立以泰达控股,注册资金2000万的杭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成功系统首席教练刘贵生出任总裁。为维护公司及市场正常秩序,于2007年4月5日前开始报单,新公司只接受原泰达益生成功系统团队平移,产品在保留原泰达优质产品的同时,又增加了日用品及化妆品,目录将于4月公布。新公司会以收购或买断的形式,丰富产种类。此次报单执行成功系统2006年8月的制度,附件壹份及网上加入表格以传真形式发至各地区直营店。对原泰达益生成功系统团队,在所有会员业绩和级别保留的同时,业绩可根据各直营店需要平移至新公司报单系统,统一由泰达114店进行业绩平移及管理。此次报单是会员消费,是Nss成功着系统产业的再一次突破,与杭州国林养生馆有限公司是分别独立的核算。同时,泰述将入股并控股杭州国林养生馆有限公司。具体事宜请咨询系统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号称天津泰达麾下“正规军”的泰达益生一直是中国直销业的议论焦点,关于它的真实背景、能否拿牌以及老是人来人往都让人津津乐道。遗憾的是,泰达益生从来没有在业绩上为中国直销市场掀起任何波澜。  相似文献   

3.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面对陈湛这样—个性情中人,突然很想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他送别。他说他又要走了,而且在中国直销真正开放前不再回来。从安利到天狮再到美罗国际,从海外到国内、从国内到海外,陈湛的直销之路就一直这样曲折前进着,这样的经历也几乎让他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海外直销人。回来两年多,他已经有些看不懂中国直销业了,他觉得中国直销业的糟糕情况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他甚至认为中国的直销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因此,陈湛再次选择了从国内到海外,不仅是出去“取经”,而且要“修庙赚钱养和尚”,他试图找出一条中国直销企业可以遵循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前折戟直销战场的维亿阳光卷土重来,它用什么来撬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直销新时代?近日,《知识经济》杂志记者获悉,曾一度淡出业界视野的北京维亿阳光重出直销江湖。维亿阳光对于《知识经济》来说并不陌生,在两个条例刚刚颁布的2005年,维亿阳光公司曾高调宣布申请直销牌照,但迟迟未见相关进展;2007年5月,本刊记者在成都采访到正在四川市场考察的维亿阳光董事长卢承前,他表示公司有一个小组正在评估申牌事宜,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全力以赴。但这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16日,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毫无意外地获得了商务部颁发的第4张内资直销企业的牌照,为自己“红顶商人”的身份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但就在这所有新时代人都应该分享成功的美丽刹那,一个曾经为新时代创造惊人业绩的直销商刘贵生却突然被公司扫地出门。紧接着的消息是,刘贵生已经加盟天津泰达益生并任常务副总经理。纵观此次变局,新时代不可能过河拆桥,刘贵生又凭什么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对新时代说“不”? 在即将吹响黎明号角的时候选择暮霭,是刘贵生疯了,抑或其他?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放在新时代、刘贵生和泰达益生之间,的确恰如其分。 总而言之,这本是一场生意,也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6.
邹盛元是不幸的,因为家庭的贫困,他险些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是几个哥哥的牺牲才成就了他的大学梦;邹盛元又是幸运的,他刚到深圳的第二天,在很多人还不知直销为何物时,他就接触到了直销、接触到了完美,并在直销领域一路走远,直至今日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张华与泰达益生合作开新盘的消息,像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投入近段时间略显沉闷的直销行业里,在最先爆出这条消息的中国直销博客网上,记者看到了几条为数不多的评论。看来这个曾经与李金元齐名的行业“老大哥”,现在已经激不起业界太多的关注。毕竟在这个淘汰率很高的行业里,有过太多的昔日英雄,没有了瓜拿纳的张华在中国直销的江湖中单薄了很多。  相似文献   

8.
用音乐养生     
正直销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都以保健品为其主营产业,那么推崇养生也自然是行业里公认的事。常年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直销人,除了食用保健品,其实还可以利用很多"忙里偷闲"的时间进行养生。比如,用音乐养生就是一种独特而又简单的方式。本期《知识经济》特推荐一些养生音乐,你可以在平日休息时用来陶冶性情,也可以在飞机或火车上用来安定情绪。当然,如果你开设了养生馆或者工作室,也可以时常播放这样的音乐,健康自己,愉悦他人。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的一天,沉寂了大半年的泰达益生异常热闹起来:公司原董事长王永胜正式宣告离职,接任其职位的是一位名叫佟丹秋的女士。这意味着,近年来在中国直销路上  相似文献   

10.
5月底,直销学术界、直销界的朋友们都收到一封告别信,信件来自从事直销学术研究十几年的陈得发教授。陈教授于2007年年初从台湾中山大学退休,受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之邀来到大陆,任职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信中表明他将于6月1 2日左右离开大陆,回台湾去寻找教书研究的工作,原因是大陆政府目前不能出面协助成立"直销教育基金会",以推动直销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工作;也没有一家高等院校愿意接收他继续从事大陆直销学术研究工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开。信中还流露出他对大陆直销学术研究的不舍:"将来有适当机会的话,再来为大陆的直销学术研究贡献一点心力。"一直以来,大陆就没有几个从事直销学术理论研究的机构。在高校,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有学术研究机构,但都很少组织直销学术活动,只有北京大学搞过几次研讨会。可见,以陈得发教授为代表的直销学术研究,在大陆屡遭碰壁,多个大学最终放弃了直销学术的研究项目,直销学术研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与直销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走向了反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来解决?本刊有幸邀请到陈得发教授谈谈他这几年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就泰达益生旗下挂靠6个组织的案例来看,各路直销将帅之所以挂靠在天津泰达益生旗下,用意非常实际:产品是自家的,人马是自己的,制度是自编的,利益自己是最大化的,交一些小钱给泰达益生,把风险(尤其是国家的打传风险)交给天津泰达益生,一旦出了事,  相似文献   

12.
岁月如白驹过隙,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从1998年进入直销行业到现在,汪鹏已在直销行业奋斗了10年有余。他拥有过年业绩数亿元的辉煌,也尝过巨大变故后的落寞,汪鹏的经历是那个时代不少直销领袖的缩影。曾一度淡出直销的汪鹏,现如今随着隆力奇与尹联的脚步,再度踏入直销。  相似文献   

13.
张华与泰达益生合作开新盘的消息,像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投入近段时间略显沉闷的直销行业里,在最先爆出这条消息的中国直销博客网上,记者看到了几条为数不多的评论。看来这个曾经与李金元齐名的行业老大哥,现在已经激不起业界太多的关注。毕竟在这个淘汰率很高的行业里,有过太多的昔日  相似文献   

14.
金秋九月,圣威公司迎来了直销法规公布的利好消息,同时各地市场也捷报频传:9月5日,云南昆明养生馆隆重开业,云南团队领导和西安总公司领导均致电致信道贺,在开业仪式上,圣威公司独有的产品和健康理念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现场火爆场面大大超出预计,产品一路脱销。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访过很多直销人士,对于为何选择直销,他们的很多回答都有些相似的,比如觉得从事直销可以实现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可以浓缩人生奋斗历程等等。张继巍坦言,自己在不断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直销这种经济模式进行分析和论证,而论证的结果是他对直销的完全认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直销能够解决以往传统经济模式很难解决的几大难题。这也是他从心底认同直销并决定从事直销的很大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5年9月2日,中国政府正式颁布《直销管理条例》及《禁止传销条例》,各大直销公司纷纷致信本刊编辑部,发表关于直销管理条例颁布的声明。本刊编辑特地从来信中摘选了部分内容,希望能从各企业的声明中推测出各家企业未来的可能动向。各家企业无一例外的对《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的出台表示祝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直销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直销规范化之路的开始。条例的颁布,  相似文献   

17.
直销业在全球发展依然强劲。通过这种销售模式,全球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年销售额都超过了10亿美元。从统计的结果看,越来越多的销售代表加入到北美的直销事业中;亚洲地区的直销销售额虽然略有下降,但是直销人员的数量却增长迅速;南美洲直销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欧洲表现良好,以至于欧洲直销协会董事总经理马克·鲍尔  相似文献   

18.
松花粉之争     
“原新时代成功系统创始人刘贵生转投泰达……”在这条消息被证实以后,迅速成为以松花粉为核心的公司、经销商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策划系列"泰达门"事件的幕后高手必定是个商界奇才。在直销乱世之秋和行业步履维艰之时,居然能够玩出一手还算精彩的多胞胎齐头并进的好戏,不但省去产品研发和营销的大笔投入,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不菲收益,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次接触到直销这种商业模式起,张小伟就一直对直销有着理智而准确的认识。1997年,正值那场传销风暴的高峰期,张小伟在朋友的怂恿下加入一家销售摇摆机的传销公司。出于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张小伟付出极大的热情去了解它,在了解了直销文化和直销精神后,他很是看好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景,随即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在这个事业中。虽然他的热诚和努力最终化为黄梁一梦,但他并没有对直销从此灰心丧气,而且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并不是像竹篮打水一场空般的没有半分收获,“直销在国外已经被证实了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只是由于操作不正确,让它暂时误入迷途。有了这段经历,我更坚信自己当初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