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控制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的有效途径就是对供水管网实行分区管理,本文分析了实施市政管网分区计量的意义,介绍了市政管网分区计量的实施步骤,并提出完善和发展市政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措施,为今后真正实施管网分区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确定分区计量管网漏失控制方法,选择分区计量区域现场测试,达到控制供水管网漏损,为企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滕旭 《科技咨询导报》2012,(7):224-224,226
分析了我市供水系统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节能降耗的号召,提出了适应我市供水管网进行分区计量管理模式,文中详细阐述了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方法,设定分区层次,确定区域计量界线,进.出水点及分区方案效果。分区供水模式可有效解决我市供水系统管理难,调度难,漏失大和产销差异大等问题。为我市供水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王莹莹  蔡世军 《科技信息》2010,(19):I0030-I0030,I0164
分区计量和压力管理是降低供水系统产销差率、控制管网漏损的两个重要措施。在制定郑州市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方案时,利用管网微观水力模型进行了关阀模拟和对比分析,确定管线是否可以采取关阀措施划分区域界线;选取了郑州市郑东新区某供水区域进行了DMA(District Meter Area)压力管理试验研究,利用水力模型进行了局部管网案例分析,证明了水力模型对于最不利点的选择、AZP(Average Zone Pressure)点的确定以及系统压力值的设定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供水产销差率,可以看出南阳市的供水管网漏失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原因有管材老化、施工质量差、水锤破坏和管理创新不够等因素。要控制供水管网漏损,需合理选用管材、加快旧管网更新改造、提高施工质量、建立管网动态模拟系统、合理进行分区供水、加强管理创新等,把主动查漏和积极防漏相结合,才可将供水管网的漏损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在民用水源供给系统的建设中,对于水表计量管理水平要求日益增加,居民水表计量方式从单一的抄表收费到集成化表务管理及营业收费系统,使供水部门的计量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水表计量管理不仅仅是供水单位一方面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对节约水资源的节能生活理念的普及,形成一个绿色、良性的社会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实现某市供水管网分区管理为目标,在管网水力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方城市供水系统的特定要求,将网络社区划分算法与管网分区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分区后东一区和西二区的管网压力有所上升,其他四个子区域压力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管网供水压力得以均衡。拓扑算法分区与理论分区相结合的管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管网漏失水量,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西二区一级水质百分比上升59.13%,其他区域水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优质水百分比上升,水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得到有效缩短。管网分区后可为水务公司带来114.038万元的年收益。研究成果对改善供水管网管理及提高水务公司运行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太原供水区概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太原供水区各调控分区地下水超采的特征,结合我国各地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案例,提出供水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蔡志盛 《科技资讯》2008,(11):47-47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我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管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用水环境,促进供水事业现代化,根据建设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省政府《广东省城市供水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确定改进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表设置方式和抄表方式,推行居民生活用水计量系统改造和抄表到户,实现"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最终达到用户终端收费、数字化管理并具备实施阶梯式水价条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陈汝春 《科技信息》2011,(7):I0327-I0327,I0299
阐述了目前城市给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设计阶段应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给水模式、管网布置方式、供水是否分区及分区的形式、管道选材、施工技术、运行状况和管理维护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达到降低投资、节约能源并保证供水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高层建筑消防供水系统如何合理设置进行了分析,注重介绍多口泵分区供水、减压阀分区供水、串联分区供水的各自特点和相应的消防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自来水的潜在危害、家用净水器及长期饮用纯净水的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分质分区供水的构想 ,探讨了分质供水、分区供水的技术保障 ,并进行了分质分区供水的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首先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十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供水普及率和供水量在逐年上升,漏损率稍有降低,但仍居高不下。随后对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漏损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结合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应用进展,采用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计量方法,在检漏控漏方面成效较好。可将DMA方法与供水管网模型相结合,并安装多个阀门调控管道压力的思路进行优化完善来提高控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唐徕渠灌域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进行研究,提出了该灌域的水价执行过程的存在水价调整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员经费和维修经费落实难,水费收缴环节多,计量粗放,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在供水收支、水费收缴、支斗渠管理形式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鲁华 《厦门科技》2011,(4):59-60
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岛内外城市建设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城市供水区域和范围逐年扩大,供水总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城市供水企业所需的电磁流量计的使用数量也逐年增加。电磁流量计具有计量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的双向计量和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它已成为供水企业生产经营的首选计量仪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成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张鹏  林峰  孙小波 《科技资讯》2009,(14):67-67
管网漏失是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本身的结构所引起的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和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它损失。如何降低管网漏失率,有效的控制漏失,是降低供水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城市管网漏失的成因,作了深入剖析,并就此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图论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供水管网分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供水管网水力路径、耗散路径概念,并通过图论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获得了供水管网最短水力路径结构和最短耗散路径结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其可视化.考虑压力分布、行政区域以及道路走向,通过安装水表和阀门来确定不同分区供水范围.水表应安装在主要供水路径上,阀门应安装在最短耗散路径经过次数较少的管道上.以能量参数、压力统计参数和压力参数作为供水管网3种性能参数衡量分区影响,实现了复杂供水管网分区优化,并确定了不同分区的水流连通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实现供水管网快速准确分区,提出一种耦合模块度优化与谱聚类的供水管网分区算法。该算法采用快速模块度优化算法对供水管网进行社区划分,以每个社区为节点、社区间连接关系为边,结合各社区内的水力特征和空间区位特征计算差异性作为边权重,构建对偶图。利用谱聚类算法完成供水管网分区。结果表明,该算法求解的管网分区结果相比快速模块度优化和谱聚类算法,将空间上更邻近的管段划分在同一分区,不会产生狭长型无效分区,且在模块度及边界管道数量上表现较为均衡,管网分区方案不仅模块度高,而且边界管道数量少。  相似文献   

19.
周虹 《天津科技》2015,(2):48-50
基于多年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图的审查经验,发现了给排水专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供水分区及供水点压力、节水器具的使用、用水计量的设置等方面对合理设计建筑节水系统进行了总结,同时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指出能源计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以同煤集团供水分公司为例,着重阐述了该公司强化能源计量管理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