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1999,(9)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Extraction)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最早把该技术应用于生产中的是西方几个经济发达国家。压缩气体对于固体物质的溶解现象早在1897年就被发现,但人们真正认识到超临界流体可以作为一类具有较强溶解能力的萃取剂来萃取分离难挥发物质,只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本世纪70年代末。德、法等几个国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超临界 CO2萃取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以超临界流体技术为核心的新型行业从此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绿色新型分离技术的特点,选用适合超临界体系特点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及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计算溶质在含和不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几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的研究情况,阐述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应用的优越性展望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清洁、高效的绿色分离方法、绿色工艺.文章从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类型、超临界流体该技术在中医药、天然产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了,并对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归中的挥发油的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药材粒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解析分离条件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挥发油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粒度4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2h,CO2流量20L/h,分离釜Ⅰ压力8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柑橘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永春芦柑皮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时,原料粒度、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分离温度等因素影响精油得率的规律.通过对精油的感官分析和溶解实验,得出了精油的主要成分.提出了利用精油处理发泡聚苯乙烯塑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香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论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重要性,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香料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天然香料超临界萃取的数学建模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收缩核模型、多孔球DDD模型、微分质量守恒模型等。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作了介绍,并对萃取剂和夹带剂的作用机理及选择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起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FE)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石油、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性质、应用情况和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FE)是一种新型的萃取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石油、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性质、应用情况和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项新颖的分离技术,也是当前化工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在催化剂超临界流体再生和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辉的模型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杂质与超临界流体在气固相界面的竞相吸附现象。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超临界流体在固相吸附的理论以及当用双重吸着模型处理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相吸着时,计算其焓差△HD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百合中秋水仙碱的分离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百合中秋水仙碱,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进行测定, 用重结晶、薄层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秋水仙碱进行分离纯化, 纯化后的目标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萃取物中秋水仙碱的质量分数为6.4%, 纯化后分离收率为88%, 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的结果与标准物的图谱一致, 可见超临界流体萃取-测定-分离百合中秋水仙碱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特别是超临界CO2,是良好的萃取剂,近30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加工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紫杉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分离紫杉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萃取物中的紫杉醇含量,并用液质联用(LC/MS/MS)进行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粒径为0.25—0.45mm的红豆杉枝叶在27.6MPa,31℃下,以甲醇为修饰剂和吸收液进行萃取时,在120min内可使紫杉醇萃取完全,萃取率达96.7%,萃取物中紫杉醇纯度可达到1%以上.与传统的乙醇三次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流程简单,步骤少,耗时短,无废渣溶剂残留,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影响USFE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和超声参数对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影响,发现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使CO2流量减小,萃取温度及压力降低,萃取时间缩短,而EPA和DHA的萃取率提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EPA和DH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压力25MPa,时间3.0h,CO2流量3L/h。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萃取新型分离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玲琳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2):111-112,120
本文阐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特殊的分离技术优势,介绍了这一新型分离技术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的关于超临界萃取过程的几个假设基础上,由Navier-Stocks方程求出了溶质颗粒周边的湍流流场,结合Higbie的溶质渗透模型,建立起了流速与传质系数的联系.通过比对超声场作用前后的传质系数,提出了传质系数超声强化因子这一新参数。传质系数强化因子表达式给出了超声波强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的数理模型。模型给出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波频率及溶质颗粒半径同传质系数强化因子的关系。通过比较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超声强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两种方法在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和薏苡仁脂及在海藻中提取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实验结果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传质系数强化因子这一数理模型的合理性。模型为超声强化超临界萃取技术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池中填装固体吸附剂Carhotrap和CarhotrapC作为采样管,分别吸附气相和液相挥发性有机过氧化物,然后置于超临界流体萃取仪中,以甲醇为改性剂,用超临界流体CO2进行萃取。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超临界流体温度(35℃)和较高的压力(40MPa)下,对于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有机过氧化物均有较高的回收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有机过氧化物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分解现象,控制较低的萃取温度,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富集痕量热不稳定化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橘皮中的挥发油,从中分离得到D-柠檬烯,本文对比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超临界流体提取橘皮中D-柠檬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O2超临界萃取150 min,萃取压力25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6℃.  相似文献   

20.
油脂超临界萃取的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及其工艺特点,并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将油脂类化合物分离分析,对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一般都必须经过衍生化,然后用GC-MS分离分析,但这种方法不能确定油脂母体与各种脂肪酸的连接关系。本文介绍利用CSFC仪,纯CO2流体,对油脂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