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她是两个残疾女儿的妈妈,她深知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属的痛苦。她所做的正是要全力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减少痛苦或告别痛苦……  相似文献   

2.
她是两个残疾女儿的妈妈,她深知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属的痛苦.她所做的正是要全力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减少痛苦或告别痛苦……  相似文献   

3.
安全,我生命里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安全,我所热爱的心中圣洁的女神。 为了她,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跋山涉水去寻找;为了她,我可以抛弃荣华富贵,天涯海角去寻觅。  相似文献   

4.
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有独特的梦幻风格。宣泄痛苦和伤感,使她的散文散发出哀而不伤的悲剧色彩;积极的人生观和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构筑了她人生梦幻的重要图景;婉约词风的现代节奏,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自由跳跃的性别置换是梦莉散文艺术梦幻的自由旋律。  相似文献   

5.
她是两个残疾女儿的妈妈,她深知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属的痛苦。她所做的正是要全力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减少痛苦或告别痛苦……一个充满爱心的网站当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个人网站正式开通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菲莉雅爱心屋》(http://www.fliya.com/)是任菲莉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策划和制作成的。她只是想让每一个普通的残疾人在网上有一个精神家园,她是两个残疾女儿的妈妈,她知道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家属的的痛苦。网站全方位为残疾朋友服务,主要叙述残疾人身边的事,讲述残疾人自强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作家简单地分为想象型和体验型,萧红理所当然地属于体验型,她的作品中浸透着她对生命细腻、痛苦、孤独、寂寞、困扰的体验、她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常常被设置在她生活的习惯里和习惯的生活里,从这个意义上说,萧红是一个自传型的女作家,正如美国学者葛浩文所说:“到目前为止,除了作家偶而有神来之笔外,萧红可算是个所谓内观和自传体型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她是普通的职业女性,她肩负着女儿、妻子、母亲、同事、朋友多重角色,默默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欣然享受着平凡的快乐。突然有一天,生活发生了改变名片被病历替代,职务变为“病人”——面对人生的变故,在死神可能到来或是即将到来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她以女性的智慧和柔韧为生命和痛苦赋予了一层崭新的含义虽然身体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但生命依旧鲜活精彩。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人物。她在贾府中虽然过着千金小姐般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上却无比痛苦.因此造成她人格发展的不和谐性。正是自然人格的突出发展和社会人格的萎缩.造成她性格的叛逆性。成熟而又非社会化,是她人格的基本特征。她的性格与俄罗斯学中的“多余人”的某些方面相通,但在本质上卫不同于“多余人”形象,而是植根于中国化.反映了中国化尚处在封建化的范畴,还没有成独立于封建化之外的化体系和独立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一天,班级里的一个女生来找我。说她们寝室出现了很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内部分裂成几个派别,而她受到了她们的排挤,她感觉很痛苦。我马上召开寝室会议了解情况,结果她们互相攻击,数落对方的不是。我首先讲述了建立一个和谐寝室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她们都进行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学会理解和包容对方。  相似文献   

10.
论尤三姐     
张榴琳 《科技信息》2010,(6):166-166,168
本文从一个全面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尤三姐这一人物,她叛逆洒脱的个性背后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悲哀;她的命运与爱情体现了封建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为娜拉走后能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因为:其一,娜拉有强烈的追求男女平等地位的思想、自尊自重的人格,其二,娜拉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受辛劳、挣钱独立生活的实际能力;其三,林丹太太暗示了娜拉出走后能成功地做一个独立自尊的人;最后,妇女解放在挪威已有良好的气候和土壤,为娜拉提供了较为良好妁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谷瑞丽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4):12-15,48
从女作家的性别出发,众多评论性的文章或者认定池莉从事的是中性写作,或者就池莉的所谓女权主义大作文章。本文拟撇开这些评论视角,从池莉重客观、重体验的写作特色以及传统的“阳刚阴柔”的审美认知角度简析一下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柔情。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经典短篇小说之一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瑚,是美国作家威廉姆·福克纳的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和推崇。学界对该文本的内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但仍存在着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从“魔鬼情人”原型意象角度解读《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探讨爱米莉为了爱情的“玫瑰”而做出怪异凶残行为的深层原因,以表达对南方没落贵族女子爱米莉命运不济和爱情不幸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咏花词,弥漫着浓浓的愁绪,贯注于词人的一生。有少女时的清愁,少妇时的怨愁,晚年时的苦愁。在体味词人凄清孤愁的女性情怀时,也寄寓着词人高洁的情趣和卓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与审美的雌柔特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立足东方语境,从性别文化学视角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注意到其在数千年发展史上起源古老又传承不衰的雌柔气质及其审美显现。对这种尚雌贵柔的气质,可以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层面和多方位进行历史与逻辑的双重解读,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站在欧洲抒情诗的源头,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推动了希腊文化史上的变革。萨福生活的时代,正值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兴起之际,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的社会氛围对萨福产生了直接影响,促使了萨福女性意识的觉醒。萨福的诗作,洋溢着生活的情趣,充溢着对爱情的赞美,蕴含着一位贵族知识女性对生活理想的大胆追求。这是一个属于萨福的时代,时代造就了萨福,萨福亦顺应了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王小妮的散文,在朴素平实的外表下,却蕴含着一种在当今散文中少见的终极关怀精神:对理想、道义的坚守,对人的尊严、个性的确认,对普通人苦难与不幸的宏大悲悯,以及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深刻置疑。她散文的题材域是宽阔的,但其内在精神却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关怀上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究竟什么是人,什么是人应有的家园?”与对人的理解相应的是她对诗的理解:“活着之核就是诗的本质”;“诗人就是最平常的人。”由此导致其散文无论内涵还是形式都具有一种沛然诗性。  相似文献   

18.
方方对死生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已经融入了她的创作中,而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家对死和生的态度也并不相同。如果说在"新写实"时期,方方以死亡为视角,以零度写作的叙述态度来窥探生存的琐屑和人性的卑微、丑陋,那么在她近期的作品中,她则以人道主义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人类生存的本相。方方在创作中,关注的焦点、叙述态度和哲学思考都出现了转向。这三个方面的转向分别是:从消解生命的价值到对生命韧性的关注;从悲情主义到温情主义;从存在主义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唐宋文学中,一种新出现却又迅速普遍化的现象特别引人瞩目,即"仙女化妓"和"妓女化仙",正是在时代文学愈演愈烈的仙妓合流发展趋势中,作为道教重要女仙的月精嫦娥也开始了妓化的展演轨迹。无论是诗词中的吟咏,亦或是小说中的描写,嫦娥形象逐渐褪去了沉静淡雅、超逸出尘的女仙品性,而呈现出凡心大动、凡情炽盛的妓化特征。探究女仙妓化现象的深层文化动因,即为道教神仙观念世俗化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人格魅力和他辉煌的文艺成就一样,一直以来在为后人称颂、学习。他秉性真诚,一生敢于直言,敢于批判;他宽厚仁爱,每为官一方,皆能留爱一方;他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但始终刚正不阿,坚忍不拔;特别是他身处逆境时豁达乐观、超旷高远的人生境界,是留给后世的最大精神财富,堪称中国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范型,至今仍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并为当今青年人格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