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的分室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根据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草-畜能量流动态,采用Shiyomi的分室模型方法,建立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的分室模型。做为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放牧管理和进行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系统模型由8个分室组成:地上生活部分、地下活根、地下死根、地上枯枝落叶Ⅰ(易分解部分)、地上枯枝叶Ⅱ(不易分解部分)、绵羊采食量、绵羊活重、粪便。8个分室之间的能量流用8个联立的常微分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2.
掌握家畜的日食量及其对牧草的食性,对于合理利用草地、确定适宜的载畜量,科学养畜及在家畜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家畜的日食量的研究,国内对牧区绵羊,牦牛、马开展较多,而对半农半牧区、农区的草食家畜日食量(特别是在放牧条件下)的研究报导很少。为此,1981年9—12月、我们在荣经、洪雅县进行了荣经黄牛、洪雅水牛日食量及其对牧草喜食性的  相似文献   

3.
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度异质性受奶牛放牧率的影响,以及高度异质性的季节动态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黑麦草等禾草占优势的人工草地上,每次放牧前后草地植物的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从草地植被总体看,放牧使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提高;2)草地植物的高度异质性特征与家畜的放牧率密切相关,高放牧率条件下,由于奶牛对植物的采食选择性的降低,黑麦草与白三叶的高度异质性较低,相反在低放牧率条件下,它们的高度异质性较高;3)草地植物高度的异质性存在着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对任何一种植物,高度异质性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高,生长初期全都大于生长后期。本实验有关植物高度异质性的分析对于草地与放牧管理具有实用价值,即通过控制或调整草地高度异质性易变区对应的放牧率,可能实现对草地的均衡与最大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建植的放牧型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在超载条件下连续4年的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该草地的放牧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组合,可建立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白三叶型草地,该草地超载利用多年,植物群落稳定,生产力高,耐牧性好,可作为我国温暖湿润气候区放牧型人工草地的适宜类型.  相似文献   

5.
草地植被结构对奶牛放牧强度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强度(放牧率)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的禾草生物量季节动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基本上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而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峰值逐渐降低;(2)草群中禾草的留茬高度(相同放牧时间),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升高,诚意脏乱牧强度的降低有利于草地植被的后期再生;(3)草地禾草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放牧条件下呈“三峰型”变化,低放牧强度下,禾草的叶面积指数较大;(4)放牧有利于草地禾草的分蘖,使草群植物密度提高,7至8月份各小区的植物密度达到最高,从草地植被结构的综合性参数-相对生长速率(γRGR)与叶面积增量(LAIincrement)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分析还表明,梯度放牧实验中存在一个最适放牧强度(或放牧率)范围,可由此提供确定草地最适放牧率的植被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鲩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鲵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2月在南宁动物园灵长类繁殖中心研究笼养状态下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和一年四季的日食量.笼养黑叶猴对可采食的植物种类仍存在选择性;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平均每只黑叶猴个体的日进食量为(1 114.96±55.75)g,折合干物质(249.50±16.78)g,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出冬季觅食量最多,夏季最少,春季比秋季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潮滩、植物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消浪特性,量化了潮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波高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植物淹没度的增大,潮滩、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均逐渐增大,即消浪效果越来越弱,而植物的波高比则是先减小再增大,水位在树冠中心时消浪率远高于其他植物部位;随着相对波高的增大,潮滩的波高比先稳定在1.0附近然后再减小,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逐渐减小,而植物的波高比先减小再增大;随着波长与植物带宽度的相对宽度增大,潮滩的波高比先略减小再增大,但多数稳定在1.0附近,而植物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波高比先增大再略微减小;潮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波高衰减贡献随淹没度减小逐渐增大,最大可达63%;波浪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传播过程呈非线性衰减,单位长度的波高衰减率在植物带前1/4宽度远大于后3/4宽度。  相似文献   

9.
牧压梯度下冷蒿有性繁殖器官变化特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冷蒿在不同放牧压力下有性繁殖的变化,结果如下:1)单位面积上生殖枝条的数量随牧压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重度放牧与围栏禁牧和轻度放牧间存在着显的差异;2)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头状花序数量显的减少;3)放牧压力对头状花序中管状花的分化以及种子的形成有显影响,随牧压增大而减少;4)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冷蒿的种子生产能力降低,有性繁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四只安有永久瘘管,体重约45kg的去势杂种绵羊(Blackface×Suffolk),在四个试验期根据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100、800、1200和1600g/头/日CP配合伺料,用聚乙二醇(PEG,分子量4000)和三氧化二铬浸润麦桔作液相和固相指示剂,后两个试验期,用尼龙袋法测定干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瘤胃容积和排空速度随采食量上升而提高;当采食量升高到21.18gDM/kgBW时,瘤胃固相容积似乎达到极限,固相排空速度的提高开始加快。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与瘤胃固相和液相排空速度之间都呈直线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P<0.01)和0.942(P<0.05)。  相似文献   

11.
放牧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放牧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上开展了不同绵羊载畜率放牧试验.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载畜率处理,3次重复.4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相应的载畜率分别是0,0.15,0.30和0.45只羊/(公顷·月).放牧时间为每年6月-11月.从2004年到2006年的放牧期间,每月测定一次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和机械组成每年秋季测定一次.通过对测定数据的分析表明,土壤表层(0-10cm)的含水量从对照到轻度放牧显著(p<0.05)增加,然后随着载畜率的增大明显(p<0.05)降低.土壤容重在不同载畜率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土壤紧实度随载畜率的增加显著(p<0.05)增大.中度和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黏粒的含量(p<0.05).重度放牧加快了草地土壤水分的损失,进而增加了土壤的紧实度,使草地土壤发生退化.载畜率和土壤水分是影响荒漠草原可持续管理的关键因子,轻度载畜率是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载畜率.  相似文献   

12.
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夏秋草场潜在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矮嵩草草甸能量动态分室模型的潜在生产力,通过放牧强度随时间的最优变化,使作为目标函数的累积采食量最大。结果指出:夏秋的高寒草甸在常放牧压力下,采食地上生活部分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0kJ/(m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3.268MJ/m2。采食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4kJ/(m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3.631MJ/m2。在变放牧压力下,最优放牧强度的最大累积采食量为8.749MJ/m2。是常放牧压力下的2.5倍。  相似文献   

13.
土壤碳通量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揭示放牧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我们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了不同载畜率下草地土壤的呼吸速率.试验包括4个处理,3次重复.4个处理分别是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相应的载畜率分别为0,0.91,1.82 和2.71只羊*hm-2*半年-1.在2004年和2006年8月,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与LI-6400连接对每个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在测定过程中,同时获取了土壤温度及土壤呼吸室中的相对湿度等相关指标.通过对测定数据的分析表明,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介于0.80 μmol·m-2·s-1与5.00 μmol·m-2·s-1之间.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明显增加(P<0.05).另外,土壤呼吸速率也随着土壤呼吸室中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二者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P>0.05).经过2年放牧后,重度放牧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区,不同载畜率下土壤呼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高载畜率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可能与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草地生物量的明显降低有关,土壤水分对土壤和大气之间CO2的交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草地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概述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自然条件,对草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和提出分类系统,并着重分析了各类草地数量构成、分布规律、草群种类成分、结构和生产力。阐述了各季节牧场的基本条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评定,同时在探讨了生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可行性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幂函数法则定量地分析在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空间异质性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组成结构改变,群落丰富度逐渐降低,轻牧>中牧>重牧;不同放牧梯度上,各物种种群在实际分布上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即偏离随机分布呈现集中分布趋势;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总体空间异质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轻牧=重牧>中牧,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为中牧>轻牧>重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饮食结构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在井冈山大学进行了新生入学体检管理的学生中选取有食物频率(FFQ)和膳食回顾法调查资料并符合要求的3316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饮食结构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膳食宝塔推荐量相比,研究对象的奶及奶制品、新鲜水果日均摄入量相对偏低,畜禽水产品类、蛋类、大豆及坚果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放牧强度高寒草甸种群优势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草本植物不同种群的优势度变化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优势度值大的植物种类也不同,且在不同处理之间和年际之间发生变化。随着放牧强度的降低,禾本科等优良牧草在优势度较大的植物种类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同种植物的优势度也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不同水体指标影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锈环棱螺对2种不同水体中CODMn、叶绿素a、NH3-N、NO3-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于水体中的CODMn、叶绿素a、氮、磷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培养时间等3个因素对其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放养铜锈环棱螺密度与其耗氧速率呈正相关;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呈现同步降低的规律,但在培养后期(7 d后),2组不同肥瘦度水样中叶绿素含量均下降不明显,即消除率降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水样中的COD含量普遍有所增加;NH3-N和NO3-N的去除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放养密度、水质肥瘦度以及培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肥瘦度的水体,不同的水质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投放密度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九师庙尔沟种羊场天然草地饲用植物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在1991—1992年的实地考查,研究和分析了该种羊场天然草地的植物学组成,确定了草地植物的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着重对构成放牧家畜口粮基础的天然草地饲用植物进行了经济类群划分,阐述了各经济类群牧草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在草群中的经济地位,对组成各经济类群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特点和饲用价值等进行了饲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