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nm级三维轮廓仪.其纵向分辨率可达002nm,横向分辨率可达02nm,扫描范围分别达到40μm×40μm和140μm×140μm.可直接对φ50mm和φ130mm的大尺寸样品表面进行nm级的超微观形貌检测与分析.还给出了高定向石墨表现原子图像及一些超精密表面的超微观形貌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隧道效应的nm级三维轮廓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介绍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nm级三维轮廓仪。其纵向分辨率可达0.02nm,横向分辨率可达0.2nm,扫描范围分别达到40μm×40μm和140μm×140μm。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精加工分析用的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可达nm级,测量范围可达140μm×140μm.采用了探头扫描方法和双扫描工作模式,扩大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工程应用范围.给出了金刚石刀具钝圆半径与精密玻璃光栅和超精密抛光陶瓷的轮廓形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超精加工分析用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于超精加工分析用的宽范围原子力显微镜。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辨率可达nm级,测量范围可达140μm×140μm。采用了探头扫描方法和双扫描工作模式,扩大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工程应用范围。给出了金刚石刀具钝圆半径与精密玻璃光栅和超精密抛光陶瓷的轮廓形貌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用于nm级制造具有xyz三维微定位能力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采用电磁足周期性地夹紧与松开,结合压电陶管的轴向伸缩变形的微位移爬行器构成三维微定位机构.扫描范围可达20μm×20μm,且探针可在样品表面x和y方向上10mm×10mm范围内实行nm级的定位.探针在z方向接近样品表面也可自动进行.给出了微定位器的运动分辨率、速度与工作频率,以及在扫描道显微(STM)方法下测得的高定向石墨表面原子图像  相似文献   

6.
用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空间超精微定位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柔性铰链和复合柔性平行四析结构的力学模型.针对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PM)的需要,给出了一种空间三维超精微定位机构及其控制系统.此定位系统行程10μm,定位精度10nm,定位分辨率2nm.  相似文献   

7.
铁原子团簇红外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nm级和μ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族和红外光辐射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簇对对外辐射具有较好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8.
纳米级二维激光外差干涉仪的设计陈晓梅曹航周自力亓爱会(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5)本文提出的一种50μm测量范围内,2nm不确定度、0.5nm分辨率的二维激光外差干涉仪的设计是为建立国防项目,而预先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激光外差干涉测量仪...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了由nm级和μ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簇,对近红外激光和中红外激光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簇的红外吸收特性估于石墨和炭黑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内蒙古太仆寺旗自然死亡的柳毒蛾虫尸中分离提纯多角体。其平面图呈不规则形状,有三角形、四 ̄六边形和近圆形。大小相差悬殊,直径在0.94 ̄2.47μm之间,约有56.4%的多角体在1.60 ̄2.10μm之间,平均为1.78μm。多角体硷解后释放出短杆状病毒束,大小为204 ̄416nm×104 ̄294nm之间,有42%的病毒束在345 ̄365nm×161 ̄185nm之间,平均为358×170nm。约7  相似文献   

11.
研究风廓线雷达的探测威力和我国对流层大气湍流常数(C2n)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合目前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研制经验以及我国北方地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探讨,介绍了风廓线雷达的组成原理,推导了风廓线雷达方程和最大探测距离估算公式.各地区C2n的变化是造成目前风廓线雷达探测距离估算误差的主要原因,试验数据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C2n(均值)随季节的起伏小于边界层-C2n随季节的起伏幅度.此外,信号处理损耗也是风廓线雷达威力估算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湍流剖面仪的下潜速度是进行湍流观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参数。根据湍流剪切数据测量原理,分析下潜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确定下潜速度的合理范围。受力平衡条件下,湍流仪的下潜速度由仪器净重和阻力系数决定。影响整体阻力系数的因素有3个,即3个阻力分量:主体结构的冲击阻力、黏滞阻力和阻尼刷的阻力。采用理论公式与经验公式相结合,分别计算3个阻力对应的阻力系数。根据下潜速度函数,给出速度配置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仪器完成后进行下潜速度配置试验,将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磨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干切削和水基微量润滑(WMQL)条件下刀具磨损对DD5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刃PVD-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以及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以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硬质合金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形态、磨损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用三维轮廓仪对零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切削相比,采用水基微量润滑冷却技术,能够延长刀具寿命并改善材料的铣削加工性;硬质合金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结磨损、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入库避障系统. 该系统采用超声波测距原理,利用FPGA丰富的查找表结构完成算法. 可随时根据实际检测或实验的数据更新查找表,降低系统偏差. 采用动态扫描方式将测量结果实时地显示出来,实时检测与障碍物的警戒距离并报警.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小型空间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三角形测量原理实现三维精确定位,利用FPGA丰富的查找表结构完成算法。可随时根据实际检测或实验数据更新查找表,降低系统偏差,使其适用范围更广,定位精度更高。并采用动态扫方式将测量结果实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回转曲面测量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回转体曲面,提出了一种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和回转工件台,在工件连续转动过程中,让测头沿母线运动,在圆柱坐标系中进行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测头的运动简单、安全、可靠性高、效率高等优点.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圆柱坐标的提取以及一些关键技术,包括测头系统的作用半径标定、转台回转轴线位置确定、被测零件的自动定心技术等.研制了由三坐标测量机、回转工件台、测头回转体和非接触激光三角法测头组成的实验系统,对易碎石膏零件进行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2mm.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supersonic plasma spraying was used to prepare rare earth oxides doped CoCrW coatings. X-ray diffractometer, contact surface profiler, hardness tester, micro-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nd en- 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phase stru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hardness,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sprayed coatings.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re earth oxide doped coatings have high microhardness and excellent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Furthermore, the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s of sprayed coating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CC-DOS扫描表的结构提出了新的方案,它采用滤符的方法,将表项长度由四字节压缩到三字节。处理后的扫描表称为压缩型扫描表,它可以节约内存容量6K以上。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它将使CC-DOS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为减轻CC-DOS对内存容量的要求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摩擦学测试设备存在的载荷范围不合适和无法进行动态测量问题,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微摩擦测试,开发出一套球接触滑动往复摩擦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采用图形化编程.通过二维位移平台调节载荷大小,往复平台调节滑动摩擦速度,考察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系统量程为0.001~1 N,其动态分辨力小于1 mN.用该系统测得妹材料的摩擦系数曲线符合材料的摩擦特性,证明了系统的可用性,且具有可靠、易用、开放、灵活和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飞机客舱乘坐空间的舒适性,针对头颈姿态角难以直接采集的问题,提出利用三维扫描间接得到测量数据的方法.通过与问卷调查及感知不适水平(perceived level of discomfort, PLD)测试相结合,发现多数乘客会因托盘桌偏矮感到不舒适;使用原始高度(68cm)的托盘桌时,被试者的头颈姿态角均在中性区域之外,头颈姿态过度屈曲;托盘桌逐级(73—78—83cm)升高进行重复实验,被试者的头倾角和颈曲角显著减小并接近或降至中性区域;PLD测试数据整体随托盘桌升高先降低后回升.结果表明托盘桌高度设置在73~83cm范围内可以显著减小乘客头颈屈曲幅度,减少乘客头颈部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