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其前身是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于2006年改制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是一家主要从事冶金辅料及耐火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既肩负着辽宁省冶金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和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主体功能,又是我国高校系统内为钢铁冶金企业服务的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炎     
张炎教授,女。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到沈阳冶金专科学校任教。  相似文献   

3.
《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4S):F0002-F0002
郴州市德意冶金炉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是郴州市知名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辽宁东大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同年进入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孵化期间,在东大科技园的指导下,企业从沈阳东洋异型管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异型管生产企业引进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与东北大学联合建立了"东北大学冷弯型钢工程中心",购买细河经济开发区100亩土地建设新的现代化厂区.  相似文献   

5.
孙淑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74年开始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冶金与材料史;1987-1988年,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冶金与材料系进行冶金考古合作研究;1992-2004年,历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中国早期铜矿开采与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镜’黑漆古’形成机理研究”、“冶金技术的社会功能研究”、“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金属器的科学研究”、“早期冶金技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并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日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比较研究”和“中日古代文物产地来源研究”两项中日合作项目及“中国冶金起源与早期交流”的中美合作项目;发表“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作技术的研究”、“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产物的研究”、“中国传统响铜器制作工艺考察”、“商代早、中、晚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黄铜表面着色研究”等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阐明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30年前,国内出土一个商代末期的铁刃铜钺,几经鉴定不得其果,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找到了柯俊先生,柯先生通过各种新方法证明它是陨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是柯俊先生跟古代铁的最早接触,这一偶然的机会使柯先生与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柯先生为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冶金史研究所,领导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系统的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研究,成绩显著.他用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科技史研究人才,为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6):F0004-F0004
习小明,1962年出生于江西新余,博士,教授高工。曾是沙矿冶研究院冶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沙矿冶研究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现任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董事,金天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晶源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先后应邀出访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8.
韩汝玢先生自1977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任职以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的研究,在应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系统研究古代钢铁制品、并阐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贡献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是国内外知名的金属史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矿产资源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成为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而湿法冶金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效果较好,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湿法冶金方法的出现,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这种情况,该文对基于生物技术的湿法冶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冶金史是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方法与其他科学史、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具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在其30年来的研究工作中摸索出一些方法、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献的收集整理方法,包括古代文献和近现代地质矿产文献资料.2调查研究的方法,包括矿冶遗址考察和传统工艺调查.3检测与实验的方法,包括样品的检测分析和实验模拟的方法.4综合研究与社会发展史结合的方法.5多学科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袁尚 《科技资讯》2014,(10):28-2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的冶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钢铁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钢铁大国.改革开放,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冶金行业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这在整个冶金自动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国目前在冶金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的冶金自动化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将结合我国冶金行业的特点,研究我国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国内出土一个商代末期的铁刃铜钺.几经鉴定不得其果,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找到了柯俊先生,柯先生通过各种新方法证明它是陨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是柯俊先生跟古代铁的最早接触,这一偶然的机会使柯先生与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柯先生为冶金史与冶金考古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冶金史研究所.领导研究所科研人员开展系统的冶金史和冶金考古研究.成绩显著.他用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科技史研究人才,为中国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有色、钢铁冶金和矿山等重型装备的研发、制造,并为化工、电力、建材等工业提供各种设备和备件。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装备先进,具有很强的铸钢、铸铁、铸铜、锻造、金属结构、机械加工、热处理和理化检验实力。5个专业研究所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发能力,CAD设计、有限元和铸件凝固模拟分析、自动化控制、交直流调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湖北省能源供需矛盾入手,论述了到2000年为止全省冶金能源必然严重短缺,提出了缓解冶金能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其中强调指出开展冶金节能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氧化物冶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氧化物冶金技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性质与作用及境内铁素体的形核机理,并对氧化物冶金技术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氧化物冶金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由孙淑云主编、李延祥副主编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专论》一书以考古发掘材料、古文献资料、国内外冶金史研究成果为基础,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近30年在冶金史上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具有独特制作技术体系的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不仅是一本深入浅出、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教科书,而且也是非常适合历史学、考古学和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所使用的一本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9,(3):F0004-F0004
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的一家专业从事导卫研究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年产值过亿元、年纳税800多万元的一家民营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冶金教育学家、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竹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7月28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9.
东北大学冶金传输和反应工程研究室肖泽强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在中间包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中,提出了中间包非等温新观点,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钢连铸工艺的广泛应用·在钢的连铸工艺中,中间包作为连接钢包和连铸机的反应器,对连铸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自50年代连铸技术开始用于钢的浇铸以来,冶金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对中间包设计、控制以及对包内过程做过大量的研究·80年代初,加拿大学者蒙格利总结归纳了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新学科:中间包冶金学·以前所有…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5):F0002-F0002,F0003
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分中心)是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于1997年组建的,其依托单位是成立于1992年5月的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在国家及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下,经过近9年的建设,中心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三电一体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基于先进控制技术的高技术产品研发等三个方面均形成了很强的实力,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