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豫教5号是以郑91138为母本,豫麦4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884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71%.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257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4%,产量居小组第1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黑龙港麦区小麦品种设计及沧麦026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麦026新品种以临汾605为母本,CA83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水旱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表现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节水、丰产特点突出.在1999~2001年冀中北水地组区试及大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790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1%,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135 kg/hm2.经省品审会审定通过,适宜河北省黑龙港麦区中高肥力水平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3.
户农101(原代号09×898),系陕西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1年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3年参加陕西省春播预备试验,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9.9%,在参试的55个组合中居第一位。2004年参加陕西省春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4%,产量居13个参试组合第三位。2005年参加陕西省春播区试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7.4%,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二位,同年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6.65%。该品种于2006年2月通过陕西省第38次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6009。  相似文献   

4.
李录梅  王效瑜 《科技信息》2013,(11):61-61,98
马铃薯是固原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年种植面积达26.67hm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新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马铃薯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马铃薯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4年用青海省农科院育成品种青薯168作母本,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宁薯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宁南山区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999.23kg/666.7m2,比对照增产44.46%,13点次全部增产。在2011年宁南山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99.23kg/m2,比对照宁薯4号增产35.84%,13点全部增产。生育期120d,薯块长圆形,深红皮色,薯肉浅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干物质含量(鲜基)20.4%,淀粉含量(鲜基)71.24%,粗蛋白(干基)2.16%,还原糖0.397%,Vc13.0mg/100g。适宜在宁夏于干旱、半干旱及低温阴湿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宁夏的主导产业,也是固原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年种植面积达26.67hm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对新品种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马铃薯生产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了马铃薯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工作,2004年用青海省农科院育成品种青薯168作母本,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宁薯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宁南山区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999.23kg/666.7m2,比对照增产44.46%,13点次全部增产。在2011年宁南山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99.23kg/m2,比对照宁薯4号增产35.84%,13点全部增产。生育期120d,薯块长圆形,深红皮色,薯肉浅黄色,薯皮光滑,芽眼浅。块茎干物质含量(鲜基)20.4%,淀粉含量(鲜基)71.24%,粗蛋白(干基)2.16%,还原糖0.397%,Vc13.0mg/100g。适宜在宁夏于干旱、半干旱及低温阴湿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推广种植。2012年4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6.
司智杰  秦芳华  刘淑芳 《甘肃科技》2006,22(7):194-195,193
2002-2003年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的12个西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百里利西芹折合亩产最高,为184675.5kg/hm2,比对照四季西芹增产44.6%,其次阿特拉斯、千芳、圣地亚哥、文图拉、加州王分别折合产量为181075.5kg/hm2、180009kg/hm2、177342kg/hm2、136807.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1.8%、40.9%、38.8%、25%、7.1%,以上品种抗病性强,增产潜力大,产量高,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水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榆单9号(原代号YD401)系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YD12作母本、YD28作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春播玉米新品种。2006年参加陕西省春玉米区试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7.1%,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12.4%,排名第一位;同年参加春玉米生产试验,较对照沈单10号增产10.8茗,较对照户单10号增产8.0;%,排第二位。该品种于2008年3月13日通过陕西省第41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陕审玉2008006。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生产力、主要经济性状鉴定结果及其应用价值分析.在2005-2006年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99"鲜薯产量为26 430.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6.08%;在2008年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49 658.50kg/hm2,比对照增产2.3%.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4.72%,淀粉含量15.76%,蛋白质1.98%,可溶性糖8.71%,β-胡萝卜素含量为每100g鲜薯4.01mg,比对照品种"南薯88"高2.03mg.薯块萌芽性好,单株结薯2~4个,上薯率85%以上.该品种薯形美观、桔红肉色,食用品质优,可作为食用、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种加以推广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边单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于2001年育成,组合为边自464×海引149-2。在2002~2007年的各级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其中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839.7kg/hm,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3.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25.4kg/hm,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增产6.5%。在活动积温2150℃左右的适应区域种植均可获得较理想的产量。经农业部谷物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二年检验,其粗淀粉含量为75.72~76.10%。  相似文献   

10.
晒烟雄性不育杂交种龙杂烟一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晒烟育种研究室于2003年以MS牡晒84-21-2为母本、牡晒93-3-6为父本组配育成,2006年4月18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推广.该杂交种植株为橄榄形,株型收敛、茎叶角度小,叶形宽椭圆,大田生育期82~84 d,属中熟品种.幼苗及大田生长势强、整齐,烟叶成熟较集中.原烟外观质量优良,色泽红黄,油份足,弹性好,抗赤星病,高抗普通花叶病.平均产量为3 007.7㎏/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8%.  相似文献   

11.
以豆科牧草拉巴豆[Lablab purpureus(L.)Sweet]为材料,通过单株选择,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白花扁豆06—1(,Semen dolichoris Album No.06—1),并对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白花扁豆06—1适应性广,抗寒,年平均鲜草产量高达51063kg/hm。,比对照品种提高33.2%~44.1%。此外,白花扁豆06—1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达17.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望成为亚热带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渝苏30"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甘薯新品种“渝苏3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7年至1998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鲜薯产量35.80t/hm^2,藤叶产量24.90t/hm^2,生物鲜产量60.70t/hm^2,生物干产量12.50t/hm^2,分别比对照“南薯88”增产9.31%,14.43%,11.36%和0.73%m,其薯干产量9.03t/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3.94%,它在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25.38%,出粉率11.87%,氨基酸含量0.71%,“渝苏30”抗旱性强,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南省21个县市的玉米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表明:河南省玉米产量以6000-7500kg/hm^2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农户的50%;4500—6000kg/hm^2产量范围的农户所占比例次之,为31.84%;而小于3500kg/hm^2和大于7500kg/hm^2所占比例分别为1.05%和8.16%.玉米氮肥用量变化为3.1~667.4kg/hm^2,平均为293.3kg/hm^2;磷肥用量变化为0~760.5kg/hm^2,平均97.9kg/hm^2;钾肥用量变化为3.4-50.9kg/hm^2,平均25.9kg/hm^2.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为90—270kg/hm^2占到调查样本的57.04%,其中基肥用量以小于45kg/hm^2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90—135kg/hm^2;追肥用量以135~180kg/hm^2最大,为20.10%.磷肥用量以45—90kg/hm^2所占比例最大,为28.27%;钾肥以不施钾所占比例最高,为39.73%.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养分总量和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之间关系不显著,氮肥偏生产力以10—20kg/kg所占比例最大,占到调查样本的38.50%,其次为20—30kg/kg,占到调查样本的27.27%;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均以45—75kg/kg最大,分别占到调查样本的35.46%和26.87%.  相似文献   

14.
采用L4(23)正交试验设计,在青海省循化县露地线辣椒生产基地,研究两种辣椒疫病生防菌和有机肥组合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辣椒疫病相对防效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防放线菌A5生防细菌B2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有机肥生防放线菌A5生防细菌B2。综合辣椒疫病的防效和产量效益,制定出可在当地辣椒生产中推广的生防菌和有机肥配施的综合应用技术指标为:A5放线菌45 kg/hm2、B2细菌30 kg/hm2、有机肥900 kg/hm2,此时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可达到87.19%,产量达到16 977 kg/hm2,新增产值14 4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6。生防菌和有机肥配施对线辣椒生产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金果 《河南科学》2013,(11):1891-1896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相似文献   

16.
孙克刚  李丙奇  和爱玲  刘京宝 《河南科学》2011,29(11):1331-1334
采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两种氮素肥料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新坡村和驻马店市农科所农场进行优质小麦肥效试验研究,两地试验结果表明:100%控释尿素处理产量最高,为8 055 kg/hm2和8 295 kg/hm2,与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相比增产870,945 kg/hm2,提高12.1%和12.9%,增产效果显著;控释尿...  相似文献   

17.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设置4个水分和4个氮素处理水平,研究了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以探究适宜甜菜种植区的膜下滴灌甜菜栽培的水氮管理模式。结果表明,水分效应显著大于氮素效应;甜菜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与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取步长为0.6,固定氮素水平,水分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各水平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固定水分水平,氮素对块根产量、块根含糖率、产糖量及净产值的影响在氮素水平间虽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滴灌较露地沟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67%,有效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水氮耦合效应;以根产量高于60000kg/hm2、含糖率15.3%~21.0%为目标所制定优化方案为:灌水3426-3600m3/hm2,施纯氮139~177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棉花施用粉煤灰磁化肥效应方程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 ,为探讨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我们在延津县潮土上进行了试验 ,粉煤灰磁化肥在棉花上一般用量为 92 1.38kg/hm2 左右。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 15 .8%~ 18.4% ,增产134~ 16 7kg/hm2 ,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12 35 .85kg/hm2 。棉花产量为 1117.2 7kg/hm2 ;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92 1.38kg/hm2 ,棉花产量为 10 96 .3kg/hm2 。  相似文献   

20.
刘恒 《山西科技》2013,(6):44-46
对不同耕作方式下旱地玉米种植的试验结果显示,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cm~7cm深处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降低了地温,提高了0era-20cm深处土壤的水分含量;免耕探墒播种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