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白色豆马勃、松乳菇的接种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较好的菌种。结果表明:(1)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均能显著增加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长、侧根数,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接种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其地径生长还低于对照。(2)外生菌根促进了马尾松苗木体内水分增加,根吸收能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降低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3)外生菌根促进了苗木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对马尾松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效果不显著。与对照比,所有菌根化苗木根中氮、磷、钾分配比例减少,而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增加,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增加。总的来看,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无论对苗木的生长、生理、养分吸收促生效果较好,而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促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 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 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 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仔猪黄白痢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黄白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疾病.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17家猪场的走访调查,探讨仔猪黄白痢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并从某猪场发病仔猪的排泄物中分离得到1株菌,经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该分离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克氏三糖铁培养产酸产气,LTB与M1787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 %,该菌株确定为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4.
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的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进行处理,筛选维生素C的前体2 酮基 L 古龙酸的高产伴生菌菌株,以提高发酵生产水平。经过初筛、复筛,获得了使产酸活性提高的突变株,在筛选的646株菌中,有3株菌使收率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外生菌根的形态及根毛生长状况对宿主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黑松接种3种不同外生菌根菌进行研究,观察菌根形态,并对菌根根段进行透明染色后观察根毛的生长发育程度及菌套、哈氏网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松与不同外生茵根菌形成的菌根形态各异,黄色须腹菌(Rl)和彩色豆马勃(Pt2)的菌根以多头状分支、二叉分支、多级二叉分支为主,美味牛肝菌(Be)的菌根多见二叉分支和顶端明显膨大的棒状.菌根的形态与黑松生长状态似无明显相关性.黑松不同外生菌根根段上均可观察到根毛,且根毛的生长发育状态与菌根菌对黑松的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生长较好的Rl和Pt2菌根化松苗中具根毛的菌根段所占比例较高,且在根毛生长区可同时观察到较多哈氏网菌丝;而在Be菌根苗和对照菌根中,具根毛的菌根段相对较少,在根毛生长区很难观察到根内哈氏网,且杂菌较多.  相似文献   

7.
用电子能量消失谱法研究P.tinctorius—P.massoniana菌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12株外生菌根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培养苗进行高效菌种的接种试验,筛选并证明分布于台湾的采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具有生长快,对生态环境要求不严格,接种成功率大的特点。用能量消失谱技术对细胞内N、P营养元素进行定位测定,表明了这一菌株具有对N、P元素的吸收和贮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一种最佳的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本研究拟通过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一种鸡油菌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210095414.8)和一种紫色马勃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专利号:201410082596.4)所生产的2种外生菌根菌菌种,应用到无籽刺梨扦插繁殖中。结果表明: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和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扦插成活率较高(90%),处理水平3(鸡油菌液体菌种100 g)(82%)次之,处理水平4(紫色马勃液体菌种100 g)为80%,处理水平1(不使用外生菌根菌菌种)成活率最小,为73%;处理水平1株高590 mm,处理水平2株高为860 mm,处理水平3株高为780 mm,处理水平4株高为750 mm;处理水平2生物量总计为868 g,处理水平4次之(661 g),处理水平3为634 g,处理水平1为479 g。说明经外生菌根菌处理的插穗,其扦插成活率、株高生长、生物量明显优于未处理,在处理的插穗中,处理水平2(鸡油菌液体菌种50 g,紫色马勃液体菌种50 g)强于其它二个处理,二种外生菌根菌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无籽刺梨的扦插后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
九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苗木的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La)均能与杨树苗木较好地形成菌根,Xc在4种杨树苗上的菌根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菌根菌,Be在I-69杨上形成菌根能力较强,Pt和La则形成能力较弱;褐环乳牛肝菌(SL)、褐疣柄牛肝菌(Ls)、华美牛肝菌(Bs)、头状秃马勃(Cc)和黄须腹(R1)在灭菌基质上不易与杨树形成外生菌根,但在自然土中却可形成;通过打孔接菌的方法,苗木菌根化率要比移栽时施底肥接菌和蘸根法接菌时高,其操作也更简便、省工;小叶杨可与大多数供试菌根菌形成菌根,Ⅰ-72和NL-351杨则与Pt的亲和度最高,Ⅰ-69杨与Xc菌的亲和度最高.研究显示,与Ⅰ-69杨、Ⅰ-72杨和NL-351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分别为Be、Xc和Pt;与小叶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为Xc和Be;这些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松外生菌根资源调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调查研究了我国南方松不同森林类型外生菌根菌资源、种类及其生态分布,分析了菌根共生体之间的关系及环境因子对菌根真菌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与南方松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115种,隶属14科,30属;提示了树种、植被了菌根真菌分布及其菌根形态的关系;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温度,湿度,地理环境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出第一代南方松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发生演替及彩色豆马勃是其最重要的先锋菌根真菌的结论;进一步论证了南方松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不同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等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养分利用的影响,分析了马尾松外生菌根苗的生长及各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菌根菌对马尾松苗高、地径均有显著促生效果;马尾松菌根苗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增强;各菌根菌对松苗的促生效果与氮、磷、钾的利用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各马尾松菌根苗根系酸性磷酸酶含量均比对照提高1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集崇左市江门林场10年桉树林地土壤并从中分离自生固氮菌,通过常规细菌鉴定、16SrRNA基因可变区(V1~V3区)序列测序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其种属,并利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其耐药性,结果表明:从所采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自生固氮菌KO108,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陆号为KM460926.1,与GenBank中产酸克雷伯氏菌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相似值分别为0.509和0.610,大于0.5,因此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属于肠杆菌科Enterbateriaceae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呋喃妥因、链霉素、头孢曲松、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青霉素G、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本实验所获得菌株可作为基因改造的工程菌,为林业生产中的固氮微生物的改造和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抗病赤松组培苗的生根率及生根质量,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瓶内组培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菌根真菌发酵液接种、菌块接种及发酵液浸根3种方式对组培苗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接菌方式对赤松生根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移栽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对赤松组培苗接种美味牛肝菌(Be)、黄色须腹菌(Rl)和彩色豆马勃(Pt2)3种菌根真菌,发现3种菌根真菌均能与组培苗形成菌根,但菌根化程度及菌根的形态表现出一定差异,Pt2与赤松组培苗形成的菌根状态最好,且移栽成活率较高,是适合赤松组培苗菌根化的优良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4.
下箴刺桐碱是一种吲哚类生物碱,被认为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是一种硬皮马勃目的大型真菌,能在菌丝体内积累下箴刺桐碱。下箴刺桐碱具有比较强的天然荧光,但其荧光光谱与色氨酸几乎完全重叠,在用荧光方法筛选下箴刺桐碱高产菌株的过程中,共存的色氨酸会严重干扰下箴刺桐碱的定量。本研究构建一种色氨酸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运用此方法筛选出的一株彩色豆马勃菌株下箴刺桐碱含量(鲜质量含量)达到3.39nmol·mg~(-1)。  相似文献   

15.
以黑曲霉 W3为出发菌株 ,通过 60 Co-γ射线诱变 ,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 ,选育出2 -脱氧葡萄糖 (2 - DG)抗性突变株。以玉米粉为原料的柠檬酸发酵的结果表明 ,产酸高于出发菌株(8.4 8g/ 10 0 m L )的突变株约占 13.5% ,其中突变株 KI- 5产酸比 W3菌株提高 18%。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外生菌根菌浸染对核桃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浸染技术方案,采用浸染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对比实验研究了美味牛肝菌、紫色马勃、鸡油菌等外生菌根菌对核桃浸染的根际菌根形成及菌根感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7.34%,紫色马勃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54%,鸡油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73%;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时,菌根感染强度最大为48.6%。  相似文献   

17.
从空间搭载维生素C生产菌株中筛选高产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首次经过"神舟四号"宇宙飞船搭载的维生素C生产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了产2-酮基-L-古龙酸(2-KLG)的高效菌株,提高了其发酵效率.经研究发现,航天搭载使大菌发生负突变,而所筛选的418株小菌中,共筛出4株高产菌株,转化率提高了3.9%~5.2%,并发现部分菌株发酵周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株并逐步提高酶活,在挑选出正突变株的同时优化出适合高酶活正突变株的培养条件.最终从优化产酶培养基中挑选到菌株F17和F27,产酶能力比出发前菌株XK-L提高了64.9%和49.4%.用这两株菌分别发酵槐角苷,经测定其转化率分别为76%和78%,比出发菌株XK-L提高31.0%和34.5%.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肉中生物胺产生菌的产胺特性,有效控制生物胺含量,采用改良的Niven's生物胺筛选培养基,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VITEK 2 Compact System,对秋刀鱼肉中产胺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不同温度(4、25℃)条件下产胺菌的产胺能力及生物胺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从秋刀鱼肉中分离鉴定的14株产胺菌分别为摩氏摩根菌、产酸克雷伯菌、阿氏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植生拉乌尔菌、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粘质沙雷菌、日沟维肠杆菌、肠杆菌属、变性杆菌属、中间克吕沃尔菌、彭氏变形杆菌、拉氏普罗威登斯菌、蜂窝哈夫尼亚菌;在4℃条件下,所有产胺菌产胺能力均较弱(11.55~244.75 mg/L);在25℃条件下,产酸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的产组胺能力较强,分别为9 889.75,2 891.15 mg/L。结果提示,可通过抑制产酸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生长控制秋刀鱼肉中组胺等生物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