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人     
刘东生和汪品先分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和米兰科维奇奖章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日前颁发了26枚奖章,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研究员被授予洪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被授予米兰科维奇奖章。白以龙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7):74-77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为什么这些年我国不断研发深海深潜器呢?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这样回答: “因为深海是人类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区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85岁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成为备受欢迎的"科普老顽童". 2021年6月9日,汪品先入驻B站(哔哩哔哩).截至9月6日,他已经收获百万粉丝,其首条视频《我60岁以后才出成果,我们要把中国大洋钻探做到国际前列!》的播放量达300多万次,获赞近50万次.  相似文献   

4.
正"这次乘坐我国自己的船、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亲眼观察到南海的海底,真为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感到骄傲。这趟海底的旅程,真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我刚从仙境回来。"82岁的汪品先说。5月13日,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一位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稳步爬上扶梯,登上了不满周岁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中,缓缓驶向海底的沉积珊瑚礁,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8,(1):36-37
汪品先,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曾于1999年在南海主持实施了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2000~2005年担任"973"计划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科学基金资助海洋科学研究 15周年简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科学基金对海洋科学的投入、海洋科学基金成果统计与分析、海洋科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基金在推动本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海洋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十五"期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4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2014年2月8日建成开站.作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我国在南极建设的首个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又一个新起点,也必将成为我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又一坚强基石.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基于1952年设立的物理海洋专业,于1987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和相应的国内配套经费建立的。实验室于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部门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一切生命的摇篮,自然资源的宝库.以微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和空间科学等为支撑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强的技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的海洋数字化进程刚刚起步,加强海洋信息化建设,加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是21世纪我国海洋产业新的历史使命,更是提高海洋水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同济大学,其前身是1992年12月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成立的海洋地质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9年9月更名为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月获准立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其中研究人员33人、技术人员3人、办公室人员1人,研究人员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实验室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固体地球物理)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伦理视角分析了人与海洋动物的关系,并对海洋动物当前的生存状况、海洋动物伦理成立的可能性及其规范、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引导公众培养海洋动物伦理意识,表明了当今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海洋动物带来的种种威胁,而海洋动物生存及权利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还应该诉诸伦理信念.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研究院,其主要任务为:负责辽宁省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海域使用论证、海洋渔业环境监测及保护等方面和研究;负责开展与水产科学有关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水增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海水增养殖技术、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及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海洋科学 marine sciences,ocean sciences 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及其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2-12
高频地波雷达能超视距探测浪场、流场、风场等海洋动力学参数和舰船、飞机等海上移动目标.跟传统海洋探测设备相比,高频地波雷达具有覆盖范围大、实时性好、全天候、造价适度、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监测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浮游生物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类群,主要由属初级生产力的浮游植物和属次级生产力的浮游动物组成.海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群结构、群落多样以及生活史在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地球花学循环、海洋环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洋里的动物为了生存,常常会大战一番.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要战胜敌手,必须施出看家本领.章鱼聪明机智,奇招百出,堪称海洋动物中的常胜将军,且看--  相似文献   

17.
973计划“中国近海碳收支、调控机理及生态效应研究”(2009 CB421200)项目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及目标,在中国近海碳通量季节和年际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碳源汇格局的主要控制过程与机制、海洋酸化生态效应及历史重建、碳循环及海洋酸化生态效应变化趋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根据该项目部分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上述各方面诸多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略性介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团队在对数百个数据进行了开创性分析之后得出结论:人类处在对海洋及海洋动物造成前所未有的大破坏的边缘.新研究的合著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生态学家道格拉斯·J·麦考利(Douglas J.McCauley)说:“我们可能就坐在重大灭绝事件的悬崖上,但我们仍有时间来避免灾难.”麦考利博士和同事还发现.与陆地相比,海洋绝大部分依然保持完整,仍然有足够旺盛的生命力,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中的波浪的绝大部分是由风对海面的扰动引起的.风的能量来自太阳.所以说海洋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达到20亿千瓦,相当于目前世界电产量的2倍.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我国黄渤海海域连续8年爆发浒苔绿潮,对海洋运输、海水养殖及旅游观光造成严重影响.前期浒苔的处理方式主要靠围网拦截、渔船打捞和沙滩人工清理等方式,沙滩严重破坏,处理效率极低,且容易导致浒苔腐烂形成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