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十月,中国人再征寰宇.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面对首次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三名航天员告诉记者:"我们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北京时间31日凌晨3时22分),载有两名宇航员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版"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在飞行12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奔赴国际空间站。经过近19个小时飞行后,"龙"飞船于北京时间31日22时16分与空间站自动对接。乘坐载人"龙"飞船的两名美国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和罗伯特·本肯随后进入空间站,与空间站内  相似文献   

3.
刘然 《科学大观园》2011,(1):I0002-I0003
中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的主要任务,即在太空建立短期自主飞行、长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间站。为此,要经历三个阶段: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若干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开展在轨服务技术试验及在轨组装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4.
2021年12月9日,距地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一个旋转的陀螺出现在大屏幕中央,随后传来"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欢迎来到天宫课堂".这是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开场. 这个声音,张舒琪再熟悉不过.8年前,她还在读高二,从电视里看到太空授课,就有来自王亚平的声音,也有同样的陀螺演示,那是我国在神舟十号天宫一号...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电站”“中央空调”“太空防晒霜”……中国空间站如何实现用电自由、四季如春?“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航天员刘洋出舱时说的这句话,让无数国人泪目。在神秘的天上建起一个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梦想。如今,“天上宫阙”已不再是诗词里的意象,而是一个真实、温暖的“太空之家”——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6.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8.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经等待了千百年. 这一刻,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舟五号”)发射已21小时23分,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11年25天——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60余万公里的太空跋涉,神舟五号于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9.
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以及设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9):10-11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今年,我国将首先发射空间站核心舱,随后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计划搭载3名航天员执行中国空间站的初期搭建相关任务.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接续奋斗,用不到30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进军空间站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迎来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开门红"。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网红的"胖五"火箭及其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有哪些"黑科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已在轨运行20余年的国际空间站又是如何建成并运行的?人类在对太空的探索上还在进行哪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他们要出差半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出征,向着太空、向着天宫. 随着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将又一次创造多项纪录:三位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13.
梦筑天宫     
正火箭轰鸣直奔苍穹,飞船摇曳着陆东风。2天19小时的地空往返,在人类探索宇宙的长卷上又增添了绚丽一笔,也让中国迈入了一个新的航天时代——空间站时代。5月5日18时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5月8日13时49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长五B火箭的首飞成功,意味着我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14.
新知 《科学大观园》2013,(12):68-69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按照目前的计划,2014年将会有一台3D打印机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它将有望实现首个在太空生产机械部件的打印工具。一家名为"太空生产"的公司与美国宇航局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合作,开展在零重力环境下的3D打印尝试。这将为未来实现载人  相似文献   

15.
正1"天宫"家族有两位成员——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2016年3月,天宫一号功成身退。6个月后,天宫二号升上太空,"接待"了"访客"——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将来建设中国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升空,开始了它长达15年的太空遨游.可以说从它升空开始,就吸引着众多的目光,从结构特点到功能用途,从走向辉煌到"伤心太平洋".它的太空之旅创下了许多世界航天史的奇迹,为人类进一步征服太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漫话航天器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太空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具有一定功能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三大类。航天器的名字通常由两三个字组成,却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蕴涵,可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某种民族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19):6-7
“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实际上.这个飞行器是空间实验站的雏型。从“神七”到“神十”,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  相似文献   

19.
文章解释了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基本概念,对轨道交会对接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介绍了中国实现载人交会对接的技术特点和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了轨道交会对接对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公司拟建蘑菇形空间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进行太空旅行时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对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微重力或者零重力可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表示,他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建造一座可产生人造重力的新型空间站.这座新空间站在设计上呈蘑菇形,通过旋转产生人造重力. 联合太空结构公司的设计师比尔·坎普和特德·马泽卡设计了这个“太空蘑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