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美国天文学家最近提出各种有关宇宙的现代理论,包括所谓“多重宇宙”(multiverse)概念,指称宇宙在第一次“大爆炸”后还在彼此不断“大爆炸”,形成无数宇宙。空间为什么是三度空间,而不是二度空间、十度空间或廿五度空间?光速为什么远快于音速?为什么原子远小于星球?我们的宇宙为什么这么老?是否还有其他里面一切事务都跟我们宇宙不同的宇宙?这些是科学家们提出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雨 《科学大观园》2005,(22):22-23
我国科学家揭开中国人难说英语之谜——现在很多中国人学了多年英语,考试分数可能很高,却一句英语都说不利索,人谓“哑巴英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们之所以没有学成英语,是因为我们用学习中文的方法学习它。那么,为什么用学习中文的方法就不能学好英语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没有揭  相似文献   

3.
<正>崩塌的日面暗条不久前,科学家们分析一段壮观的太阳视频,他们开始认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太阳爆发事件,但随后发现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而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加深对于太阳磁场性质的研究。在2014年9月30日,美国宇航局的观测设备拍摄记录到一次似乎是太  相似文献   

4.
邓琦 《科学大观园》2020,(16):56-57
正即使研究发现火星可能支撑人类居住,开展火星移民也还有漫长的路,代价非常高昂。火星探测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火星移民还有多远?火星探测哪一步最难?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近日,记者采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助理、鸿鹄专项首席科学家魏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鸿鹄专项行星光学遥感首席科学家何飞,揭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5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当天,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被宣布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国人在欢欣鼓舞之余,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为什么这次中国科学上的历史性突破多少有点出乎科学界的意料?为什么突破者是位所谓"三无"科学家?这是一次偶然的成功还是必然的结果?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医药领域是否会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本刊就这些问题特约了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4,(23):64-65
公元185年,中国东汉的天文学家们曾经目睹并记载了一起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宣布,借助美国宇航局在轨运行的两台空间望远镜的帮助,他们于近期成功揭开了有关人类有记录以来首颗超新星爆发的一些谜团,那次超新星爆发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美国科学家揭开中国东汉超新星爆发事件公元185年正值中国东汉,当时中国的天文学家在天空中观察到一次超新星爆发过程并对此做了记录。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连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冬天温水比冷水结冰快?据说,古希腊人曾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自然现象,但他们没有找到答案。1969年,一名坦桑尼亚大学生艾拉斯托·穆宾巴,正式向全世界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冬天温水比冷水冻得快?从那以后,这个问题才被全世界科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听说"核潜水"这个词是在曼哈顿的一家理发店里理发。给我理发的那名理发师看上去明显不是本地人,因此便问她在哪里居住。布鲁克林区?皇后区?还是在郊区?她回答说:"都不是,我住在纽约州的北部。每个星期我都会在这里和家之间往返几次,路上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于是又问她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地往返,她停下理发说:"这是因为,我丈夫从事的是一种古怪的职业,他不愿意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我好奇地在椅子上坐直了身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类的毛皮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全身长毛的,而现在的人类只在头部、腋部和阴部等少数几个地方才保留着毛。因此,有的生物学家就称人类为“裸猿”,意为没有毛皮的猿。人类身上为什么不长毛?大自然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呢?人类身上的浓毛又是什么时候才脱掉的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6):8-11
你知道吗?3D打印人体器官的最佳地点其实是在太空.2019年,科学家为国际空间站开发了一台“3D生物制造设备”(3D BioFabrication Facility, 简称BFF).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在太空中制造人体组织的3D打印机,于2019年7月搭载SpaceX公司的货运飞船到达国际空间站.在无重力条件下打印人体组织听起来很酷,但科学家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尝试呢?  相似文献   

11.
<正>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人类就一直缺少能执行多次任务的宇宙飞船。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造价非常高昂,还有经过数十年时间设计、测试和建造的宇宙飞船,在船员舱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之后,就会永远失落在无垠的宇宙中。为什么不使用一种可继续执行多次任务的飞船呢?类似飞机的宇宙飞船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欧根·桑格在1933年提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印第安纳大学动物行为综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M·霍尔德回答了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对于“右撇子”和“左撇子”人群的比倒说法不一,因为没有一个标准可靠的定义判断“偏手倾向”;我们的标准不同,分别建立在各种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早期祖先前后二次失去尾巴,这说明了人类似乎并不适宜保留尾巴。这一发现不仅仅可以用来解释人类为什么现在没有拖着一条尾巴,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人类为什么拥有尾骨,即人类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确实长有尾巴,但后来又逐渐消失了。研究项目负责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劳伦·萨兰介绍说,“人类最早期的脊椎动物祖先身上长有一  相似文献   

14.
正奇怪的是:为什么以前没发现科学家颜值如此之高?是新一代科学家变得越来越美了?还是老科学家的颜值被埋没了?最近,朋友圈常看到"高颜值颠覆你印象的科学家""最美女教授""最帅科学家"之类的文章,照片张张精神养眼,有些足以PK明星。众人连呼: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靠实力?!比如,那个出镜脑力竞赛娱乐节目充当科学担当,已经火了很长  相似文献   

15.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19):36-37
<正>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使近地小行星维持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力除了引力和摩擦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力。例如最令人担忧的1950DA近地小行星,似乎是由大量尘土类物质松散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这项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那就是未来人类任何旨在偏离小行星撞击轨道的努力都应该避免直接与小行星迎面碰撞。这也就是说,采用某种手段轻轻地引导小行星偏离当前轨道的做法要比直接引爆小行星更加可取。美国田纳西大学行星科学家本?洛兹提斯表示:"你会希望避免与这些小行星直接碰撞。"  相似文献   

16.
地震发生前就没有什么先兆吗?为什么没有提前预报、提前示警呢?"没有足够让人信服的震前预兆"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  相似文献   

17.
苏培成《造新汉字的现状应当改变》(科技术语研究 1 999年第 3期 )一文提出了一个值得化学家们深思的命题 :化学用字在汉字新造字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至今还在造 ,走的是一百多年前江南制造局的老路 ,请化学家考虑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苏文不解 :为什么把“养气”、“轻气”、“淡气”叫做“氧”、“氢”、“氮” ,把“白金”叫做“铂” ,把“白铅”叫做“锌” ?为什么要造出四五百个“有机化学新字”来 ?为什么至今还在造生僻冷门的化学用字 ?苏文指出 :语言学家早就提出用汉语拼音转写国外的科技术语 ,例如 ,“锿”改为“E instein…  相似文献   

18.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24):67-68
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找出为什么宇宙崩塌并没有发生,这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物理理论来解释这一宇宙起源问题.然而,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哥本哈根大学以及赫尔辛基大学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应该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解释.他们在发表研究的论文中指出时空曲率——_也就是引力,是如何在宇宙膨胀初期提供其所需的稳定性.该研究团队对希格斯粒子与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能量如何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即使是二者之间微弱的相互作用也可使得宇宙免于崩塌.  相似文献   

19.
蜻蜓体型大小与老鹰相当,翼展接近一米远古时代,地球大气层中氧含量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标准,而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标本得知远古时代的昆虫体积普遍大于现代。那么,是不是当时的高氧大气造就了古代的巨型昆虫? 3亿年前石炭纪地球上生活着巨型昆虫,蜻蜓翼展接近一米。科学家们通过化石记录发现,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种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4):67-67
不久前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在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不过科学家们的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