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Arnold置乱和小波变换的自适应二值图像水印新算法.首先将二值水印图像进行Arnold置乱,接着将其嵌入载体图像经过小波分解后的低频系数中.嵌入时根据SOBEL算子计算出的图像块边缘点密度,将对应的小波块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人眼视觉掩蔽特性,设置不同小波块对应的低频系数的调整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嵌入的数字水印不但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而且对图像处理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对水印图像作置乱处理,然后对原始图像和置乱后的水印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并根据马尔可夫随机场对图像视觉效果建模,在该模型下求取每个低频系数的允许失真值,利用允许失真值调整水印嵌入位置和强度,从而达到自适应地嵌入水印的目的.最后,将所得的水印图像的低频系数嵌入选定的原始图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和人类视觉系统的稳健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将宿主图像进行小波分解,根据人类视觉系统求出重要小波系数,然后将灰度水印图像通过Arnold变换进行置乱,最后将置乱后的水印信息加入到宿主图像的重要小波系数中.提取水印信号需使用置乱密钥.置乱密钥的使用提高了置乱算法的安全性,使水印的安全依赖于密钥.在小波域中利用人类视觉系统使嵌入水印的图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数值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针对各种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水印采用有意义的二值图像.该算法是基于块的离散小波变换,即将原始图像和水印都分块后,再对各个块进行小波变换,利用混沌发生器将水印各块置乱后嵌入到图像的中频部分.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数字水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自适应鲁棒性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先将载体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将原始水印进行平铺和置乱,再根据噪声可见函数(NVF)的视觉掩蔽作用,将其自适应地嵌入到载体图像小波变换域的低频系数上,最后利用ICA技术实现了水印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水印不可见性较好,且可抵抗多种常见水印攻击,其中对JPEG压缩、尺度缩放等攻击的鲁棒性较突出,可应用于图像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二维Logistic混沌映射的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Logistic混沌映射打乱原始图像像素点位置的置乱加密方法,用这种加密方法对水印图像做预处理操作,对原始载体图像做三级小波分解,在第三级小波分解后的水平高频和垂直高频子带中绝对值较大的系数中嵌入水印信息,把改变的系数和原小波系数重构后再做逆小波变换,即可获得含水印图像。水印的提取过程就是水印嵌入的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有很好的透明性,而且对噪声攻击、JPEG压缩攻击和剪切攻击有很好的鲁棒性,并且提取出的水印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和伪随机变换的盲检测图像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森  张兴周 《应用科技》2007,34(1):24-27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采用Arnold变换和伪随机序列变换双密钥相结合,更加稳固了水印序列.变换后的水印序列有选择地嵌入到载体图像的3级小波系数中,嵌入算法采用抖动量化,水印提取为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不可见性,对剪切、噪声污染、滤波、JPEG压缩攻击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改进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载体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并统计各子图的大系数的比例,进而在系数比例较大的几个子图中,按照大系数嵌入大的系数,小系数嵌入小的系数的方法进行水印嵌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数字水印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不可感知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空域与小波域相结合的水印算法.算法采用有意义的二值灰度图像作为水印,首先将水印分成2部分,一部分包含重要信息,另一部分包含次要信息.然后利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对原始载体图像进行多级分解,并对含重要信息的水印分量进行Arnold变换,以达到置乱图形和消除空间相关性韵目的,接着将水印数据叠加到载体图像的小波分解系数上,实现水印的嵌入.对于含次要信息的水印分量则通过LSB算法嵌入到经逆向小波变换生成的图像的空域中.实验证明:该算法对/PEG有损压缩、噪声和剪切等常见水印攻击显示出了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基于变换域水印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结合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的优点的离散小波变换的水印算法。首先将水印信息用放射变化进行置乱加密,有效提高安全性和对抗剪切攻击,置乱后进行一级离散小波分解。然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四级离散小波分解。将水印信息的一级离散小波分解系数,采用不同强度的嵌入系数,分别嵌入对应的四级离散小波系数。实验结果说明,该算法可以抵抗各种攻击,有很好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整数小波变换的彩色图像数字水印嵌入和提取算法,用彩色图像作为数字水印的载体,将有意义的二值图像作为水印图像,利用人类视觉系统(HVS)特性,综合考虑水印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将水印图像预处理后嵌入到彩色图像的Y分量的整数小波系数中,保证了水印的稳健性和不可觉察性.实验结果证明本算法实现的水印具有抗一般信号处理(如图像压缩、剪切等)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置乱技术和DCT变换的小波域数字水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的数字水印方案.在嵌入图像之前,对水印进行置乱处理,对图像的小波系数使用离散余弦变换.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对常规图像处理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水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灰度或彩色图像作为水印、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将宿主图像分解为小波系数,利用小波变换的自相似性构造QSWT选择并排序系数来嵌入水印,在嵌入水印之前对水印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并做Z扫描,使水印信息也做一个大致的排序嵌入在宿主图像中来增强算法隐蔽性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抵抗一些常见的水印攻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涡卷混沌系统对含有版权信息的原始水印图像进行双重加密的方法.首先将混沌系统与DNA编码及DNA计算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包含置乱操作的原始水印图像加密方案,分析其加密直方图、相邻像素相关性等统计特性.在离散小波变换结合奇异值分解算法(DWT-SVD)的基础上,把加密后的水印图像嵌入到载体图像中.通过实现水印信息的加密、嵌入和提取,对含有水印的载体图像的攻击以及对攻击后的水印进行峰值信噪比和归一化相似度的评价,整体实现了基于DWT和混沌加密的数字水印系统.  相似文献   

15.
数字水印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满足数字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及鲁棒性要求,对DWT变换在时-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能做了简要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DWT变换和HVS的彩色图像的置乱水印算法,即将置乱的数字水印嵌入到载体图像经DWT变换后能量较大的高频系数当中,实现水印的嵌入.仿真实验表明算法简单高效,嵌入水印的载体图像无明显失真,且提取水印准确易辨,能够抵抗多种几何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混沌具有的随机性、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同余混沌映射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将经过二维混沌映射置乱后的数字水印信号嵌入图像小波域的低频系数,保证了数字水印的隐蔽性、保密性和稳固性,同时实现了水印的盲提取;利用二维混沌同余映射对水印信号进行置乱,提高了水印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抵抗图像的攻击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YIQ色彩空间,把载体亮度分量Y进行小波分解,将水印数据嵌入其低频子带的DCT系数中去.嵌入水印前采用置乱变换将水印图像置乱,消除像素间的空间相关性,提高算法的抗攻击能力.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见的噪声、滤波、剪切、JPEG压缩等攻击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科技信息》2013,(34):194-195
本课题我们主要利用MATLAB软件,通过编码实现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的嵌入和提取,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图像的保密性,采用Arnold算法对嵌入的水印信息进行相应的图像置乱。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DOT量化的彩色图像盲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IQ色彩空间,把载体亮度分量Y进行小波分解,将水印数据嵌入其低频子带的DCT系数中去.嵌入水印前采用置乱变换将水印图像置乱,消除像素间的空间相关性,提高算法的抗攻击能力.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见的噪声、滤波、剪切、JPEG压缩等攻击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小波包变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中.首先对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并根据视觉感知特性将作为水印的二值图像嵌入到分解后的高频分量中,然后进行小波包重构得到嵌入水印的图像.实验表明,应用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水印算法处理的图像能够经受常规的图像算法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