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建 《广东科技》2008,(10):152-154
分析电能量采集系统新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电能量远程计量系统结构、功能以及主站系统和终端装置的主要配置。采用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电能量远程计量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实现系统已在电网中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2.
高源睛 《科技资讯》2013,(9):8-8,10
在当前智能电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分布式电能量计量系统的整体架构,对分布式计算在电能计量系统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郝吉祥 《科技资讯》2014,(27):75-75
作为电网商业化运营以及电力技术不断发展的一项产物,电能量计量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存储电能表数据,其借助于预定义数据模型,可以准确的统计及结算点能量,其能够帮助发电商以及电网经营管理者完成电量的准确计算以及有效的服务管理工作。神华准能矸石发电公司为了更好的完成电能量的自动抄表以及发电考核等操作,应用了电能量计量系统,并取得较好成效。该文以神华准能矸石发电公司为例,分析与研究电能量计量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情况,以期促使电能量计量系统能够在发电厂中获得更加合理与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德祥 《广东科技》2014,(18):72-73
电能量远程计量系统结合了先进计量和现代通信技术,生成以电能量为主的数据中心平台,系统采用的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该系统不仅可以自动统计和考核结算电能量,实现配电网络的智能化,而且方便管理人员对用电用户进行远程管理,简化其工作流程,节省开支。基于此,从系统结构、功能和配置等方面介绍分析了电能量远程计量系统及其综合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轶芳 《科技资讯》2013,(29):113-114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运营逐步走向商业化。要保证这个特殊市场的正常高效运行,建立一个电量计费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能计量计费系统,并对其设计依据、软硬件设计、功能以及升级改造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该系统集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统计、结算、传输于一体,各方面功能均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和电力系统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电能量计量系统领域日益增长的扩展性,互联性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语言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互联的结构模型,阐述了该方案下各类模型数据传输及相关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基于该平台的计量参数模型同步机制;数据侍输处理进程。以及电能量计量相关业务的具体功能实现。该系统已经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及下属各地市公司的电能量计量系统互联工程中投入现场运行。  相似文献   

7.
探讨如何综合应用电力计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电力供求关系的逐步转变,实行以经济手段为基础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和加强全电网电能动态监测管理已迫在眉睫.为适应商业化运营的需要,建设一个基于电量自动采集的电能量远程计量及综合应用系统十分必要.但从目前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状况来看,企业内部各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形成了许多数据孤岛,难以实现对电力经营全过程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中,应用较成熟的技术是基于无线通用分组业务,通过GPRS进行的电能量数据采集系统。但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功能简单、低速的GPRS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现场大数据的需求。该文讨论了现在较流行的TD-LTE技术替换GPRS网络的可行性,TD-LTE传输方式可取代传统无线网络,同时,还可以扩展智能电网的远程巡视、实时技术支持、自动控制、协调互动等新功能。该文通过对两种通讯方式的对比,引出基于TD-LTE技术的电能量采集系统设计,讨论了其可行性、现有缺陷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油田电力管理体削对配电丹远程计量和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32位DSP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RTU)和基于Windows NT的油田配电网电能计量与监控系统。系统实现了采油厂管理控制中心对配电网的监测和电能的实时管理,对于加强电同的安全经济运行,有效的控制电能的应用,其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研究开发、系统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影响电能量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更是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和广大电力客户的根本利益。以往,技术人员把目光更多的放在电压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误差和其对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影响上面,相关的改造工作也在陆续展。然而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引起的计量误差也实时的存在着,并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下面对此做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代凤鸣 《科技资讯》2012,(28):133-133
三峡电能量计量系统目前采集处理的数据主要是三峡区域电站的关口电量数据,据根发展需要,需接入金沙江区域电站关口电量数据,因此对系统主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向家坝、溪洛渡电站关口电量信息的接入。本文对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电子式电能表的普遍使用使得原有针对感应式电能表的电能计量误差分析不再适合,因此,开展现代电能计量系统误差分析颇为重要.基于此,以某地区配电网电能计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电能计量系统的主要组成、元器件误差产生机理及其主要原因,得到了电能计量的综合误差定义.深入分析了供电线路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能计量系统的影响,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判定.最后,结合不确定度理论评判电子式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等器件的检定精度,为后续计量改进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电能量远程自动计量计费系统的方案,系统的组成、硬件配置、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技术性能进行了论述.该系统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电能量,经电能表的输出脉冲等信号输入到下位机数据采集器(子站),再由Modem 传输至主站监控计算机以实现远程计量处理和监测.文中对子站、主站之间的通信及系统的数据流程和数据交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在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方面,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点能量采集与核算中,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张家港供电公司在点能量计算方面采用电能量自动计量系统,在提高电能核算质量、推进张家港电力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点能量自动计量系统在张家港供电公司的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朱德文 《科技资讯》2010,(33):123-123
随着电力市场的改革,电能计量关系到企业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直接影响电能量计量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危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本文对如何降低电能计量电压二次压降做出了技术上的分析,提出合理的二次压降方案,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05,(1):161-161
2001年7月,张志成负责签定完成了国家重点西部送电工程,青藏铁路配套工程330KV格尔木变电站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工程于2002年上半年通过国家电力公司投产达标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工程采用ABB公司的智能电度表和配套自主开发的AMR-100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投运二年来,设备运行稳定,系统安全可靠,大大减轻了现场运行人员的抄表工作量,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负责管理自主开发的AMR-100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通过上海市软件测试中心的测试。  相似文献   

17.
吕雪燕 《科技信息》2010,(19):388-389,406
为了实现发电厂对电能量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电厂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介绍了基于厂站的电能量计量计费小主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设计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采用C/S+B/S软件体系结构搭建软件框架。系统集数据采集、统计、考核与一体,可方便的实现电厂电能量数据报表的生成、打印,提高电厂运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母红梅 《广东科技》2014,(10):44-45
智能计量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极为重要,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根据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建设需求,对智能计量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功能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介绍了智能计量信息化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智能计量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电能计量信息化水平,促进智能电网建设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基于FM3308单片机、RN8209采样芯片和无线传输工具DTU为核心的一款新型单项远程费控智能电表的设计。该表集计量存储显示与通讯为一体,可实现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是代替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对公建内的电能量、冷热量、中央空调系统和住宅内的水、电、气、热能耗的表具读数进行自动采集,并传输到管理中心.根据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小康型住宅小区规划要求,要对新建和改建住宅统一规划,逐步实行水、电、气、热表具出户统一管理.有关文献明确提出了各种能耗系统的计量要求,为了有效进行能量计量,智能抄表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