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章辉 《科技资讯》2006,(16):90-90
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还继续当班主任?”我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看您太累了!又要上那么多课,而现在的学生又那么不好管。”是啊,做班主任很累,尤其是做两个班的班主任。学生的话使我回想起做前二届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快乐。班主任的工作是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我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学生每一天的进步,都是我的快乐,所以这个学期我无悔的选择做05药(1)、(2)班的班主任。通过前10周的管理这两个班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我所理解的合班班级管理艺术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走到阳光下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到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它本身的规律运转着。说生活太累的人是他本人活得太累了。是啊,我们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3.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杜拉克认为,目标管理就是:“组织目标的确立和交流,选定服从目标的个人目的,对于和目的有关的工作做定期的和最后的检查.”同定额管理相比较,目标管理没有琐碎、繁杂的精确计量,而以制定具体工作目标作为对职工劳动进行管理的手段.这样就把只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和只以人的思想为中心的行为派管理两种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使职工了解工作的意义,对工作产生兴趣,实行自我控制,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是费孝通先生1980在美国接受马凌洛夫斯基应用人类学奖时的演讲,在那个年代人们往往会把这样的题目视为“政治色彩”太浓而忽视其学术性。笔者认为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题目是有着不平常的意义的。我记得20年前美国的一位人类学家顾定国(GergGulding)先生来中山大学访问,我问他来中国想了解什么,他说想看看费孝通先生讲的“人民的人类学”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美国、英国有应用人类学,有发展人类学,但没有人提出人民的人类学。顾定国先生的话,其实道出了费孝通先生在世界人类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基本理念,说起来相当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正反之间的差距十分细微,稍为不留意,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走上偏差的途径。台湾管理大师曾仕强讲了几个中国式管理的小故事,很有人生哲理,不论是做人、做公司,还是管理企业,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不是说这世间少有知己,而是难于得到,而难于得到就是说难于将自己真正交付给他人。而一般的情况是,知己常常不是某个人,他可能是某种想法,某种观念,或者某本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真正需要读的书只有几本,在人一生的旅程之中就是要找到这几本  相似文献   

7.
李丰 《科技资讯》2007,(32):174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不亚于太湖治理工程.因为一个是治人,一个是治物,人比物复杂,烦琐.有人说像太湖治理的话岂不是举步维艰?我想,那还不是归根结底治理最终要面对的还是形形色色的人嘛!本文谈了笔者对班级管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的特点是注重生活教育,倡导教学做合一。他在《教学做合一》一文里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学.”因此,他的“教学做合一”的学说,是以做为基础。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同时吸取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绩效管理之道,在于遵循设定目标、业绩辅导和业绩评价三个步骤逐步展开著名管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肯·布兰查德(Ken Blanchard)在谈到绩效管理的时候举了一个他教学的事例。他说,在他大学教学的十年里,有时会与其他的老师出现分歧,因为他总是在上课的第一天就把期末考试的题目告诉了学生。当同事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回答道:“我计划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教授他们问题的答案。这样,当期末到来时,每个人都将会得到A的成绩。”布兰查德先生用他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以及经理在这个系统所扮演的角色。他的教…  相似文献   

10.
书城     
《管理思想全书》原著:杜拉克编译:苏伟伦九州出版社 定价:28.80元 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奠基人,著有数十部管理、经济、社会等方面专著,被译为20多种文字,发行遍及130多个国家,被世界管理者奉为圭臬的经典。本书经过分类整理,力求集中概括杜拉克最精华的论述,使读者用较短的阅读时间领悟到他精辟而深邃的思想,使你的管理观念、管理悟性和管理方法大有长进,一生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1.
兰溪 《创新科技》2011,(8):63-63
彼得·杜拉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被人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年轻时期的杜拉克也曾是一位"用人盲"。1938年,年轻的杜拉克在纽约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小公司,他与所有的老板一样,为公司的每一个岗位都安排了一位员工。杜拉克喜欢在公司里到处走走,便于掌握更多的公司状况。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做"人",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9)
他的服饰外貌和他在国际摄影界的声望形成的反差实在令我感到惊诧!这位早在1989年就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并被这份刊物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的人居然如此一般!然而这样的殊荣在陈长芬自己看来却觉得有些隍然。"今天的摄影家,除去有丰厚肥沃的土壤——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纵横驰骋的空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创作源泉以外,更有了春意盎然的气候——科技飞速进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应当用摄影来对这个时代作出思维、做出自己的奉献。"他说:"过多地谈个人的艺术是不符合时代的。"陈长芬告诉我,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他的摄影作品展上,他就郑重  相似文献   

14.
正做古董很特别,前人用过的东西在时代的迁移中,不知经过多少次转手。可能每件东西在不同环境、不同的人手上发生过不同的故事,说得大时代一点,它们全部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黑国强先生是黑氏古玩业的第二代掌舵人,其父亲黑洪禄先生是香港著名的中国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家及古玩商,经营古典家具超过半个世纪。很多人并不知道还有"黑"姓,百家姓也没记载,黑国强说:"是啊,无人姓嘛。"他自小被人问长问短,不  相似文献   

15.
用人与容人     
在京剧舞台上粘了百余年"白鼻头"的曹操,得到了宽宏大量的现代人的平反,肯定了他作为"治世之能臣"的历史地位。尤其是他能一贯坚持"唯才是举",不枸一格收揽人才,重用人才,更受到今人的推崇。但是,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曹操终究难脱"乱世奸雄"之名。说曹操是个妒贤忌能之徒,是因为:他借别人之手除掉了"长于笔札、恃才傲物"的弥衡;惨杀了著名文人孔融的全家,使语林里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词;害死了博学能言、机敏过人的杨修。此外,赤壁大战前刺死了慷慨陈词的刘馥;校兵场乱棒驱逐了敢于揭其短的张松;到了重病弥留之际,还残杀了直言其病势的华佗。这些人无一不是杰出之士。但他们都或出言不逊、或恃才傲物、或敢于直言,从而触怒了阿瞒,犯了阿瞒之忌,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不能容人的问题上,显出了曹操心胸之窄、气量之小,亦极大地损害了他的霸业。美国现代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突出。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说得多么准确,又多么实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章剑和 《创新科技》2006,(11):40-40
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开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人总是乐呵呵地做事。事情明明失败了,可他仍从别人宽慰的言辞中获得进一步做好的勇气;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在他自己干便放大成十分了不起;对自己的失败并不过分在意,但对成功却怀有无限希冀……因此,他总怀着一份阳光的心情;他的乐观常常感染人,这种自我平衡的心态,支撑他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香港何达先生的诗《快乐的思想》说:“做每…  相似文献   

17.
趣味游戏     
正来自不同国家的5个人,要参加一次圆桌会议。A先生来自中国,会说汉语和英语;B先生来自法国,会说法语和德语;C先生来自英国,会说英语和法语;D先生来自德国,会说德语和汉语;E先生来自美国,只会说英语。如何安排座位,让每个人都能与邻座的人互相交谈呢?请你试试吧!  相似文献   

18.
来信     
低价货之殇如果要问“做销售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低价货!”贵刊《低价货之殇》一文讲得很清楚,尽管如此,团队里面可能还是会有人在做低价货,所以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是迫于生存压力还是受别人影响,总之,我们大家从现在开始起,把握自己!把握好公司!  相似文献   

19.
代序Ⅰ§1法国数学家杜拉克(H.Dulac)(1870—1955)在1923年发表的长篇论文“极限环论”是一篇知名文献。在这篇论文中,杜拉克推广了邦加赖(H.Poincare)关于极限环个数有限的定理,去掉了邦加赖所加的限制,即在无通过鞍点的极限环存在的这一限制之下有限性定理才能成立。当时许多数学家,包括知名的班狄克生(I var Bendixon)在内,都曾为去掉这个限制而努力,但统归无效。杜拉克这篇论文,却终于成功地去掉邦加赖的限制而证明了这个定理,并因此而名噪一时。法国函数论专家朱利亚(G.Julia)在他于1955年为杜拉克所作的悼词中写道:“还要谈的就是关于微分方程实解答研究中全局观点的一个结果。人们都知道极限环的重要性,但除它们的存在性以外,关于它们的精确决定,甚至它们的数目的限度,都知道得很少。邦加赖曾经宣述过一个重要定理:‘极限环数目是有限的,只要它们中间没有一  相似文献   

20.
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员工因违章操作致残,躺在医院跟来看望他的同事谈了这样的感受:平时我也学了操作规程,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这样违章做了多次也没见出事,胆子就越来越大了,而且你们看见我这样做也没哪个人讲过我,提醒过我,我以为没事的,可想不到最终还是出了事,规章制度违不得啊。其同事听了感慨说:都是在一起做事,平时不好意思说,更不好意思罚,哪晓得安全工作讲不得这样的人情啊。人们常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