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是略阳县主产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县粮食总产的丰欠和群众的生活。2000年以来主栽品种绵阳19号严重感病(主要指小麦条锈病),而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面积极少,致使小麦产量难以继续提高。为实现小麦高产,生产上采用以药剂防治控制病害的发生为手段,延长小麦品种的使用年限,同时引进高产抗病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试图筛选出取代绵阳品系的高产抗病品种,通过儿年的工作,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刘燕  吕全  徐东升 《科技信息》2010,(33):I0382-I0382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推进我县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促进小麦生产整体上水平、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潘龙岭 《科技信息》2012,(29):453-453
充分发挥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从小麦实现穗多、穗大粒多、增加千粒重等方面阐述了小麦取得高产的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品种改良是最主要的科技因素。面对种植面积下降、水资源短缺、化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小麦品种改良的对策是培育节水、省肥、高产的超级小麦新品种,通过合理的品种推广方式,良种良法结合,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南省小麦生产对早熟稳产优质抗病高效良种需求实际,以及项目区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优势小种不断升级危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我所以优质高产为主攻目标,突出抗锈性选择压力,兼顾早熟、广适、易栽培、抗逆性等目标性状,以提高育成品种优良综合性状,实现稳产高效。数质并重。根据上述育种目标要求应用系统育种方法,新选育的凤麦36号(编号凤系02—98)兼具早熟、高产、稳产、广适、抗性好等优良特性,在我省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2006年12月凤麦36号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朱安俊 《科技资讯》2006,(20):145-146
小麦倒伏是夺取高产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倒伏类型,倒伏原因,倒伏征兆,倒伏征兆,补救措施五个方面就小麦倒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研究小麦倒伏发生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防止,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灿明  王建武  姜龙 《科技资讯》2007,(11):107-107
本文对小麦高产、超高产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搜集、整理并分析,摸索出小麦高产增至超高产时产量三要素在产量形成中作用地位的变化,对于指导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育成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密结合四川生产实际和以绵阳90-309为代表的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实践,探讨了四川未来主栽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品质、抗病性和商品性,并指出以白皮大粒为显著特征的商品型商产优质抗病新品种,可能充当四川第六次小麦品种大更换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小麦依其冠层温度的状态可分为冷型、暖型和中间型.冷型小麦和其他两类小麦相比,具有优良的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在环境生态条件尤其气象条件影响下,对17项重要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冷型小麦和暖型、中间型小麦相比,其品质的变异小、稳定性好,这利于已经实现的品质育种目标在生产中的保持和重演.造成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强的基本原因是不同环境下代谢功能较为稳定.由于冷型小麦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一系列优良特性,有可能在冷型小麦上出现集高产、稳产、优质、稳质于一身的优势生产状态,这对小麦品质变化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小麦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新民 《科技信息》2011,(8):I0406-I0406
粮食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农业生产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常发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发育,使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如何应对不良天气,使小麦达到高产、稳产、优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居第三位。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优质专用小麦的示范推广,对提高单位面积内粮食年产量,促进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综合效益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04年市农业局的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粮作站小麦课题组组织实施了“市级千亩优质专用小麦繁殖示范样板”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样板实施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黑河地区小麦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历程;概括地介绍了小麦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状况;表述了黑河农科所在黑河地区小麦生产栽培技术不断更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科技》1997,(4):33-34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高产栽培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使小麦的产量徘徊不前.无论是沿黄灌区还是雨养农业区,干旱缺水已成为限制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节约用水,增加保灌面积和增强抗旱能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小麦单产,是当前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除不断研究并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示范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此经多年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分析了我区小麦生产长期以来重量,轻质的发展历史和品质现状。指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分类指导”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和粗集理论,从小麦群体图像中提取小麦特征指标数据,自动创建和维护小麦高产诊断知识库,实现对小麦群体发展动态进行监测调控,使其沿着高产目标的预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小麦市场大开放流通格局的形成,将对我国小麦生产形成较大冲击。文章阐述了发展优势专用小麦在闻喜县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出应该立足区域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专用小麦生产,提高小麦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闻喜县小麦生产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1987年单产突破250kg后,出现10年徊徘,至1997年亩产才突破350kg,开始走上高产台阶。10年徊徘,除一些年份遇到不可抗御的自然灾害外,主要是指导本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不配套。1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发展阶段 低产阶段:1949—1978年,小麦亩产在100kg以下,产量低而不稳,提高缓慢;生产上使用老品种,依靠土壤自然肥力和少量农家肥。这一阶段可称为“自然产量阶段”。 中产阶段:小麦亩产超过100kg,标志着开始进入中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麦研究的国际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小麦研究的几个热点,包括小麦产量潜力的研究、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气候变化与小麦生产、小麦抗非生物胁迫、小麦微量营养和小麦综合管理。分析表明,未来产量的提高应主要依靠生物产量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维持或增加收获指数;小麦种质资源丰富,含大量优异基因,可用于提高植株抗性和改善品质;全球变暖会威胁粮食安全,需提高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小麦耐逆机能,除重视利用一般的生理机制外,需要更加突出地重视利用贮藏物质运转、持绿性、非叶光合机能、根系构型等重要性状;提高籽粒微量营养素含量可通过施肥、常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实现;实施小麦综合管理可克服小麦生产中的多个限制因子,通过发挥技术和要素的互作协同效应,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麦的种植面积也在迅速的发展,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要科学种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小麦高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