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新疆东准噶尔西部花岗岩带各岩体在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它的成因和演化。结果表明,该区花岗岩,尤其是含锡花岗岩成岩方式为岩浆分异交代,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幔与地壳的复合作用形成,属I型→同熔型→A型→改造型的过渡类型花岗岩,其中锡的来源主要与岩石演化的途径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滇西复式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地质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研究,得到来利山复式岩体中不同期次岩石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含紫苏辉石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84 Ma,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77 Ma,等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52 Ma表明来利山复式岩体形成于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早期,说明其演化的比较充分,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反映其物质来源于硅铝的熔融,在成因类型上相当于壳型、S型或改造型.  相似文献   

3.
金秀大进岩体位于桂东大瑶山隆起区的西北部,侵入于寒武系地层中,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燕山期,但缺少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对大进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LA-ICPMS U-Pb测年技术对花岗岩中锆石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获得414±11Ma成岩年龄,表明该岩体属于志留纪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地质时代的厘定,表明岩体较上覆泥盆系中的沉积-改造型铜、铅锌矿床的形成时代早,暗示区域沉积-改造型铜铅锌矿床与该岩体之间无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加里东期花岗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部地槽褶皱区伴随加里东早期和晚期运动,有花岗老化和岩浆侵入活动。早期形成混合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晚期形成块状花岗岩。前者具最大微斜长石——更、中长石组合;后者为正长石——正长微斜长石——更、中长石组合类型。经研究表明,两期花岗岩具有 Na_2O、CaO 低,富 Al_2O_3、K_2O 的岩石化学特性,它们属铝过饱和花岗岩,微量元素贫 V、Cr、Ni、Co、Cu、Pb、Zn,而富W、Sn、Be、U、Ga 等,付矿物以含钛矿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出现饰族稀土元素付矿物而缺亿族稀土元素矿物为特征。上述特征的一致性,表明两期花岗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从黑云母富铁,为铁质黑云母,在 Fe~(3+)—Fe~(2+)—Mg 图上落在Ni—Nio 缓冲线之下,说明加里东花岗岩是在氧逸度低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两期岩体也很相似,出现铕的亏损,它明显地不同于华南慢源型的稀土模式。因此加里东花岗岩由地壳沉积物改造而成,属改造型花岗岩成因系列。两期花岗岩虽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但有不同的成因方式;地楷沉积物在角闪岩相变质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低熔组分交代围岩形成加里东早期武功山型混合花岗岩;进一步发展形成深层流化花岗岩——慈竹型和侵入混合花岗岩——石科型。当深部沉积物重熔形成岩浆,它侵位到较上层位形成早期片麻状花岗岩和晚期块状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花岗岩以海西-印支期巨型花岗岩岩基为主体,面积7000km^2以上。花岗岩的εNd(t)为-17.2至-5.1,Isr为0.7087,δ^18O平均值10.66,属壳源型岩基。但各别岩体的εNd(t)值和tDM值均不同,反映其原岩成分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礼县碌础坝花岗岩体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碌础坝超单元花岗岩出露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处于中央造山系中段祁连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位,Rb-Sr法和K-Ar法测定岩体年龄平均值(208.5±1.0)M a,由5个单元组成,随着单元由老至新,岩浆向偏酸的方向演化,即岩石由花岗闪长岩演化为二长花岗岩,S iO2含量为63.4%~72.61%,变化较大,表明岩体是经过多期次侵入形成的,总体上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类,但晚期向碱钙性方向演化,亲石元素W高于维氏值约5倍,具钨异常,δEu均小于1,属轻稀土富集型,其源岩主要是由上地壳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研究表明,岩体以岩墙扩张→热气球膨胀的方式就位,岩体的侵入,对钨的富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华南地区诸广山、贵东和桃山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特征进行全面对比的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不同,前者属S型花岗岩,后者与I型花岗岩相似。岩石成因类型不同是造成上述杂岩体中不同地段铀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本文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 、-3.3~+2.1 和-3.8~-0.1,TDM2变化在1433~1107Ma(平均值为1264Ma)和1671~1432Ma(平均值为1555Ma)、1389~1045Ma(平均值为1265Ma)和1423~1188Ma(平均值为1312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它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研究了东秦岭造山带南部宁陕花岗岩体群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宁陕岩体群为钙碱性-碱性系列的花岗岩基,主要副矿物为钛铁矿、磷灰石、锆石和独居石,其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SiO_2和碱质含量都较高,除V,Sc,Sr和Bi等元素之外的大多数元素出现亏损;稀土元素负Eu异常较为明显,其组成模式为右倾“V”形曲线;δ~(18)O较高,而初始锶比值相对较低.因此,宁陕岩体群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作者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图解法将本岩体群花岗岩与世界著名造山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本岩体群花岗岩为陆-陆碰撞型花岗岩,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在晚古生代期间发生对接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音凹峡花岗岩体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内,为一椭圆形岩基侵位于早二叠世地层中,出露面积643km~2.岩体绝对年龄为237.55百万年,属海两晚期.文中探讨了该岩体产出的地质背景及岩相、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其成因类型为岩浆花岗岩,属Ⅰ型,是岩浆弧后褶皱—逆冲断层带中所形成的再生岩浆侵入体.  相似文献   

11.
咸沟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399.8±1.82.1Ma,内有岩浆演化晚期的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与主岩体有迥然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前者显示出不同地壳物质混合的岩浆特征,后者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咸沟岩体形成于拉张环境,源岩可能为下地壳的英云闪长岩.下地壳的深熔岩浆在上升迁移过程中,遭受了富含泥质的陆壳物质的强烈混染,混染岩浆向S型岩浆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2.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3.
北山中部地区闪长岩-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山中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以海西中晚期为主,加里东晚期次之。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分为3个旋回6期,其中海西中期第2,3期和海西晚期岩浆活动员为强烈。研究区岩体多呈岩株、岩枝和岩基产出,围岩普遍发育混合岩化和同化混染,岩石具花岗结构,块状-(巨)斑状构造。岩石化学成分为钙碱性系列,闪长岩分异程度低,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异程度中等,花岗岩类相对较高。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花岗岩类属S(海西)型花岗岩类,海西中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则属I型(科迪勒拉),闪长岩属交代(花岗岩化)成因,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属岩浆成因。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是中-晚志留世北山地区哈萨克斯坦板块向南俯冲使上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海西中期闪长岩是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是裂谷扩张阶段上地慢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海西晚期花岗岩是裂谷萎缩和闭合阶段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eralumineous granite of Yajiangqiao zircon popul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Zircon Ⅰ and Zircon Ⅱ), which were formed in magmatic chamber and in emplacement place, respectively. The 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wo stages of zircon show that the host magma was essentially derived from crustal material by melting. However, some higher 176Hf/177Hf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granitic zircons should contain fine crystal of zircon formed in mantle-derived magma. In fact, the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and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reveal that there is another type of zircon included within Zircon Ⅰ,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Zircon Ⅰ and Zircon Ⅱ in morphology and chemistry. They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roduct of the mantle-derived magma intruded into the granitic magma chamber at the beginning of anatexis. Thu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Yajiangqiao granite is related to the underplating of mantle magma.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6.
传统地球化学判别图解能够较好地区分I-S-M-A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但对于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并不可靠.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岩石成因一直存在S型和A型的争议,高度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导致这一争议的原因所在.系统收集了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相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高分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判别及岩石成因类型的判别.结果表明,相山火山侵入杂...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们经过几年来对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的详细观察和系统研究表明,大厂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1)主要矿体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并呈层状,可以与地层同步挠曲;(2)矿体内保留有典型的沉积成因的结构构造;(3)层状矿中黄铁矿内的Co/Ni比值小于1;(4)矿区及邻区的含矿层位内发现有火山物质存在。主要来自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含锡热液受早期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层状硫化物的“地球化学障”作用的控制而沉淀成矿。因此,大厂锑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是另一种意义的沉积—(花岗岩)热液迭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诱发裂变径迹结合铀浸取分析资料,对城山岩体及围岩的铀赋存状态和配分进行了研究。岩石中的铀按照浸出难易程度可把其分为固定铀和活动铀两大类。岩体中的原生铀主要是铀的简单氧化物和类质同象置换或晶格吸附铀二种,以那种存在形式为主取决于全岩铀含量的高低和付矿物含量的多少。岩体和围岩的铀富集均与铁质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次生氧化物吸附了较多的铀,系原生铀的活化迁移所致。各种围岩(沉积岩)向着接触带,随着其基质的粒度增大,含铀的点状放射源的数目减小,但放射源变得更强。紧靠接触带的固岩,由于受岩浆期后热液的影响,铀含量明显增高。岩体由中心向着接触带铀的浸取率变大。岩体不同侵入阶段从早到晚活动铀的含量增加,铀赋存状态的变化趋势是固定铀→分散的活动铀→集中的活动铀。只有铀含量和浸取率都高的岩石才能提供较多量的活动铀,从第三侵入阶段岩石中淋滤出足够的铀形成矿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铀源主要来自岩浆分异。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其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秦岭西坝花岗岩体及邻区脉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期间由全面碰撞转入陆内造山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西坝花岗岩体及花岗斑岩脉具类似于埃达克质岩高Sr(Ba),低Y和Yb,以及高Sr/Y,La/Yb,Eu异常微弱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地壳厚度增大的地质背景;闪长玢岩脉代表地壳减薄背景的产物。它们的形成指示秦岭造山带印支晚期到燕山早期地壳增厚,嗣后发生下地壳拆沉的重要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0.
粤东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的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d同位素及稀土元素Nd的含量关系对岩浆成因的制约,结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粤东地区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的成因机制,不是幔源岩浆同化地壳物质并发生分离结晶作用以及壳幔两种来源岩浆的混合作用,而是地壳深熔作用,即古老地壳基底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