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井下作业废液具有“含油量高、矿化度高、微生物含量高、机杂高、腐蚀率高,控制难、处理难”的“五高两难”的特点。本文以JS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与处理新技术为例,阐述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废液控制及资源化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超前探测和预报问题,利用地震反射测量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开展井下地震多通道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基于FPGA技术,实现了高速高精度多通道并行数据采集,为煤炭矿井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煤矿井工开拓开采模式,创新了深部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及煤与瓦斯协调共采方法,提出了强采动条件巷道顶板安全控制、无煤柱沿空留巷结构控制、钻孔法煤与瓦斯协调共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巷道围岩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形成了深井煤层群安全高效的科学开采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矿山的不断整合,及民窿非法开采,我国金属矿山出现了多个露采、地采并存或相互转换的矿山,导致露天矿山的采场下方内存在大量的不明采空区,危及露天开采的安全,严重制约我国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为例,开展了露天采场下大型复杂采空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处理了露天矿下部影响露天生产的采空区,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为国内类似矿山采空区处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7,(15):28-29
植物界的最大家族地球上已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有40余万种,分属几个大类。把大自然装饰得绚丽多采、五彩缤纷的首推被子植物这一大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河北省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空塌陷,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提出矿山采空塌陷区调查评价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与传统的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明矿山采空塌陷区的分布、规模、形态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半定量手段科学研判地质灾害隐患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矿山采空塌陷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笔者新近开发的LEAP800测井系统以网络化、模块化和平台化为特点,能够提供常规、阵列、成像以及地层测试等多种测井技术服务。其测井平台以兆级遥传、以太网的仪器总线和基于“.Net”的平台化采集软件为框架,实现了计算机与井下仪器的直接互联、仪器动态挂接、远程操控、远程诊断和在线升级等功能,支持多语言、多单位制以及国际标准的数据和图文格式。新研发的阵列感应仪采用噪声抑制、实时温度补偿、自适应井眼校正等技术确保了测量精度、分辨率和动态范围。新研发的相控阵列声波仪采用相控发射、全波采集、时间一慢度相关等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测量套后地层声波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8):27-27
随着地表和常规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钻井工业将转向复杂地区、海洋以及深井超深井以寻求石油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开采难度和钻井深度不断增加,以泥浆脉冲、电磁波等为主的信号传输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多的深井、超深井、特殊工艺井等现代钻井的需要。同时,随着井下工具的开发,可利用的井下工具日益增多,也需要更多的动力,而此时仅靠井下电池和泥浆涡轮发电已不能完全满足其需要。动力智能钻井技术却能同时满足上述两种需要,即既能高速双向传输信号,又能向井底传输大量动力,是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矿区采空区分布状况和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采井下采空区及地表山体综合治理方案,分步实施治理工程,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达到了改善矿区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日前结束在四川绵阳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专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硝的开采提炼基地,而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揭开中国火药发明的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37-38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机是在一个通用机架上安装或更换不同部件组成多种作业状态,实现一机多用,既能一次完成起垄、深施肥、精密播种、复土、镇压的联合作业,也可单独完成某项功能的田间作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工作阻力小、入土性能好、投资成本低、省时省力、利用率高等优点.购买一台(套)机具可完成从春到秋的田间耕、种、管、收各项作业,一人一机可种30多公顷土地.  相似文献   

12.
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已初步构建了一定规模的地震观测系统,为我国的地震预报实践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但是与国际多地震国家及地区相比,井下观测刚刚起步,相对于地表型宽频带地震计,井下地震计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相对落后,国内的井下观测仪器大部分局限于短周期,仪器研制的相对落后制约了我国井下监测台网建设和井下观测数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工作面揭露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岩石力学性能等参数的基础上,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模拟分析了工作面煤层顶板覆岩采功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采动引起工作面顶板覆岩离层面和纵向破断面的张开和闭合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区域内直接顶初始垮落步距约10m,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60~65m,采动冒裂高度为57m。模拟结果为工作面顶板管理及上隅角瓦斯抽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煤矿组织错误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煤矿生产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久治不愈,除了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外,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过去人们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能够直接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因素上,如恶劣的井下生产环境、落后的煤炭开采技术、素质较低的煤矿工人等,认为是这些因素造成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当两者交叉时引发煤矿事故.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调整井区块储层属于陆相多层系非均质储层,其开发模式属于分层注采开发,目前,有基础井网、一次加紧井网、二次加密井网、高台子井网、聚合物驱井网、三元复合区井网等多套井网,每套井网开发的层位不同,有高产油层、低产油层,每类油层存在几套井网共同开发。针对每口井而言,开采多个小层,这样导致储层内压力分布非常复杂。研究钻关后不同时期储层压力预测方法,目的就是弄清楚不同储层在正常开发期,其压力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为后期钻井施工过程中降低油层压力,以保证钻井安全和固井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1-31
随着我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国内稀油油田已进入开采后期,稠油开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稠油资源丰富,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七十多个重质油田,预计资源量可达300亿吨以上,而且海上发现的石油储量60%以上也属于稠油,已建立辽河油区、新疆油区、胜利油区和河南油区四大稠油生产区,以及海上的渤海稠油油田。但是,稠油的开采比轻质原油困难得多,开采费用更高,亦需要更高效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28-28
以煤矿残采区遗弃资源回采为研究对象,探究煤矿残采区遗弃资源上行开采的适宜条件,以及遗弃资源上行开采时相应顶底板所成结构形式、力学传递规律,为煤矿残采区上行开采的决策与矿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揭示残采区上行开采的顶底板变形、破坏、垮落特征及移动规律,建立残采区上行开采时底板移动变形预测模型,提出残采区上行开采的技术措施,为实现残采区遗弃资源回采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是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高产高效安全矿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一批千万吨级矿井建成,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产煤国,2009年煤炭产量超过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开采装备是煤矿高效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煤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基础,近年来,开采装备技术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正式实施关井作业。这次可燃冰试采,是从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从5月10日试点火以来,已连续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6月12日,试采平台更是顶住了11级"苗柏"台风的正面袭击。这次可燃冰的成功试采,创造了产气时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1):33-34
承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协作单位: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贵 煤与瓦斯突出区,构造煤发育,是典型的煤层气低渗富集区。课题开展构造煤低渗富集区煤层气开发区块分级;低渗富集区煤层气解吸、扩散、渗流规律;构造煤判识技术、构造煤低渗富集区煤层气井下定向压裂增渗抽采技术研究,打破“构造煤为煤层气开发禁区”的认知,提出低渗煤层(构造煤)赋存和储气性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