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健康权包括了身体权和健康权两个权利,当受害人受到侵权而成为植物人或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时,不因为其丧失感知能力而失去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并且受害人的近亲属的精神损害也应该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受害人生命权受到侵害权后其亲属可以提出包括经济损失赔偿在内的三种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王雪琴 《科技资讯》2006,(33):166-166
身体健康权包括了身体权和健康权两个权利,当受害人受到侵权而成为植物人或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时,不因为其丧失感知能力而失去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并且受害人的近亲属的精神损害也应该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因此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受害人生命权受到侵害权后其亲属可以提出包括经济损失赔偿在内的三种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除应具备一般损害赔偿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一、必须有精神损害的事实,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三、主观方面表现为复杂形态;四、必须有主责任方式难以难以弥补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权利和责任主体、法律适用、赔偿责任限制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侵害亲属身份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是基本法律原理,而对于其理解和适用在亲属身份权领域存在很大距离。本文针对这一实务具体问题做出分析研究。从亲属身份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基础入手,论述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最后分析亲属身份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践。作者从法律原理与实务相结合予以阐述,试图实现精神损害赔偿在亲属身份权领域的准确适用,使得亲属身份权能够获得法律上的救济,恢复其圆满状态。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在离婚时提起了精神损害赔偿,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如: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的当事人、构成要件、请求权的时间、提起损害赔偿的方式等,从法律规定和办案实务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上,精神损害的成因私法大大少于事实但又多于公法;但在事实和理论上,任何对素质、人格因素的侵害或影响都可能构成精神损害的成因.这种理论和事实的分析与探讨,随着时代发展,对精神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立法选择和法律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侵权责任法》第22条也已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而该条存在主体适用范围过窄、客体仅限于"人身利益",排除了财产权、只能在侵权之诉中适用、"严重精神损害"规定欠妥等问题。我们应该增加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请求权的主体,同时将客体增加"人格物"、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从侵权责任扩张到违约责任、完善"严重精神损害"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对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明文规定,但这种损害事实上存在,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看都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制定出原则,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对精神损害的赔偿仅限于民事诉讼,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这既不符合立法精神,也不利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并应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园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实践在我国经历了《民法通则》概括规定阶段,立法、司法混乱阶段,立法全面规定的司法统一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司法解释越权立法、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窄、法律不协调等重大问题.其中,关于死亡赔偿金、伤残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抚慰金的观点就违背了民事赔偿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倒退.应尽快修订《民法通则》,对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游客方基于获得精神利益的目的而订立合同是旅游合同的最大特点.旅游合同违约中的损害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的特殊之处,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符合法律追求公正的价值目标,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责任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由于第22条之规定较为原则,势必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境。就我国而言,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涉及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建立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专家证人制度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犯罪行为致被害人精神损害的,受害人不能提起赔偿诉讼请求.笔者认为这不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当予以修正,并以人格权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给予被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否认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真的不应该得到支持吗?本文指出现行刑事法律否认精神损害赔偿的缺陷,并从理论与法律两个方面探析应该在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