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瑶族《开山歌》与曲子词《苏幕遮》的比较研究,认为瑶族《开山歌》词即是《苏幕遮》词牌的词,瑶族《开山歌》的音乐(洞经音乐)很可能是久已失传的《苏幕遮》音乐在瑶族中的保存,因此,研究瑶族《开山歌》这一濒临消亡的音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上《表示元素的符号》(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五节)一课时,根据备课的思路,我从元素符号的如何书写讲到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并以氧元素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鱼丽》篇中可以看到巴楚音乐的元素,《鱼丽》、《南有嘉鱼》正是以巴楚音乐的特色,在“四夷间奏”中独树一帜而得以流传。当今湖北巴东、长阳的山歌、民歌都活跃在生产劳动或祭祀文化、节日庆典之中,成为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的三峡民歌与古代的《鱼丽》、《南有嘉鱼》有一种割不断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叔同《春游》音乐形象鲜明,主题思想体现强烈民族情感同时,创作大量采用西洋音乐技法,融合东方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洋艺术歌曲风格的韵味。该作传唱近百年而不衰,实为歌坛一绝,究其缘由,本文主要从词曲节奏、旋法、和声、曲式结构上对《春游》进行具体音乐分析。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段】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字词后,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丈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7.
在执教科学课《植物的果实》一课时,我以同学们熟悉的水果——苹果和梨为例,来剖析果实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最喜欢的水果》是一年级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册《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教师应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借助有超、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课教学内容《蒸发》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华 《奇闻怪事》2005,(3):24-25,23
人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新教材即将在全国实验区推广使用.笔者有幸参与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数室策划、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部主任许芬英老师总负责的与新教材相配套的《初一新教材教学设计与案例》的编写工作.任务是撰写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中的第二节《抽样调查举例》。按教材要求分3个课时,其中第二课时内容为:通过课外业余时间小组合作抽样调查、课堂汇报、交流、相互评价的形式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是除法)第四课时是《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紧接新课后面安排了一个练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近几年内我所带的一、二年级课程中,每周都有两节课的空节课,所以我在班中做了课时调整试点实验,把每周的两节空节课调整为课外书阅读课,课时调整后,随之加强了课外阅读课课堂效率提高的摸索过程,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慧霞 《科技资讯》2006,(16):192-192
中国音乐史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必修课,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历来受到音乐学家们的关注并成为音乐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20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层层递进,表现出研究家们的极大兴趣和热忱,诸如郑瑾文的《中国音乐史》、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以及萧友梅、缪天瑞等的《中国音乐史稿》、吴钊、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夏野的《中国音乐史》、沈之白、孙继南的《中国音乐史简编》等与中国音乐史研究、教学有关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哲学美学思想和以《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道家音乐哲学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哲学美学思想的两极。它们形成了中国古代二元对立的批评格局,这种格局对于扩充古代整体的音乐哲学美学思想的容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四年级科学课《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我尝试着在探究式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品尝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以“探”出科学味。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说唱音乐诸形态,各具特性但又具有共性。即遵循说唱音乐的叙事特点,音乐与语言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完美结合而构成其吟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舒曼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评论家,他的音乐评论对于指引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舒曼一手创建的《新音乐杂志》集中了他绝大部分评论文章,并在德国艺术评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集中研究舒曼创办杂志的初始过程,其中有很多珍贵史料,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乐记》受到了《苟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苟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别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苟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