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瓜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的种属特征、经济价值、发展状况、组织培养在七十年代初开始进行,首先是无子西瓜下胚轴的培养.诱导再生植株成功,其后有芽及茎尖、花药、原生质体的培养及诱导植株再生.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展望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对台湾根霉(Rhizopusformosaensi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草菇(Volvarielavolvacea)和银丝菇(V.bombycina)原生质体分离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银丝菇以CYM培养基,糙皮侧耳以20%平菇子实体浸出液配制的PQA培养基为好.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糙皮侧耳以BM培养基为好.不同培养方式对不同菌种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台湾根霉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45%,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09%;草菇的原生质体以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式再生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的所有丝状真菌,夹层固体再生较单层固再生率高.菌龄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不同真菌分离原生质体的菌龄不同,台湾根霉的菌龄以14~16h(32℃)、草菇以48h、银丝菇以72h(30℃)为最适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3.
荷兰彩椒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子叶、下胚轴为实验材料,对荷兰彩椒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无菌快速培养及繁殖的成功,出愈率达到100%,分化率40%,成活率达到89.4%,增殖系数在4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台湾根霉、黑曲霉、米曲霉、草菇、银丝草菇和糙皮侧耳等,几种丝状真菌原生质体释放、再生和融合过程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并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原生质体释放有顶位、侧位和原位释放3种方式;原生质体分无核、单核、双核和多核4种类型.原生质体的再生过程由壁的再生、修复和萌发3个阶段组成.原生质体萌发可成芽管状、念珠链状和3个以上方向分裂形成的不规则状.原生质体融合分为两个、3个和原生质体再融合3种类型,无核原生质体、原生质修复不完整、遗传物质不完全整合性和细胞壁合成机制不协调,是造成种间融合再生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报道高脚小伞菌丝体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结果.多种因素影响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在最适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可达2.54×106个/ml,再生率达23.6%,还对原生质体的活力及核数进行了测定,本研究为进一步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外源基因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多种因素对Bacillus licheniformis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99.7%和30.9%。  相似文献   

7.
报道高脚小伞菌丝体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结果,多种因素影响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在最适条件下,质原质体产量可达2.54×10^6个/ml,再生率达23.6%,还对原生质体的活力及核数进行了测定,本研究为进一步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外源基因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原生质体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放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的改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无性途径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9.
以浮游球衣细菌G-8菌为出发菌株,有杉甘氨酸-溶菌酶-EDTA方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G-8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一率分别达96.8%和29.8%,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报道用五种无机盐和有机糖醇作渗透压稳定剂,对草菇、银丝菇、台湾根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以KCl、NaCl和MgSO4等无机盐渗稳剂较有机糖醇效果好.KCl和蔗糖对四种真菌原生质体再生都有较好的效果.就浓度而言,分离原生质体0.6mol/LKCl、MgSO4、蔗糖和甘露醇对黑曲霉和台湾根霉都是最佳的浓度.草菇和银丝菇以0.4mol/L蔗糖或0.5mol/LKCl和MgSO4效果较好.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不仅影响原生质体的数量而且影响原生质体的质量.0.6mol/LNaCl对台湾根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分离有好的效果,而对草菇和银丝菇效果就比较差.0.6mol/LKCl对草菇、银丝菇和台湾根霉原生质体再生有很好的效果,而对黑曲霉效果则相当差.  相似文献   

11.
细胞融合和基因转经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技术,并在农业,林业,花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林木与其他本植物相比,进展较为缓慢,但近几年来,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就因国内外林木细胞融合和基因转化的现状作评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培养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在组培条件下条叶龙胆试管苗嫩茎扦插繁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发育,结果表明,条叶龙胆茎上的不定根起源于形成层,在生根培养基上不产生愈伤组织,不经过愈伤脱分化阶段,属直接器官再生.  相似文献   

13.
孙颖 《松辽学刊》2004,25(1):118-119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辅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人为调控离体的黄瓜幼苗以达到预期开雌花或雄花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在毛地黄愈伤组织的培养中,植物激素含量、愈伤组织的不同继代数及不同的培养条件和提取方法都对强心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进行液体悬浮培养的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及其产物紫杉醇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豆杉属(Taxus L)作为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应进行合理开发、重点保护、大量繁育。人类的迫切需求使红豆杉及紫杉醇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取得了很多成果。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介绍了获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几种途径:红豆杉的人工种植途径,植物组织培养途径,生物合成途径,化学合成及微生物生产途径。认为组织培养是缓解需求的重要方法,生物、化学合成将是根本解决药源的最终途径。相信通过重点研究,紫杉醇高技术、产业化生产会很快实现。  相似文献   

16.
孙颖 《松辽学刊》2002,(3):71-72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以野生鸡腿菇作实验材料,筛选出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为鸡腿菇的驯化栽培提供了母种。  相似文献   

17.
从薛定谔方程和其他几个基本假设的量子力学,可以得出测不准关系.如何理解这个关系,成为近代物理学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线性薛定谔方程(LSE)向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的演变说明微观粒子在线性作用和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分层多目标最优化”思想进一步研究了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问题,建立了层次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分层单纯形法求解,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