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大体相似,但士人的出仕前途却有很大的不同。明代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很大,能够做到较高官位;举人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很小,屈沉下僚者居多;贡生的出仕率较高,人数众多,构成社会中下层官员的主体。清代汉人进士出身的官员升迁的空间较小,一般只能做中下级小官吏;举人和贡生的出仕率都较低,升迁的空间都较小,仕途前景黯淡。造成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清代是满人专制的社会,统治者在官员任用上明显偏向于满族士人。  相似文献   

2.
清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封建社会监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备。作者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监察官员选任、管理制度的探讨,对当前的监察制度建设有所借鉴。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清代的监察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作者借鉴历史对当今的监察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应保持监察系统的独立性,加强监察立法,严格对监察干部的选任、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3.
旗人是清代安徽巡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籍贯、出身多有不详。考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魏秀梅《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两书中的相关记载,对探究清代安徽巡抚的群体构成问题和清廷对安徽地区的统治情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伊犁将军是乾隆统一新疆地区期间,于其地设立的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清朝将新疆划分为北、南、东三路统辖区,总归伊犁将军统辖,其下设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都统等官员。伊犁将军主体官员一般由满人和蒙古人担任,伯克选任废除世袭制度,各级官员任期明确,选任程式严格。其管理职能集中体现在镇边戌防、管理台卡、屯田置牧、兴办教育、办理王公入觐及藩属外涉事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遗折是清代官员临终前写下的要上奏给皇帝的遗言折,但清代遗折内标注的时间并不一致。清代遗折结构和内容多元化,可以言平时之不敢言。  相似文献   

6.
余长舟 《少儿科技》2023,(Z1):68-69
<正>走进美丽的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我仿佛踏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这里有南湖,湖中画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过了南湖画桥,我来到南湖书院。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6所私塾,统称之“依湖六院”。在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这6所私塾被合并,得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原有的以文家塾匾额,是清代官员、书画家梁同书在93岁时所书。1998年,包括南湖书院的宏村民居入选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7.
 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既定战略目标。结合2005-2015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实证数据,运用TOPSIS模型对中国部分省份低碳发展进行评估、排序和分析。TOPSIS计算结果表明,本次统计的中国30个省份的低碳发展指数总体上较为稳定,一些省份的低碳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30个省份分为表现最好、中上游、中下游、表现最差4个梯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梯队的低碳发展指数具有一定差异,表现差的省份与表现好的省份之间差距显著。为了检验省级低碳发展指数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计算了“莫兰指数I”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康熙朝督抚王骘虽然鲜为人知,却以其操守清廉、实心任事展示了满汉合璧的理想人臣形象,是德才兼备的封疆大吏,他也因此受到康熙皇帝的诸多宠遇和赏赐.研究其人其事,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传统标准、清代务实的用人方针,对当下的干部选任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雍正以从严治吏而著称于世,他的吏治思想内容非常丰富。雍正强调任用官员要唯才是举,尤其强调州县官员的任用和选拔;在上任伊始,他就告诫各级官员以身作则,尤其是高级别的官员更要率先垂范;他严惩贪官污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强调要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在考核的程序、考核的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河南境内黄河水患频繁发生,危害严重。灾区各地方官员积极筹理,协济治河,救灾恤民,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在治河救灾过程中,官员之舞弊行为也间有发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政府治灾的实际效果。清浊互蕴遂成为河南吏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18 98 -1911年 ,在清末军事现代化改革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 ,在外强的屡次侵侮下 ,清政府的军事观念发生转变 ,然后又经历了仿照德制练兵期 ,最后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 ,出现了东渡日本考察陆军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云南壮剧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滇桂黔泛珠三角地带的滇东南一隅是云南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明清以来商业繁盛,各地客商云集,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文山地区古老而丰富的歌舞艺术资源为云南壮剧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明末内地戏曲艺术的传入为云南壮乡埋下了戏曲的种子;清代云南壮剧形成前后大量内地剧种特别是广戏各分支在云南壮乡的演出、传播、交流为云南壮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朝是服饰发展的顶峰时期,其腰带的艺术装饰非常盛行,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腰带的应用也非常具有时代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采用资料分析法和实物考察比较法,研究晚清时期腰带的艺术概况,分析帝王百官用腰带以及男子用腰带、女子用腰带、男女皆可用的腰带、男女定情信物腰带、儿童腰带等艺术特征;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综合分析得出晚清时期腰带服饰特殊的服饰等级制度和服饰礼俗,以及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及其特殊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历代书院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其版本价值较高,历来倍受文士学者重视。清代两湖地区的书院兴盛且日益官学化,书院刻书业比较发达,留下大量作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那逊兰保是清代蒙古族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二人虽生活于不同时代,但却有相似之处: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忧国忧民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理想生活。二者的不同之处为那逊兰保作品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李清照的作品则较多表达了悲愤和愁绪。  相似文献   

16.
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尽快实现全国的统一,大量征调边疆的土兵参与政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土兵制度日渐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日益巩固,清政府建立起了一个强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又由于土司制度在总体上已经不能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政府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之后,和土司制度紧密相连的土兵制度也就渐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7.
与清末其他谴责小说不同的是,刘鹗并未将贪赃的"清官"作为批判的对象。且与历史上揭"清官"罪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老残游记》在形象塑造、批判力度及理性思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屈原及《楚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明末清初的遗民群体有很大影响,明末清初遗民有很浓的"屈原情结",其形成原因是他们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时代背景,这种情结的具体表现方式是他们对《楚辞》的注疏和自身诗词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的植树造林受到上上下下的普遍重视,各级官吏和相关农务农政机构(如各级农务局、农会、农林试验场)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清代每三年对地方官举行一次大计考核。地方大计或因督抚、布政使及基层州县官人事变动,或因地方战乱,常要展限,并补行大计。大计展限执行中,由于偏重形式问题,并不能真正发挥计典黜幽陟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