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债权匹配问题即如何匹配贷款人与借款人,使得平台的效率及效益最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P2P网络借贷问题中的债权匹配问题,建立了以借款人与贷款人双方的满意程度最大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满意度的搜索算法,基于该算法对债权匹配问题进行了求解,并通过数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运用互联网技术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个人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P2P网络借贷模式中,面临着借贷双方的低成交率这一主要问题.应用拍拍贷的实际交易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出借人的出借意愿角度,对影响借贷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P2P借贷平台的合理运营和借款人实现成功融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P2P网络借贷是金融服务行业的一部分,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2014年至2015年的月度数据为依据,对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中的指标和经济金融市场中的指标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余额是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最主要指标,它受汇率和股指影响较大;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投资人数与股指、Shibor、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国际黄金价格有关;房地产市场对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杨建辉  黎绮熳  谢永通 《河南科学》2020,38(8):1305-1314
研究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传染现象,利用Copula方法建模以刻画P2P网络借贷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并基于模型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五个区域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型的相依性测度对区域风险传染的现象做出进一步分析.实证发现,P2P网贷行业指数具有"尖峰厚尾"的分布特点,二元t-Copula函数对于P2P两两区域市场间的相依结构刻画效果较好,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传染具有地域间的差异性,不同区域市场之间存在弱相关性,而不存在显著尾部相关.因此认为,由于当前的行业发展存在地域割裂性,不同区域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P2P网络借贷是随互联网和民间借贷兴起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自2007年拍拍贷将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P2P网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了诸如信息沟通、信用评价、投资咨询等交易促成服务,成为个人消费、小微企业经营在银行体系以外的重要融资渠道。P2P网络借贷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与运用,近年来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但目前鲜有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构建P2P网络借贷的风控体系.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我国P2P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聚集点,其次对P2P平台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量化,最后在我国P2P平台风险控制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借鉴国内外P2P平台风控的优点,创造性地提出P2P网络贷款企业、借款人、出借人、第三方"四位一体"式风险控制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借贷双方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资金交易的中介服务平台,它是民间借贷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一种创新模式。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本质和运营模式决定了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特征和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践对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秦锐 《科技智囊》2014,(10):56-61
<正>近年来,P2P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千余家。但是,由于监管缺失、打击力度不足、违法成本低等原因,P2P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跑路、倒闭现象也愈演愈烈。先是自称"中国最严谨网络借贷平台"的"哈哈贷"关闭,接着百度宣布在百度进行推广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短期内全部下线",被下线的网贷平台已超过800家。据了解,截止今年7月份,在全国可查的1200家P2P中,跑路的已经有150家,每个月都有六七家跑路。P2P网络借贷:源于英伦.遍布全球P2P网络借贷是一种依附于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利率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中最重要的环节,提出P2P借贷平台利率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P2P借贷利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借款者违约意向做出深入研究,为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研究发现:订单信息、借款人财务信息、信用信息、羊群效应对借款利率都产生影响;违约次数能够体现出个人信用状况,但在探究利率定价机制中并不显著,违约次数主要由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决定,投资者应当重视欠款金额和信用查询记录,避免借款者产生道德风险;投资者人数对借款利率产生负向影响,表明当前投标人数能够对获得后续投标的可能性产生积极影响,投资者对于利率较低的订单,认为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P2P网贷平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用8个主成分反映18个指标,依据熵权法和方差百分比赋予权重,得到借款人是否违约还款的临界值,依据该值对借款人是否违约还款进行评估;再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影响借款人违约发生率的4个指标,其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借贷子等级、借贷目的、过去两年里超过30 d以上未及时还款的次数、贷款收入比。对11 383条交易数据的识别结果表明,在阈值为50%时,评估模型对正常还款的拟合率为99.6%,对违约还款的拟合率为71.3%,整体的拟合准确率为96.04%。  相似文献   

11.
Sviokla,J.认为P2P**平台在2009年经济管理界突破性观念中排名前十~([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数百家P2P借贷信息服务平台,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平台发展过程中乱象丛生。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典型P2P借贷信息平台发展过程进行梳理,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P2P借贷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优势、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今后我国P2P借贷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资金融通作用,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平台多元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络借贷被认为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贷款属信用贷款范畴,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中,P2P信用贷款可行的操作模式却不成熟。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研究P2P网贷的创新模式,通过研究,提出了利用借贷中场景化设置的方法,引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平台的方式来控制信用贷款的风险,以期为实施普惠金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钟诚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5):381-387
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与互联网有关的借贷业务和模式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张。为解决网络交易平台因金融和互联网创新产生的一系列潜在的风险问题和技术问题,本文通过P2P网贷平台运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分析,研究其运行体系中不同主体、不同环节中产生的风险机制,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达国家特定信贷平台的风险生成机制以及监管制度,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在P2P网贷平台风险生成有关机制、原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有关P2P网络信贷监管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为我国监管制度和监管政策提供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P2P网贷平台的特点,融合Logistic回归和Tabnet模型,提出一种P2P网贷违约预测方法。采集人人贷平台借贷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与加工预处理;通过信息价值法和相关性分析,对众多解释变量进行筛选,以借款状态作为因变量,采用Tabnet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得到的特征重要性选择关键的解释变量;将Tabnet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作为新的训练数据集,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将人人贷数据集输入Logistic回归学习与训练,以训练好的Logistic回归用于网贷违约预测。实验结果表明,Tabnet模型的网贷违约平均预测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958%、9547%,Logistic回归的平均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872%、9221%,而融合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960%、9672%;在3个测试集上的准确率标准差分别为0001 4、0000 6、0000 5,精确率标准差分别为0034 4、0013 3、0013 2。表明融合Logistic回归与Tabnet的网贷违约预测方法具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可解释性与稳定性,可提高单一模型的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P2P行业的市场现状,构建了P2P网络借贷双方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P2P平台承诺保障本金和不承诺保障本金两种情形下博弈双方以及平台自身的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保本承诺使得信誉差的借款者倾向于借款、贷款者不加分辨选择贷款,同时平台的竞争力被削弱;若不承诺保本,平台可以在短期采取加强借款者资质审核、提高手续费、逾期惩罚、降低单笔列表限额等措施来驱逐信誉差的借款者;当前市场条件下借款者信誉良莠不齐,若短期措施实施不到位,市场效率低下,信誉良好的借款者和贷款者不能充分交易.本研究可为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政策的制定和P2P平台相关规则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编码的P2P内容分发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NC)的网络通信,其中间节点首先对来自源节点的信包进行编码,然后再转发,目标节点通过反编码得到源节点的原始信息.大量的理论结果表明,网络编码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网络编码在P2P(peer to peer)网络中的优越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稀疏线性编码技术的P2P内容分发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编码的系统在平均下载时间、总分发时间、整体吞吐量等几个方面都优于无编码的内容分发系统.  相似文献   

17.
当前P2P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恶意节点攻击和共谋团体欺骗等问题,已存在的信任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P2P网络环境;但模型的侧重点不同,无法全面解决大规模的恶意攻击和欺骗。为此,提出了基于平衡理论的P2P信任模型。该模型由信任结构的构建、恶意节点检测和信任推测等三部分完成。模型首先根据平衡理论构建信任网络;针对恶意节点的攻击,利用平衡理论定义节点的平衡因子,通过计算恶意行为对网络平衡性的影响来检测恶意节点;最后利用信任推测算法来推测信任节点,防止网络加入不信任的节点,降低网络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靠完善,算法有效和健壮。  相似文献   

18.
针对P2P-SIP框架中资源搜索路径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自适应搜索算法.P2P-SIP系统对时延是敏感的,网络变化概率增大或者网络节点数目增多会令时延大幅度延长,该算法根据对收发消息的统计分析,决定是否对资源的路径信息进行发送,从而减少资源的搜索时延,同时通过线性平滑使算法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它可以应用于现有的P2P搜索算法中,从而提高现有的P2P搜索算法的效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P2P-SIP环境下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技术能够为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同时有效整合互联网资源,将基于Web网页的互联网应用转变成动态存取、自由交互的海量信息网络。P2P发展将影响整个计算机网络发展和信息获取模式。介绍了P2P网络仿真软件实现功能:可通过大量节点扩大覆盖范围,使多个节点能够分担服务器压力,并将这些数据传送到活跃节点,仿真软件可进行实时网络状态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