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悼念普赖斯     
D.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e)是耶鲁大学阿瓦隆科学史教授,于1983年9月3日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去世,享年61岁。这次心脏病发作是第四次发作。1922年1月22日德里克·普赖斯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位裁缝兼机器修理工,母亲范尼·德·索拉是一位歌手。父系家族是从波兰阿什肯内兹(Ashkenzi)来的犹太人;母系家族是塞伐迪斯(Sephardis)人,来自阿姆斯特丹,更早来自西班牙。大约在1950年,他采取了一项永久性的行动,将母亲的家姓德·索拉和父  相似文献   

2.
自从1936年开始设立菲尔兹奖以来,到1978年已经颁发了九次。它成了国际数学界著名的既定传统,获奖者的遴选吸引着人们的广泛注意和推测。这项奖金以“菲尔兹奖”闻名于世是有点讽刺意味的,因为菲尔兹本人规定它“无论如何不应以任何国家、机构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他建议就用“国际奖金”的名称,对他说来,奖金的国际性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是多伦多大学的数学研究教授。虽然他在代数函数论方面做过一些有价值的工作,但是他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菲尔兹奖的由来菲尔兹奖的正式名称是"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在由国际数学家(IMU)联盟主办、每4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颁发的奖项。国际数学家大会是国际数学界的盛会,届时顶级数学家齐聚一堂,研讨数学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中没有设数学奖。但在国际上与诺贝尔奖享有同样崇高声誉的数学奖却有两种,即菲尔兹奖与沃尔夫奖。前者一般授予40岁以下的年轻数学家,后者则要考察获奖者的终身贡献。获得上述两个奖项之一者,均是在数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 奖励后生的菲尔兹奖 1924年,第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行,加拿大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9月19日,未来科学大奖揭晓首届获奖名单: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获"物质科学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获"生命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发起,旨在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每位获奖人将获得高达100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8月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28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阿克萨伊·文卡特什凭借自己在解析数论、拓扑学、表示论等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菲尔兹奖。热爱数学,也热爱生活文卡特什出生于印度新德里,他的母亲是维多利亚迪肯大学的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儿子是一个总是很快乐的孩子,他擅长数学,也热爱运动、音乐和阅读。”母亲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当今国际数学界,设有两项奖励,可谓举世瞩目,堪与诺贝尔奖相比。一项是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Fields)奖,这项奖只授予年龄不超过40岁的年轻数学家;一项是由  相似文献   

8.
科学奖励系统──诺贝尔奖的补弃和替代HarrsetZuckerman著林聚任译1.导言近20年来我们目睹了大量新科学奖的出现。实际上,现在仅在北美就大约有3000种科学奖,是20年前的5倍。跟过去的科学奖一样,大部分新设立的奖旨在给予那些作出了重大研...  相似文献   

9.
搞笑诺贝尔奖的创始人亚伯拉罕斯说过,该奖以科学的名义幽默,以幽默的形式演绎科学。他认为大部分优秀科学家都坚信,幽默的确能帮助他们干出有创意、有质量的工作。拥有相同理念的菠萝科学奖,它的魅力也在于此。作为国内首个幽默科学奖,菠萝科学奖首先是幽默的。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家走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 ,荣获诺贝尔科学奖 ,是每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心愿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自 1 90 1年首次颁奖以来 ,诺贝尔奖已经过整整一个世纪 ,虽然有六位华裔科学家摘取了这一桂冠 ,但至今尚无祖国大陆的科学家在祖国大陆作出的成果获此殊荣。不仅如此 ,我国已连续三次评不出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内尚评不出顶尖的原创性成果 ,又怎么到世界最高的科学舞台上去争锋呢 ?这既令人焦虑 ,也发人深思。原创能力不强 ,原创水平不高 ,这一评估几乎已成为我国科学界的共识。瑞士洛桑的国际竞争力报告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参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正在日益全球化,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正在向国际合作趋势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局部地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流动,同时在两个或三个国家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趋势:科学研究趋向国际合作今年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来自于四个国家,但一些报纸的新闻报道都热切地将这份荣耀进行着更多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科学奖,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代表着表彰科学中最高成就的非常神圣的科学大奖,人们经常会用一个机构、一个国家有多少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目来表征其研究的水准。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位在大陆作出成就的中国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因而,追求获得诺贝尔奖,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科学界所追求的目标。事实上,诺贝尔科学奖也确实因为其影响,因为其表彰的众多杰出的科学成果,而与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史相联系。关于诺贝尔科学奖的各种研究和普及读物可谓汗牛充栋,不过,一本刚刚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7月14日,纯数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因癌症去世,年仅40岁。她的研究成就在2014年得到了最近一次颁发的"菲尔兹奖"(每4年颁奖一次)的肯定,该奖是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伊朗总统鲁哈尼在给这位去世的女数学家发去的唁电中写道,伊朗和世界著名的数学天才米尔扎哈尼的去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这位科学家使伊朗在国际科学界  相似文献   

14.
<正>从幼年开始,他就被"天才"、"神童"、"叹为观止"、"难以置信"等与神奇相关的词语包围:2岁就用积木教更大的孩子如何数数;9岁开始学大学数学课程;13岁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20岁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成为正教授;31岁获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  相似文献   

15.
刘应明是我国当代的著名数学家,他身兼数职,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解决了拓扑学中有名的Whitehead难题与Lawson-Mislove问题,成功地把Dieudonne插入定理这一经典结果格值化,把大数学家Ehresmann倡导的格上拓扑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并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学大会奖,最近摘下国际模糊数学界最高奖"Fuzzy Fellow奖",从而打破了欧美科学家垄断的格局并成为<科学中国人>2004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6.
安瑞 《科学通报》2015,(7):613-615
<正>从2012年起,《科学通报》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当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从专业研究和科学传播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并编辑出版了"解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系列专题,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末,本刊编委、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围绕诺奖这一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科技界,作为中国核物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王淦昌教授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是最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是1994年度第一届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四位著名科学家之一。在英才济济的世界物理学界,王淦  相似文献   

18.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6):461-469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5年10月 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 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 们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 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 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以表彰 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这是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 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 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世界上每年有约2亿人感染疟疾,在 全球疟疾的综合治疗中,青蒿素至少 降低了20%的死亡率及30%的儿童死 亡率,仅就非洲而言,每年就能拯 救10万人的生命。对于屠呦呦因青蒿 素而获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胶体 与界面研究所所长、抗疟疾药物研 究专家彼得•泽贝格尔表示,这绝对 是“实至名归”。青蒿素的发现,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特别是儿童 的生命,这项长期且艰难的基础性 研究显示出植物提取物在医药领域 的巨大潜力,将诺贝尔奖颁给这项 “对许多人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伟 大研究”再合适不过。  相似文献   

19.
"女性诺贝尔奖"奖项下首次写上中国人的名字 2003年2月27日晚,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亮出盛大节日的华彩,在国际上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第五届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来自非洲、亚太地区、欧洲、拉美和北美的5位女科学家有幸获得殊荣.这之中,7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院士也站到了聚光灯下,代表亚太地区领取这"女性诺贝尔科学奖".这是中国女科学家连续获得4次该奖项提名后,首次问鼎这一"女性诺贝尔科学奖",同时获得10万美元奖金.  相似文献   

20.
王官武 《科学通报》2002,47(12):907-907
2002年5月22~26日,第5届国际绿色化学研讨会(5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een Chemistry in China)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以色列、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院所、国内知名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出席会议的著名科学家有:美国化学会前主席和美国科学奖章获得者Ronald Breslow院士、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得者Chaojun Li和Terrene Collins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日本Koichi Komatsu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