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该方式的不足。将重合器设置为具有3次重合功能,并对分段器设置失压后延时分闸功能,使暂时故障处理时间由原来的52s缩短到现在的26.5s。通过加装支线重合器的方式,实现了支线发生故障时不致影响主干线回路供电。文中结合实例详细地论述了改进方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重合器和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该方式的不足。将重合器设置为具有3次重合功能,并对分段器设置失压后延时分闸功能,使暂时故障处理时间由原来的52s缩短到现在的26.5s。通过加装支线重合器的方式,实现了支线发生故障时不致影响主干线回路供电。文中结合实例详细地论述了改进方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含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能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量化分析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基于配电网分区思想重新划分配电网负荷区域类型,结合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概率模型及运行逻辑,根据供电恢复过程中各个阶段分段器的不同失效情况及其影响后果分析,推导不同类型负荷点的自动恢复供电概率与期望恢复供电时间,最终实现含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量化评估。通过对算例的详细评估分析,验证了笔者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维护社会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工具,为了实现对配电网馈线传输效率稳居高位的保障,就需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安装分段器对其进行保护,及时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及故障的发生。对此,笔者在文中重点分析了如何在配电网馈线建设中应用分段器。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设备可靠性地区差异大,故障诊断自动化程度低.为保证能够快速精确地做出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时间模糊Petri网配电网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利用保护断路器信息、报警信息、状态信息和电气量来纠正断路器动作信息,确定停电区域;然后根据动作的断路器能够保护的范围确定可疑故障元件,利用带时标的保护断路器信息,针对可疑故障元件建立时间模糊Petri网模型进行故障诊断.模拟测试表明,此方法提高了配电网故障诊断速度和准确度,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短距离供电的工业用户,在变电所出线断路器和用户侧断路器保护整定上失去选择性,根据规定要求,变电所出线断路器保护速动段可以设置短延时。但由于用户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不到位,常发生用户侧故障越级至变电所断路器跳闸的情况,对电网造成的冲击损失较大。对此类事件进行分析后,根据用户性质来整定保护,可以有效减少用户故障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馈线自动化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单论述了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对比了这两种馈线自动化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国外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建议:我国的馈线自动化应当逐步发展,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相互结合,由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馈线自动自动化逐步向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单论述了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对比了这两种馈线自动化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国外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现状,建议我国的馈线自动化应当逐步发展,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和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相互结合,由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自动化逐步向基于FTU的馈线自动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配电网设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中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中户外柱上型智能重合控制器方案.以16位工业级微控制器Intel 87C196KC为核心,应用现场总线和智能化技术,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远动和故障诊断等综合自动化与配电自动化功能就地分散到户外开关设备本体上,采用CAN总线作为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成配电设备的户外全分布式对称型多主站网络结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其性能可靠且运行稳定,实现了在户外恶劣环境下,波特率为76.8 KB/s、距离为1200 m的站内现场高速通讯;既能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相结合,又可为配电自动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综合自动化保护系统是关系到变电所乃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系统,是变电站高效稳定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系统。在分析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隐含故障危害后,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归纳总结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隐含性故障发生的原因。最后,对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隐含性故障的几种处理措施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网改造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能全面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论述了笔者在农网改造过程中将重合器转换成户外真空断路器时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端环形直流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上升快且幅值大而导致的区内外故障判别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信息的保护策略。主保护提出在故障暂态下先闭锁换流器,停止各端电源功率传输,利用此时线路中故障电流的方向判别区内外故障;为了弥补主保护在换流器出现闭锁故障时拒动的缺陷,配备以故障电流突变量变化率极性为判据的后备保护,构成三端环形直流配电网的保护策略;在PSCAD/EMTDC环境中搭建三端环形直流配电网,在发生极间短路故障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保护策略中的主保护系统能有效判断故障线路,其他线路断路器不会误动;当主保护拒动时,后备保护启动,判别区内区外故障,保证配电网安全运行,从而验证了所提保护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余洪昇 《科技信息》2013,(12):367-368
本文从深圳地铁列车高速断路器过流保护特性、变电所直流馈线过流保护特性出发,结合地铁列车高压接地故障案例,从硬件配置、控制方式和di/dt整定值三个方面分析了车载高速断路器加装di/dt功能的可行性,实现了车载高速断路器跳闸动作快于接触网断路器跳闸,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断路器是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设备中重要的设备之一.正常情况下,断路器用来接通和断开负载电路;故障情况下,断路器通过继电保护来断开故障电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但在故障时综合重合闸动作过程中,断路器常会出现由于自动掉相或拒合引起非全相运行.  相似文献   

15.
王崧  马玉琪 《甘肃科技》2010,26(16):21-22,6
按照设计110kV乙烯变电站为有人值班变电所外,其他6个装置变电所均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故将各装置变电所后台报警信息全部传输到110kV乙烯变电站,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命令装置变电所进行负荷调整,配合处理系统故障。由于装置变电所系统数据和110kV乙烯变电站共用一套后台处理系统,画面很多,在110kV乙烯变电站出现系统故障时由于装置变电所也有大量信息上传到110kV乙烯变电站后台系统中,不利于110kV乙烯变电站进行系统故障判断分析和处理。需要对变电所供电综合自动化与调度系统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刘光伟 《科技资讯》2010,(8):124-124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由系统结构、网络结构、通讯方式组成,可以实现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及处理、事件记录及故障录波测距、控制和操作等功能。与传统技术相比,综合自动化系统以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继电器构成,占地面积小,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在监控系统的操作中应严格执行监护复诵制,严禁拔插设备及插件和删改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实现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解决了以往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故障状态差动保护方法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城乡配电网,改变了传统保护应用于复杂配电网,难于同时满足的继电保护可靠性和选择性的缺陷,可以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10k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精确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系统,通过检测到的现场断路器和柱上开关等设备的反馈信息完成对10k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故障段的定位,利用离散小波变换、行波测距原理在此故障段上分别完成对接地故障点的故障选线精确定位。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行波测距原理能够对难干准确定位的故障类型精确定位,并且算法简单,易于硬件实现,对配电网精确故障定位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利用重合器实现环网供电的自动故障隔离的方案,可以采取多种控制方法,这取决于不同配电区域自动化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整体方案.该文通过对各种自动化方案的的比较,寻找适合莆田电业局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杨敏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98-98,100
作为变电所自动化系统重要环节的微机综合保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用微机保护代替传统的常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传统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点。本文在分析了变电所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现状的背景下,阐述了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微机保护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变电所自动化系统对微机保护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变电所微机综合保护系统的优化设计思路,最后总结了微机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