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一点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和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姚启龙  曹志新  安静 《科技信息》2010,(28):I0296-I0297
一、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培植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则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言语形式的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关注占语形式的训练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能蜕漂亮话、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由,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关注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求,在进行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审美教育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驾驭和应用英语。因此,在日常组织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并重点推进听说读写这几个不同的方面,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分别从学生听力培养、口语水平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几个方面,漫谈笔者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设计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语文能力并非表面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能力,而是一种更为本质的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以言语为凭借的交际对话能力,语文课程基本目标的变革将给语文课程及其教学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笔者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些具有创造性与探索性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契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花 《当代地方科技》2010,(22):133-133
文章分析了高职大纲教学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大纲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量化的要求,而要达到要求,在教学中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说读写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可偏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才可以较好、较快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为阵地,创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语言表达的形式只是冰山一角,语言能力强的人,思想自然就丰富.思想的升华,可以使人的灵魂更加地纯洁和高尚,使人的胸怀更加地博大和宽广.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三性课堂”中突出教学的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课本设置了综合性学习这一课型,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箕荆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途径应通过加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背景;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该如何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点是提高其阅读能力.注重词汇及动词时态;注重朗读与默读;注重阅读速度,都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方法众多,而诵读法是最适合语文课程性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此,语文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采用这种方法作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青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119-120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训练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一直是英语界备受关注的内容。本文拟从勿\析各个教学法学派入手,对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历时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然而,小学生读书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在校学生每天平均仅阅读290多字,仅写50多字。如此微弱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要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课标所要求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应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注重跨学剥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