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9亿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作为兰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的帮扶村,可以从中一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的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解决了9亿农民的温饱、康乐,我国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与否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出现的新型富裕农民阶层有别于建国初期的富农。他们支撑着农村经济的兴旺发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面对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新型富裕农民在农村城镇化、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吸纳农民就业、激发农民的现代化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峰 《科技资讯》2008,(8):223-223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按照这一规律办事,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标准就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没有生产上的发展、生活上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实质上的新农村建设。当然这里的"生产上的"和"生活上的"都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村产业和就业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农村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文就农村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即亿万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乎农村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思考我国农民问题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农民问题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农民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宝"就主要押在科学技术上.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人才奇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农民增收乏力等诸多问题,农业发展,农民要富裕,必须走科技兴农这条路.  相似文献   

8.
杨成长 《安徽科技》2008,(12):11-12
30年前,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安徽开始,这场改革让安徽人民脱了贫,但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安徽的农村仍然不富裕。30年后的今天,应该说历史的机遇又聚集到安徽:中部崛起、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国制造业升级、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自主创新和城乡一体化改革。只要安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一定能通过发展解决第一阶段改革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安徽人民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以职业教育推进农民工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 《甘肃科技》2005,21(8):12-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转化,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矛盾焦点。本文从改进职业教育现有格局,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达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和农民增收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3.
赵晓朋  赵萍  刘明龙 《科技信息》2011,(12):I0250-I025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飞跃式的发展。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指标。农村较以前富裕了,农民的年收入增加了,农民的休闲问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山东省莱州市昌邱村为研究个案,研究现阶段其经济发展与体育休闲问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就不可能稳步地提高。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的必然过程,也是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就目前制约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没有过硬的农业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农民生活就不可能稳步地提高。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搞好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仍很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刘子扬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58-59,6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城乡差距的拉大,尤其是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形成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大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社会,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和谐社会。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调整好城乡关系,这不仅是9亿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是最重要的,农民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只有当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才能富裕,同样只有当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讨论了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创业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呈现下降趋势。鼓励农民创业,尤其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不仅是应对"农民荒"和"谁来种地"问题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从创业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推动农民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果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同样没有赣南农民的小康就根本谈不上赣南人民的小康。要实现赣南农民的小康,最根本的是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而要使这一判断农民小康与否的核心指标得以实现,赣南应立足于现实充分发挥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把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转移作为一项基本的策略,以实现减少农民而富裕农民的目的,最终使赣南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本文拟对赣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奔小康的对策进行分析,供宏观决策和微观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