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禅宗文化是江西特色区域文化资源之一,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具备重要的产业化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系统的机制为保障。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的产业化机制乏力。为促进江西禅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定位、组织、产品、渠道等四方面提供产业化机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闽都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海峡科学》2009,(11):82-84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文就“闽都文化”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软件选择、资源收集、加工和发布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倪清华 《科技资讯》2023,(16):213-216
该文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和措施。首先,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建立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库,以满足读者对本地文化的需求。其次,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当地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公共图书馆应该注重数字化建设,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字化,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该文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在阐述国内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音乐之城——哈尔滨》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及要求,指出可根据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对征集到的哈尔滨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形成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综合型多媒体特色数据库,既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资源,也为读者提供了数字化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是科尔沁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构建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对于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基础上,提出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在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明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数字化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进行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廷式特色文化是萍乡地区所特有且又有一定影响和较大价值的文化,其数据库构建是文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体现,是文氏特色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设计与实现文氏自建特色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为文氏自建特色资源库建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现代图书馆所利用的信息服务手段,从原始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的采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讨论了现代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是图书馆界的共识.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特色馆藏资源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馆藏资源数字化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文勇 《甘肃科技》2006,22(3):206-207,139
从阐明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化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高校图书馆目前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数字化特色资源的建设原则,探讨高校图书馆进行特色资源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日本佛教是在吸收中国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在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中,"外来"的佛教不断地吸收日本的传统文化,当与本土的文化精神发生冲突时,也大多呈现出"外来"的佛教向本土的传统文化妥协的倾向。日本对于佛教的接受与发扬,或者说日本佛教的本土化进程,就是一个使外来文化不断向本民族文化妥协,最终融化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的过程,这在其他民族的佛教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和佛教之于中国,同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们在中国的传播又都有着漫长的历史,而二者在中国传播的命运却相去甚远;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并与儒、道两家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却一直未能彻底融入中国文化,至今仍处于中国文化的异已地位,究其原因,系由它们各自作为一种宗教文化所属的地域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地缘关系,在中国采取的不同的传播策略,在中国传统的时机不同,以及它们不同的处世观所致。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广为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笔者在分析佛教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通过主动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融合、依托大众日常生活平台和通过简易化的理论表达等途径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众来说也是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佛教虽有很大不同,马克思主义需要从理论内容、传播手段、表达形式等借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广为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笔者在分析佛教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与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短时间内看不出,时间长就明显了。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研究佛都文化与汉民族语言的密切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1)佛都文化的传入;2)语言是研究文化的一把钥匙;3)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汉语的发展;4)汉语词汇的变化;5)成语佛源;6)汉语句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是入世的,主张通过道德完善,完成理想抱负来实现生命价值。道家文化是避世的,主张"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生命之价值就是"道"和"自然"的价值。佛家文化从出世中寻求入世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它轮回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对儒道生命价值学说的交融和超越。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造成了传统生命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后现代化时代构建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论林徽因的传统文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学贯中西,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建筑史上抒写了灿烂篇章。尽管西方的求学经历给了她良好的知识修养,她的一生却又始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解的渊源:传统礼教下的婚姻观、历代文人的人性关怀精神、儒释道的生命本体观,诗画意境营造的传统文学创作手法等等,不经意间已经深深渗入到林徽因生活和创作的方方面面,直达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