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潜能,激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力,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韧性。形式、内容、活力、韧性四者有机结合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独特的、个性化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竞争优势。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社会实践经历能促进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实际,立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大学生在校实践经历与就业核心竞争力相关性,提出搭建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强化养成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手段。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效应。辩证认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理性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两面性,有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功能最大化,规避其负效应,从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刘馥萍  黄仕强 《科技信息》2010,(29):I0032-I0032,I00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构成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及其类型,并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着手,结合课题研究中“创立模拟公司”的活动.总结出了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专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成才和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亟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高校要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实践载体是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实践载体。高校校报鲜明的实践特色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实践性精神相符,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因此,将高校校报作为大学生不出校门的社会实践载体进行研究,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冀平 《科技信息》2008,(5):343-344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指出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就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提出了"三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扩展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论述,强调了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探讨了社会实践和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证了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社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1.
培养道德情感: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通过论证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多年的高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道德情感,增强德育实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这对提高高校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德育教育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绿色社团在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绿色社团宣传引领、实践推动、公益号召和服务地方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关系全民族的大事,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加强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品德是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个体化过程中的具体反映,具有阶级性、继承性和实践性。要以人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要继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文化遗产,要学会作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诚实守信,倡导社会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渠道之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彰显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高校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成为困扰教育专家的一个重大难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才能摆脱高校德育的困境,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德育中的公民道德能力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能力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当具备的践履公共生活规范,维护并促进公共领域秩序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建构能力、自我承当能力、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公民道德能力是民主政治秩序运行的最重要软件。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公民道德能力方面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正义感、宽容和妥协能力方面的欠缺,是大学德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德育必须深刻认识公民教育的本质,弘扬大学精神,将大学打造成民主社会理智训练的重要场所,通过德育课程设置改革以及学生社团公民道德实践,努力提升大学生公民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社会转型、境外意识形态强势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以及大学生自律理性偏弱等,导致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性特征明显、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明显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加大高校德育的实践力度、培养一支立场坚定愿意扎根边疆的教师队伍以及强化公民教育,塑造责任公民,是现实的客观要求和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德育所具有的社会化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论述了实行德育社会化的必要性,并对大学生德育社会化的模式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大学生爱国思想存在着历史情结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冲突、民族利益至上论与世界整体利益关怀之间的冲突、思想情感的广延性与认识判断的单一性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因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通过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有效的教育载体、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来深化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控力,实现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内在改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过程是影响德育实效的关键,德育过程的转变来自方法论的更新,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新的方法论,依据耗散结构理论,道德需要是德育过程转变的起点和推动力。高校德育过程分为开放,非线性、涨落和反馈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大学生公德状况呈现如下特征:道德观多元化与复杂化;知行严重脱节;高年级学生道德水平远低于新生等。这种状况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及中国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水平,有必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健康的道德回馈机制,而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则要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