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能源微藻与生物炼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作为重要的生物能源原料,具有巨大的生物质生产潜力。本文结合目前能源微藻在藻种选育、规模培养以及生物炼制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各国在微藻能源开发方面的重要科研工作,并对微藻能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进行了评述和预测,对能源微藻生物炼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高产优质藻种筛选与培育、能源微藻规模化培养以及微藻生物炼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以及生态养殖是我国能源微藻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果聚糖是继蔗糖、淀粉之后,植物中第三大储藏性碳水化合物,是果糖的天然来源。利用富含果聚糖的生物质资源,开展基于果糖平台的生物炼制,是一个充满前景并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深入研究基于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丰富的木本油脂、松脂、蓖麻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针对非粮油料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木本油脂、蓖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催化转化、深加工制备功能产品表面活性剂、能源产品蓖麻基润滑油、关键化工中间体癸二酸中间体等环境友好制备工艺。研究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制备工艺技术,创制松香双子表面活性剂、油脂基阳离子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漆脂基乳化蜡及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果和包装纸用乳化蜡等新产品;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通过对示范工艺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实现木本油脂、非粮非木质生物质蓖麻的综合利用,将为木本油脂高值利用、替代石油的蓖麻基可生物降解能源产品的产业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木质纤维素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复杂,目前还缺少能够破坏纤维素结构稳定性的低成本技术,生物降解转化的效率还不能适应大规模工业化要求。国内这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急需针对生物质抗降解屏障与生物转化的难点,围绕其中3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1)植物生物质是如何抗生物降解的——从生物降解转化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系列抗性屏障的特性,寻求破解之道,是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的基础;(2)微生物是如何攻击植物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多样性以及酶系合成调控,探寻人工构建低成本且高效的复合酶系的可能途径;(3)破解抗性屏障和提高转化效率的可能途径——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为生物的定向设计与改造提供了可能,通过设计和改造植物、微生物及其降解酶系,选育适于转化纤维素为大宗平台化合物的微生物,研究其代谢调控,构建代谢工程菌,研究定向转化的过程及相关产品,结合物理化学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可望集成和设计出新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转化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综合生物炼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物炼制是以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能源与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模式。认识并利用微生物广泛的物质分解转化与卓越的化学合成能力,将微生物改造成为高效的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使生物炼制逐步取代传统石油炼制,对于降低化石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工业原材料来源的战略大转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构建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了有关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生物炼制细胞工厂必将在解决资源、能源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生物炼制在全球被广泛接收和迅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外政府对生物炼制的推动、我国生物炼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物炼制产业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两步法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具有燃气清洁、无二次污染、系统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不但将农村或企业废弃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电力,同时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工业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生物技术产业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3个部分组成。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先导,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基础,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是未来生物经济的支柱。生物炼制是未来生物产业的核心,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及合成生物学构成了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学科基础,能源作物、分子机器、细胞工厂、过程工程和系统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刘正初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5):15-15,17
1课题简介 伴随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短缺及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开发非棉、非木纤维资源迫在眉睫。苎麻、红麻等草本植物是一类适宜边际土地种植并兼有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纤维品质好而且用途广、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天然纤维资源。然而,农民收获得到的农产品(草本纤维原料)含有25%以上的果胶、半纤维素等键合型非纤维素物质,必需采用适当方法除去它们,才能提取纤维用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工业和现代生物质产业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农林剩余物制造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13-14
该课题以农作物秸秆、竹材和林业加工剩余物为主要原材料,研发秸秆全生物量利用制造绿色板材及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创制了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潮湿状态下使用的结构用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葵花秸秆刨花板;无游离甲醛释放的麦秸、稻草纤维板;废弃木材以及加工剩余物制造环保型板材;豆基蛋白为基体的耐水性生物质胶粘剂、绿色轻型木塑复合材料等生物基产品。  相似文献   

11.
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项目的科学前沿及背景、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对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贡献等,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之“传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技艺的传统包括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享有盛誉六大要素;包括采用青檀皮和沙田长秆稻草为主要原料和配料、以带徒传艺的方式进行技艺传递、手工制作、原料加工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长期形成的地方人文环境和高度认同、高度协作、"求正容变"等七大特征。研究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之"传统"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具体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研究宣纸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针对软件在网络计算环境下成为服务的趋势,开展服务于大众的网络化软件需求元描述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为网络时代的软件工程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该项目启动两年来取得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代正是中国古代制墨技术体系发展的完备阶段。宋代以前,制墨原料以松烟为主。北宋以降,制墨原料多元化,包括松烟、漆烟、油烟、石油烟和混合烟等,成为制墨史上的重要革新。唐宋时代,制墨过程中形成精选原料、精练技艺、精创式样的特点,不仅重视技术的传承与广播,而且关注原料的选取和加工,还强调风格与式样的创新,已经具备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针对互联网信息有效共享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突破现有数据模型的局限,建立新的网络资源有效共享的模型、理论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项目启动3年来在建立语义资源空间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与一国或数国打交道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翻译,尤其是多语种间的翻译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但是相关翻译研究却严重滞后。文章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多语间术语翻译的策略问题进行探讨:(1)多语种术语不等值是客观存在;(2)针对多语种术语不等值问题拟采取的翻译策略;(3)多语种术语翻译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回溯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及其潜能中,布洛赫把物质理解为"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在批判继承亚里士多德左翼传统的世界质料、普遍质料概念中,布洛赫进一步把物质规定为"过程质料"。通过把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布洛赫辩证地叙述了趋向乌托邦全体的全世界的历史进程。在他那里,物质的开放性与辩证法的开放性构成乌托邦的全体的基础。在此意义上,正是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孕育诞生了布洛赫乌托邦的希望哲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化学工业和化学原料药基地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医药化工和化工原料基地的大体分布情况 ,得出了长江三峡地区作为医药原料的发展基地具有潜在优势的结论。并依据当前我国医药化工的发展状况 ,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