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地公园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探讨对于己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后期建设及养护管理和将要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温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并从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及美学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本文对湿地公园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归纳了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环境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以及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对城市化建设发展中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分析郑东新区湿地公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植物选择、建设原则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分析居民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贵州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和小车河湿地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居民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知程度,分析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①居民对花溪湿地公园和小车河湿地公园净化空气、旅游休闲、调节气候服务功能高度认知,对废弃物处理、水产品服务功能认知度较低。居民对花溪湿地公园服务功能认知度略高于小车河湿地公园。②影响居民对花溪湿地公园服务功能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而影响对小车河湿地公园服务功能认知的因素主要是教育水平、收入。【结论】居民的教育、收入水平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呈正相关,不同地域居民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熊瑶  杨云峰 《科技信息》2007,(28):172-172
通过阐述湿地、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点和规划方法,并强调其中的核心是关键为实现水的自然循环,采取适当措施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区域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最后通过活水公园和西溪湿地公园阐述城市湿地公园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汪建文 《贵州科学》2013,31(4):81-84
河流是城市特殊的自然景观要素之一,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然而城市河流湿地公园的建设还较为缺乏,因而探讨城市河流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市河流的特性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为城市河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注重生态保护功能、忽视功能布局形式以及功能性体现不足的现象,探寻有助于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理论体系及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5个分布在苏南水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的长广溪、沙家浜、固城湖、昆山、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借助风景园林学和社会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考察各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现状,结合用户满意度,选取反映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适宜性的相关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的适宜性。【结果】专业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功能布局完整性和适宜性,以及分区功能布局完整性;用户满意度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科普展示、游览活动和管理服务满意度几个方面。综合评价认为: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沙家浜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为适宜,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不适宜,其他为一般适宜。【结论】现阶段江苏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的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与游览活动功能关系不合理。因此,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时,不能只关注公园的社会经济效益,还应在重视湿地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更重视生态效益,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完善公园内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结合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统筹考虑并综合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方案,使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各功能区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目前生态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城市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拥有"城市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湿地建设与保护力度,本文以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为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是当前城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的一种重要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生态学和生态保护理论为基础,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对吉林省蛟河市南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当前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铁岭市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新老城区之间,以莲花湖湿地为核心,方圆670.7公顷,湖湖相扣,泡泡相接,水网稠密,河道纵横,水陆围合,芦苇、香蒲丛生,荷花连片,水鸟成群,美不胜收,构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水域景观。公园水源充足,水系发达,具备南方水乡的清逸灵秀与北国风光的大气豪迈,既展示了本土自然风貌,又浓缩了北方植物群落的风姿,形成了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铁岭湿地文化。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于2006年开始建设,是铁岭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新铁岭建设的重要成果。2009年,莲花湖城市湿地公园被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莲花  相似文献   

1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等多个景观指数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同时对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从生态环境效益、湿地环境质量、社会效益以及其他方面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综合评价体系,再以贵州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做出定量评价,结合专家评分和问卷调查对评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分析中得到的"优良"的结论基本符合大众的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的评价;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总体设计完全符合生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特殊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及可持续原则,其建设和使用完全达到(或部分超过)了设计目的,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合肥湿地资源的调研结果,依据SWOT评价法从总体上分析了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给出了构建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并将其运用于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董铺水库大杨镇段湿地公园的设计效果证明了该原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潜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湿地被填埋,导致湿地的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丧失。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模式。笔者分析了规划建设中的秦淮河湿地公园对区域潜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该公园建成后对南京江宁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可使地区经济增长1.69%~3.03%,可新提供3 900~7 400个就业岗位,公园周边土地增值达102.3亿元,产生7.8亿元的代际净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风景资源管理形式分为风景名胜区、城市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点)等,各名称有不用的含义,但管理体制不顺成为制约各种风景资源发展的共同重要原因.本文从立法、管理主体、管理机构、管理资金等方面探寻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我国风景资源管理体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解琨 《科技资讯》2013,(11):86-87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其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唯一一个湿地公园,也是全国内陆河流域的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市场竞争力和区域条件较差、开展生态旅游既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又可能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对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采取统一开发与分区管理、完善湿地生态旅游立法制度、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建立监测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增强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等管理方式,从而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和休闲旅游双重特征,依据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对该类项目的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学礼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6-31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文章通过对湿地资源及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淮北市采煤塌陷形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城市近郊湿地的适宜性保护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