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洛阳市文物局、洛阳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管所编纂、徐金星先生主编的《汉魏洛阳故城研究》一书 ,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受到好评。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城东约 1 5公里偃师市、孟津县与洛阳市区相毗连处。北依邙山 ,南跨洛河 ,残垣逶迤 ,蒿榛丛莽 ,太极殿遗址、永宁寺塔基、灵台夯土台等仍遗存于地面之上。当年京华雄姿 ,依稀可见。 1 96 1年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 2 5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曹魏、西晋、北魏均在此建都 ,四代建都时间累计3 3 0年以上。如加上春秋晚期周敬王四年至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2.
冤句故城考     
冤句县始置于秦,废于金,存续1300多年。冤句县故城是古济水流域的一座历史名城。它的繁荣对周边诸县的经济发展起了辐射带动作用。由于黄河泛滥的影响,这座历史名城至今还沉睡于地下,罕为人知。济水、曹州故城、济阳故城、漆园故城的存在,《括地志辑校》和考古新发现,是探寻冤句故城的重要标志物和佐证材料。今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通堌集村一带,是冤句故城遗址的大致方位。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全国六大汉代故城之一的山阳故城加以保护和利用,是摆在致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焦作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依托山阳故城建立山阳故城遗址公园,无疑可以提高焦作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更好地发展文物旅游事业,进而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5.
冤句故城考     
冤句县始置于秦,废于金,存续1300多年。冤句县故城是古济水流域的一座历史名城。它的繁荣对周边诸县的经济发展起了辐射带动作用。由于黄河泛滥的影响,这座历史名城至今还沉睡于地下,罕为人知。济水、曹州故城、济阳故城、漆园故城的存在,《括地志辑校》和考古新发现,是探寻冤句故城的重要标志物和佐证材料。今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镇通土固集村一带,是冤句故城遗址的大致方位。  相似文献   

6.
上饶故城尽毁于元末兵争,是元末农民战争史和上饶地方史中的重大事件。交战双方肆意烧杀抢掠、殃及无辜的暴行,使时有“东南重镇”之称的上饶故城被废为一片邱墟,在上饶地方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留下了“杀老弱以食”的可怕一幕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8.
唐代贞观九年移治的步阐垒在何处?从宜昌中心市区地质演变资料分析和相关地段地层结构实地考察,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入手,步阐垒不在今葛洲坝而在古郭洲坝上;步氏父子故城的大致方位,位于樵湖岭一线以西,今市一中(西陵二路)以北至三江大桥以南之间的范围内,唐代贞观九年移治步阐垒,并非是指移治步阐故城之内,而是移治步阐故城附近的今中心市区明清夷陵古城即东湖县城之处。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的坟墓义词语。这些坟墓义词语少数是单音节词,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文化上来考察,它们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葬俗和人们对阴间的认识。它们的产生,也是人们对坟墓结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庄子思想,必然要涉及庄子的里籍问题,蒙之漆园是庄子为吏的地方.大量史料考证:漆园故城在冤句故城以北,冤句故城在今菏泽西南岭子遗址.所以,根据地理方位,蒙之故园应在今东明县境内.  相似文献   

11.
《许昌师专学报》2013,(6):21-21
2013年11月23日,学界筹备两年之久的“河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郑州举行。来自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地方史志、文物考古等部门,以及社会有关三国汉魏研究者共100余人,齐聚郑州,共襄我省三国汉魏历史文化研究盛事。成立大会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助理、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孙泉砀同志主持。依照我国民间组织管理的有关要求,研究会在省民政厅进行了注册登记。  相似文献   

12.
许昌三国旅游文化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汉魏故都的许昌,具有丰厚的历史化资源,但就旅游化开发而言,汉魏化的氛围还相当淡薄,化特色尚不鲜明。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辐射百业,立体开发,全方位打好三国化牌。并且要有前瞻意识,及早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考证了践土的地望,即为今孟州西北十八公里槐树乡桑洼村古周城所在地;古周城为践土王宫城.而非河阳故城。  相似文献   

14.
明代复古派①继承严羽论诗推崇汉魏盛唐思想。严羽和明代复古派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但都主张以古代,主要是汉魏盛唐的优秀诗歌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强调诗歌的艺术特征,呼唤久违的审美理想。复古派继承了严羽学最上乘、悟第一义的"师古"标准,并在遵循严羽推崇汉魏盛唐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魏诗歌作了更细致的区分,从而更加突显了对"高古之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近代汉魏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类同南宋,重点关注他心念世事而表现出的慷慨、沉痛。进入民国,陶渊明的遗老形象凸显,汉魏派诗人借其以自慰。汉魏诗派对陶诗艺术成就的评价并不统一,出现了扬陶和抑陶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由其诗学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发掘陶渊明对晚清汉魏诗派诗人的影响,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待,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刘国是春秋时期东周王畿内的重要封国之一。笔者就刘国故城遗址、地望及其兴衰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焦作地区夏代原城商代邢丘古城、西周(子阝)国故城、雍城及春秋战国时期轵国故城,州城等城邑的综述,为研究古代城邑提供了一系列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再则,焦作地区的古城邑在先秦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且时代相续,从未间断,以此证明焦作地区古代文明的延绵不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温度作用下高陡濒危古遗址载体变形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世界上最大的生土遗址——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通过高精度变形和温度监测,实时采集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期内濒危崖体的大气温度特征、变形特征分析,发现交河故城濒危崖体的变形主要由大气温度所诱导,变形与大气温度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时效性.温度升高,变形减小;温度降低,变形增大.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与无突发事件下,濒危崖体变形处于周期性的弹性变形;如遇极端事件诱发,将导致濒危崖体的坍塌.研究结论对于交河故城崖体的科学加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广西区内的历史古城非常少,而临贺故城的发现,将对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通过对临贺故城古文化旅游开发的探讨,不但可以对当地经济以及区内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桂东地区的旅游文化的整合和旅游环境的改善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远明先生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体例谨严,考证精审。不过将拓片跟释文对照,发现汉碑中部分释文有的释读错、有的列出诸家说法却未加断语、有的拓片清晰却未加释读。本文依照刻石时间顺序,对这些问题详加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