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音乐理论界对如何评估 20世纪中国音乐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及音乐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梳理其中一些观点的是非曲直,对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形式上的中正平和、内容上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无不体现着"中和"之美,对这种美学价值的追求与创造是传统音乐的主要目标,并对后世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和"为分析场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和"之精要与传统音乐进行了解析,然后分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美学思想与价值,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和"场域中中国传统音乐的时代观照。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重新确认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方位,对当今的音乐研究与表现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19世纪音乐与20世纪音乐的分水岭——德彪西,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他的音乐风格新颖奇特,语言丰富,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的选材广泛,喜欢奇妙的东西,为我们展现了他那丰富多彩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我们将目光投向音乐艺术领域,作一世纪的回眸,无疑将会认识或重新认识许多东西,引发我们去思考或重新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现代音乐、20世纪音乐,仅指本世纪那些具有更深审美意义的音乐(即我们平时所说“严肃音乐”,包括那些先锋派的音乐),但不涵盖一切意义上的“流行音乐”。此外,文中所提的作品主要作为论证和技法运用的例证,并非对其艺术上的全面肯定。我们知道,西方音乐艺术史上各种风格的交替更迭,从本质上看,就是音与音之间关系组织法的改变。而20世纪西方音乐艺术发…  相似文献   

5.
董文静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35-136
历史犹如一条巨大的锁链,每一环都记叙着一段过程,并打上当时的印记。当把所有的链环串在一起时,便会发现它们彼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个链环都和前面的链环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五彩纷呈的新音乐,不是从天而降的,和传统音乐是密切相关的,是对传统音乐的一种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8.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扬琴自明代后期传入我国以来,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广泛地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与特色,新作品层出不穷。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随着20世纪始的西方音乐不断涌入,作曲家们也开始寻求更新鲜的音乐元素。所以很多扬琴现代作品在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法上,一边引入传统元素,一边积极创新,使得扬琴作品的多样性得以保持,表现力也不断得到拓展。该文通过对扬琴现代作品的研究分析,寻找作品中的继承与开拓,探索以后扬琴作品的发展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 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 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 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1.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徐元绍 《科技信息》2007,(23):248-248
一般言之,"父亲"在家族小说中是权威和传统的象征。然而在20世纪的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则经历了一个由"被告"、"败者"到"对话者"的嬗变过程。这一嬗变过程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亦具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界只关注音乐的文化研究,而不关注音乐的形态研究,这是误解.讨论音乐人类学关于"记谱与分析"之方法,旨在说明该领域既重文化也重形态研究的理论事实.民间音乐的记谱分析理论探讨,是音乐人类学自20世纪以来的重要话题.其核心是多元音乐世界需要多元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音乐的探索始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直至6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趋向成熟,交响曲的语言在电影音乐中运用极为普遍;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已步入辉煌,在音乐所具有的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把握得恰到好处,音乐的色彩和电影的色彩在大师级的作品中往往得到了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客家十番音乐曾经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但在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的21世纪,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的现状如何?还有20世纪中叶的繁荣景象吗?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十番音乐的保护、传承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瓦格纳在19世纪后期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的终结 者。他间接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艺创作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是我们研究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和声手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个性化的“主和弦”彻底打破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二是强调和发展了三全音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首先 ,长期以来 ,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特别是 2 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 ,由于当时中国封闭了多年的国门刚刚打开 ,外来文化大量入侵 ,中国传统音乐面对一片俗歌浪潮席卷而来 ,似乎未来得及做任何抵抗 ,便异常孤独地离开了自己早已熟悉的听众。人们对本民族传统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令我们音乐工作者始料不及。其次 ,关于强调严肃音乐的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 ,严肃音乐并不仅仅是指西方 17— 19世纪的古典浪漫音乐 ,我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也是严肃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一提起…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了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历程,从旋律、和声、调式调性、音色四个方面分析了其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阐明德彪西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突破,以及对20世纪音乐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7至18世纪中叶,欧洲音乐文化进入"巴洛克音乐"时期.欧洲各国共同的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化的历史大背景,各自不同的音乐传统等因素,造就了这一时期音乐的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再加上一个半世纪的艺术积淀,使巴洛克音乐早已成为音乐史上最灿烂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