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15日,第二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仪式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清华科技园成为此次海淀区唯一获得批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了解,全市第二批集聚区共申报46个,其中11个通过评审。目前,全市共批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1个。  相似文献   

2.
2010年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实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到2010年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的工作目标。此后近两年时间,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没有发生变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再认定新的市级集聚区,这点可以从前几年上海停止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做法得以印证。总的来说,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  相似文献   

3.
金元浦 《科技智囊》2011,(11):70-75
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依托一定的实体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实物设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打造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创意集聚区,建设一个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化网上市场和一个数字化的交易平台;构建“虚拟创意产业集聚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这是未来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消费者调查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被认可度与消费者年龄有密切关系,休闲需要超越其他需求成为消费者前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首要目的。因此,集聚区在未来发展中应把提升休闲品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培养潜在消费者、增强品牌凝聚力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纳入其整体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技》2009,(9):22-23
上海市首个市、区、校三方共建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9月12目揭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共同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联手推进上海环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合作意向书》。  相似文献   

6.
<正>创意产业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型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目前创意产业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北京、广州等城市相比,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得比较有规模,在政府的主导下,已经形成了几十个创意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发展方式的推动下,取得了不俗成绩。从总量上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十一五"期间又提高到12%,以此推算,预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15%。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本刊将从第6期开始,对北京在对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农业资源及工业遗产资源的创意开发中的做法和经验分别进行介绍,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冬亮 《科技潮》2009,(1):56-57
作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简称DRC基地)自2005年6月创建伊始,即以设计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构建围绕创意资源群、技术资源群和服务资源群的设计资源共享模式。近两年,更是通过推进共性技术条件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前,开封市共建成10个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聚区在开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产业集聚区问题上,我们还存在认识不足、规划的科学性不高、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创新发展理念,合理选择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式,实现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这样,开封产业集聚区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华东科技》2011,(12):8-9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文博会上.《如何寻找文化企业与金融融合的渠道》成为主题之一。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的文化金融分论坛上,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文化创意企业、金融投资领域的人士认为,政策贴息和政府设立引导资金的体制创新将有效沟通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沟通。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5,(6):31-31
首批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于近日授牌,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上海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都市经济新亮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无畏出席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7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盛事——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举办。此次文博会为期5天.与前两届相比,第二届文博会规模史大,领域更广,主展场共设有17个专题展馆,18场论坛,近200位来自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政府产业政策主管部门权威人士、围内91、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13.
《杭州科技》2016,(2):32-33
正富阳"硅谷小镇"定位为杭州西部信息(智慧)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智慧服务创新小镇,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创新孵化、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2.5产业。在富阳规划建设的一批特色小镇中,富阳"硅谷小镇"成功入选为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之一,各方面工作已迈出了坚实步伐,尤其在推进富阳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传承展示独特文化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4.
《苏南科技开发》2006,(5):32-32
北京: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创意产业的影视、出版等6个中心,多是自发形成后再由官方认可。上海:上海已经宣布启动18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的目标是和伦敦、纽约、东京站在一起,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  相似文献   

15.
苏国平 《创新科技》2014,(12):18-19
河南省为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计划到2020年培育5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研究构建基于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培育的科技服务平台,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共性需求,做好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管理人员培训,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服务,构建运营集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和服务机构为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集聚区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开通全天候、常态化的咨询服务对接平台渠道,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资本巡礼     
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首批18家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于近日授牌,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上海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都市经济新亮点。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厉无畏出席授牌仪式。江苏:无锡经纪人撮合力达95亿元随着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服务业的兴起,一批经纪人企业开始往做大、做精、做强方向努力。江苏首佳房地产中介有限公司经过数年努力,从一家公司发展成24家分公司,成为省内最大的房地产中介品牌公司。近几年该公司每年以30%的增量向前推进。公司良好的经营势头还吸引了外资投入,目前有5家公司正与该公司洽谈联手经营事宜。在房产、拍卖、人才等经纪人领域还出现了“中山”、“大众”、“华东”、无锡市人才市场等一批“中介巨头”。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我市各级借力黄蓝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黄河、石油、孙子、吕剧为核心的文化品牌被广泛传播,软件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应用技术被广大市民所青睐,新闻纸产销两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110亿元,同比增长24%,比全市GDP增速快11.9个百分点。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它突出强调的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属于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且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其规模亦不断扩大,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9.6%,"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左右。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形成的?其为何会成为上海塑造时尚魅力国际都市所必不可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08,(21):3-3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我省“具有现代化气息、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广东省科技厅又批准了中山市阜沙镇牛角村等6个村、镇为2008年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单位(见附件)。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条件下,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成为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新焦点.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广州市小洲村为案例,运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探究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2010~2015年间其创意产业、创意阶层和创意环境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5年间,小洲村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数量和总体规模明显减少;创意阶层主体从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看均呈多样化、高流动性的特征;原创艺术活动减少、创意活动集聚的根植性减弱;同时艺术工作者、美术培训机构对小洲村创意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下降,政策环境、设施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小洲村创意产业的发展,小洲村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空间不足,缺乏融合发展机制,集聚效益下降.因此,其未来发展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动力和出路,在古村落保护、艺术氛围保持、人文气息保留与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健康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促进其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