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壮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主导区域产业的发展。中国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竞争的影响力不断加深。研究采用区位商、赫芬代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旨在揭示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高水平。2浙江省金融业和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集聚结构好且与区域集聚程度保持一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集聚结构较其他行业相比较差且与区域集聚程度并不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苏州市汽车服务业POI数据,以镇街为尺度探讨汽车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的分布特 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苏州汽车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苏州市汽车服务业企业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出“多中心、块状集聚”特征;(2)不同类型的 汽车服务业空间集聚强度不同,集聚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销售型、服务型和维修型;(3)汽车服务 业企业分布受交通条件、集聚条件、人口密度和城乡区位等多因素影响,其中集聚条件对汽车服务 业的区位选择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经济发展,城市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期。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典型案例,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测度示范区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其集聚演化特征,探索集聚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2003—2010年示范区四类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普遍较低,发展较为均衡;2011—2015年示范区消费性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呈现较为显著的聚集特征;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略有上升,社会性服务业分布呈现均等化趋势。14个服务行业呈现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静态来看,2015年,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程度均较高;从动态来看,除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外,其他所有服务行业正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示范区核心区的相对专业指数较高,黄山市消费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最高,而其它各城市专业化程度总体相对较低。示范区服务业地域分工现象已经显现,形成了"马芜铜"和示范区核心区两大空间板块。各城市形成了相对不同的专业化行业,并表现出不同行业特征。(3)选取13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市场需求因子、创新要素因子、人力资本因子以及城市发展因子4个影响因素,4个影响因素对示范区服务业集聚都有一定的正向解释力。市场规模有效促进了服务业的集聚;创新要素是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的驱动力,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推动服务业高级化;交通设施条件、信息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人力资本要素对服务业集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示范区城市发展水平与服务业集聚密切相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4.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5.
众创空间在各地大量涌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新的空间经济景观,对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以全国2 469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数和地理探测器对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 众创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但集聚程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 研究时段内众创空间的核密度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陆的弓型格局,且密度差异显著,时间变化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演变态势;3) 分形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集聚主要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地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展开;4) 众创空间的空间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府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市场以及科教文娱投入对众创空间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分工是都市圈空间重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动力.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等方法,对2005~2012年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区域分工特征及其演化态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以徐州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圈层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程度存在差异;徐州都市圈服务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均不高且有弱化趋势,各城市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服务行业发展各异;不同服务行业的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分工程度高的行业由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向社会性服务业演变.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优化布局对于区域产业调整、制造业发展,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从区域视角来看,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时间维度上,只有郑州得分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其他省辖市则变化不大;在空间上差异明显,郑州集聚水平处于绝对优势.运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分析,时间维度上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有异化的趋势,但从空间角度来看,除濮阳外产业结构整体变化不大.②从行业视角来看,在时间维度上,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外,其他分行业和整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都大致呈倒"V"形分布,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从空间角度来看,市域范围内,整个生产性服务业及各分行业集聚格局整体相对较稳,局部变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各种经济成份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对新型产业的诞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纽带作用,基于知识生产和重新配置的特殊功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成为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支柱。知识的内生需求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关键需求,为了提供科技创新保障,只有坚持研发与投入,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在阐述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科技保障机制的作用基础上,解释了制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科技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说明安徽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并提出安徽应加强与江浙制造大省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等建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统计数据考察大连629家软件企业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发现大连的软件企业经历了"萌芽—稳定—高速"3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分散—集中—扩张"的空间集聚趋势,表现出"多园区,专业化集聚"的空间特征.独特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连软件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在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市场和外资驱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尤其是政府开创的"官助民办"软件园模式以及区域创新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大连软件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成为近年来大连软件产业集聚的重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等行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成为策动我国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体现城市经济职能的主要方面。通过应用RrcGIS空间缓冲区分析原理,对西部特大城市—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为:西安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且表现为随着行业不同其集聚特点也有明显的不同;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是市场规律、政策导向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典型代表,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本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研究上市公司总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总部分布呈现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单极格局,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近20年来,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总部分布整体上一直保持"东北-西南"的模式,重心无明显变化,空间分布趋于集聚.(2)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部分布比较分散,呈"东北-西南"分布模式;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总部相对集聚于北京和天津,呈"西北-东南"分布模式;信息业上市公司总部高度集聚于北京,呈"东-西"分布模式.(3)上市公司总部倾向于分布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金融业发展水平高、交通状况好、科技创新水平先进、行政级别高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吴桥 《科技与经济》2018,31(1):96-100
对2005—201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业、科研技术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整体上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各分行业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托国内“企查查”网站的智慧养老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局部莫兰指数与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集聚分布已出现溢出效应且形成六大产业中心;各省份的产业集聚较明显,但省际的产业集聚不够明显;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及工业表现为内陆型集聚,而服务业则呈现沿海型集聚;各省份智慧养老的基础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与该省份一二三产业GDP显著正相关,同时第一产业GDP对智慧养老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最大;智慧养老产业已形成了长三角融合服务模式、粤港澳协同发展模式、成渝竞争发展模式和京津冀均衡发展模式等空间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软件,采用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指数、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以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定量测度案例地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黄山市人口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的分布特征,其中屯溪区是黄山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黄山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分布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山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日趋明显.海拔、城镇化率、交通、旅游发展、政策等是影响黄山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7年—2017年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再结合可变时长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对其俱乐部趋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其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生态效率虽整体水平不高,但呈波动上升态势;省域分布虽不均衡,但呈俱乐部趋同效应.2)不同时长下,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均呈俱乐部趋同分布,时长越长,固化效应越弱;等级相邻俱乐部间更容易发生转移.3)不同邻居水平下,多数省域与其邻域效率转移方向一致,而部分东南及西南省市实现向上转移,少数中西部省市陷入“低效率”陷阱.4)影响旅游生态效率俱乐部趋同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旅游人次比、旅游专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政府规制、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因子分析、协调性分析和GIS技术对我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业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国省域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呈阶梯状分布,在南北方向上形成三个发展核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规模、旅游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异呈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旅游业发展的协调性整体不高;省域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等呈现出一致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