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2.
现在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在基础教学中,存在明显的问题。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弹到“299”中部就僵硬了,弹不动了,而且声音又硬又干。这些学生大多按同一个要领去练:“高抬指,用力快下键,马上放松”。我个人认为这个要领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或者说是理解有偏差的。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虽能看出来,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缺少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1.教学中的实例:三年前.我接手高二的一个普通班,有一名学生的化学成绩不断上升,直至超过“奥赛班”所有同学。大家向他讨教学习方法时,他说:把学的和练的经常在脑子里悟一悟,时间长了就有了“悟性”.学习化学就不难了。同学们可能没理解,也可能不相信,于是他们向我求教。但我一时没有找到有关、陪性”的理论,无法向同学们解释,只好叫这个学生给大家讲自己如何“悟”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插曲     
马莉 《奇闻怪事》2005,(3):39-39
一次课上我讲《记一辆纺车》,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他低着头,专心致志地在书的封皮中画着什么。我一边讲课一边向他走去,他周围的同学都伸过头去看他写什么,有一个学生调皮地笑着说:“老师,他在写‘我爱你’。”全班学生听了都哄堂大笑,那个学生又惊又羞又怕,低着头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5.
谢章辉 《科技资讯》2006,(16):90-90
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还继续当班主任?”我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看您太累了!又要上那么多课,而现在的学生又那么不好管。”是啊,做班主任很累,尤其是做两个班的班主任。学生的话使我回想起做前二届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更多的是快乐。班主任的工作是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我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学生每一天的进步,都是我的快乐,所以这个学期我无悔的选择做05药(1)、(2)班的班主任。通过前10周的管理这两个班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我所理解的合班班级管理艺术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剖析现状,学校德育不容乐观 【镜头一:早晨排车】一日,我对本校初二年级一个文明班级早晨摆放自行车情况的观察:全班50名学生中有48人骑车上学,但车没有放到位的就有40人,没有锁车的29人,车没撑好、倒下又没扶就走的有6人,两名值班排车的同学花了近20分钟时间才把这乱七八糟的现场精心“包装”好。  相似文献   

7.
王亚宜 《奇闻怪事》2006,(11):26-27
那还是在我教高二上册的一节英语课上。做完了一个单元剩余练习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我放了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们欣赏。听完后,我便问他们:“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我吃惊于他们的异口同声,就问:“Do you always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together?”原来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会唱好几首英语歌曲,经常在班会或晚会上给大家唱。于是,我很想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呢?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竟是我带的这个班上英语成绩差得几乎能倒数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宋国琴 《奇闻怪事》2007,(6):37-37,45
低段语文一教就是好几年,每当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上语文课的时候,我颇有些“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沾沾自喜,心里总想着:嘿,对付这些小毛孩,我还是绰绰有余的嘛。忙碌的时候,甚至没怎么备课就去上课了。可是前些天为了一篇课文是童话还是神话的问题,却让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相似文献   

9.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长尾巴的兔子住在小河边。一天,他们看到河对岸有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就想过河去吃。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呢?急得他俩在河边走来走去……忽然,他们看到一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戏,一个妙计在兔子的脑中闪过,他们商量一下后,就叫住了大乌龟:“龟大妈,听说您的孩子很多,是吗?”大乌龟自豪地说:“是啊,在这条河里,我的孩子数也数不清。”“我们不信,恐怕没有我们的孩子多吧?”一只兔子说道。大乌龟有些吃惊:“没见过你们有孩子呀?有多少啊?”“我们的孩子要是都到河边来呀,怕还挤不下呢!”另…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奇闻怪事》2007,(1):69-70
儿子今年上初中。由于我家就在中学院内,因此儿子一般到学校上晚自习.我们倒也非常省心。可是,最近儿子却总是嘀咕.说不想去学校上晚自习了。我很诧异,盯着他问:“为什么?”儿子的眼神有点躲躲闪闪,似乎还有泪光在闪动。看我问急了,就嗫嚅地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晚自习都有规定的课程.老师不让写其它科的作业.所以很多作业没时间做。”我反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怎么有时间写?你肯定是时间抓得不紧,只顾玩了。”儿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言语。  相似文献   

12.
案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领着学生向学校西边的小岛走去。学生一脸狐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路上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我听了笑而不答。当离小岛约有100米光景的时候,我大喊一声:“跑!看谁先到那边的大树前!”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老师要和我们一起“疯”。于是一个个像撒腿的兔子,飞奔向大树,接着我们在草坪上一起打滚,一起“追逃”,一起摔跤……就连以前见到老师话都不敢说的学生,此时也像吃了“熊心豹胆”一样,向我发起“进攻”……一个个的“真面目”都露出来了,当然还有我这个大孩子。…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科技》2005,(7):29-29
在一片广阔的水面上,有一个优秀的渔翁,他养了许多鸬鹚来捕鱼。渔翁按鸬鹚来到的先后为标准给它们鱼。有一天,渔翁带鸬鹚去捕鱼,鸬鹚跃入水中,追赶着跳跃的鱼儿,可是鱼儿们一个翻越进入深水中不知去向。这时,人空的飞鸟在讽刺鸬鹚说:“你们连一条小鱼都抓不着呀?”鸬鹚辩解说:“不是我们抓不到,是不知为何鱼儿游的快。而我不抓也有饭吃,干嘛还费力气呀?”飞鸟又问鱼,鱼说:“我必须快跑,否则我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15.
案例: 上课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完毕后,我走下讲台,到第一排正中,面对学生,开始用导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我边说边用目光环视学生,发现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我说话声完全被掩埋,有的学生还冲我指指点点。我停住讲课,小声问我跟前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我身上哪有不对吗?”那个学生指了指我的头顶,我台头一看,  相似文献   

16.
小学高年级数学,引入小数乘除法后,出现了积比因素小和商比被乘数大的情况(在低中年级段,学生对数及运算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整数基础上的,并且学生接触到的都是越乘越大,越除越小的题目),学生在学习这部分例题时总有一些困惑。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很多教师都是采用“积的变化”和“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解释的。通过两次执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这种解释仍很吃力。  相似文献   

17.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二天,就有学生告状:“老师,小莉没做完作业。”“小莉没背下题来。”“她脑子笨。”“她学习差”……看来小莉是一个难以让老师、学生喜欢的孩子,大家似乎都已经认同了她的智力差。但我分明看到,当别人批评她、向老师告状时,那个自卑而敏感的女孩低垂着头,眉头紧紧蹙起,显示出的漠然、悲伤和无奈。她多么让人怜惜啊!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刚离开实验室,实验室就闹了起来。原来是小纸船和酒精灯吵了起来,酒精灯夸海口说他能烧掉各种纸,这可激怒了小纸船,他气鼓鼓地说:“别看我是纸做的,可我有办法让你烧不着我。”酒精灯蔑视地说:“我就不信有什么纸会烧不着。”“就烧不着。”“烧得着。”“烧不着。”……这时“和事老”铁架台来了,他说:“别吵了,明天来比试一下不就一清二楚了吗。”于是他俩气鼓鼓地走了。酒精灯一夜没睡,一直在练习祖传的“点火突烧法”。他发誓要教训一下这个“嚣张”的小纸船,非把他烧个“片甲不留”不可。小纸船已经开始后悔了。他想…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20.
耍嘴皮     
一个人去吃早点,他要了一 碗豆浆,店家把豆浆端来,他又改要米粥。这个人吃罢米粥欲离开,店家见了连忙走过去收钱,但这个人却拒绝付款。店家问及缘由,他说:“米粥是刚才那碗豆浆换来的,物物交换,何须付钱?”店家说:“可刚才那碗豆浆你也没付钱呀!”这个人诡辩说:“那碗豆浆我喝了吗?我没喝为什么要付钱?”店家愣了。费心思量时,这个人脚底下抹油——溜了。耍嘴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