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递交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1004号提案中提到,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26%(约为1.78亿人),已超过13%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高龄老人数量的快速增长,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化养老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实行的是公办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第4~6次3期人口普查数据,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口性别比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口性别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015年有所回落.在空间上,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一字型"向"工字型"演化的特征,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有所缓和;省际老年人口性别比差异不断缩小,但差异仍显著存在,极高值、极低值出现在新疆和西藏.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老年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中国表现出一致性,但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较发达地区水平.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受自然环境(海拔、温度)、人口迁移、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地方性疾病等多要素共同作用,自然环境是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人口迁移及地方性疾病等对老年人口性别比空间格局起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决现阶段我国人口问题,要充分理解邓小平"人均"与"量化"的发展目标,着重解决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这也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它是现代人口再生产运动中一种普遍的人口现象。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于欧洲,逐渐波及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美国、中国为例,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动态、特征、带来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文章将中国第一次人口转变分为五个阶段,结合人口转变趋势分析人口基本情况和人口的年龄结构,从三个层面剖析中国后人口转变时期存在的问题。宏观层面上,通过比较各国老龄化程度,锚定中国人口转变的重点;中观层面上,通过观察中国人口迁移方向,挖掘人口转变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微观层面上,通过理解个体婚育行为选择,警惕潜在的人口发展危机。最后通过与英国、日本两国人口转变经验的比较,结合中国第一次人口转变过程以及第二次人口转变的特征,提出相关行动策略,以期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转变业已进入“现代阶段”,即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为特征的人口转变完成阶段。从生育率转变上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低至更替水平之下,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在低生育率阶段,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新人口问题正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并引发了生育率下降后果的研究。本文从中日两国人口转变的相似性和时差出发,探讨中国人口转变的变化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将继续巩固农业基础,筑牢支撑粮食生产的政策、科技和基础设施三大支柱。"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5月21日回应"中国粮食威胁论"时表示。毕美家说,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2013年中国  相似文献   

8.
人口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的重大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衡、人口流动等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着深远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LESLIE矩阵构建人口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数学模型,并用人口普查的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所含假设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可推算1982年至1998年的逐年的以岁为单位的年龄构成.通过调整模型中有关参数及输入的条件,定量地分析了"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生两胎"这一政策将在未来15年内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所建模型有很好的移植性,理论上来讲可推测很长一段时期内任一年的年龄结构,并可通过调整参量定量分析一部分人口政策及社会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可供有关研究及政策制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北京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大区域视角、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和综合性新城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强人口调控。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种种举动激起了中国空前强烈的反应,中国学界、媒体和民众对新加坡的关注和愤怒甚至一度超过了对菲律宾这一"南海仲裁案"的直接挑起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也许是因为新加坡75%的人口是华人,很多中国人对新在敏感问题上采取并不偏向于中国的立场难以接受,觉得新就算不愿替中国说话,至少也应保持中立。甚至有中国学者主张,既然新加坡对中国不客气,那中国也没必要太照顾新,应当采取措施让新"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与未来:中国的人口与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的课题研究,本文讨论了1949~2000年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研究认为,中国人口与粮食的关系,不仅过去和现在十分紧张,而且在未来的四五十年内也仍是棘手的问题。据测算中国粮食的最大可能生产量为8.3亿吨,按人均消费粮食500kg计算,极限人口承载量为16.6亿人。这应是中国人口控制的最后界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知识化是农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建国以来,农民知识化进程经历了兴起、转向、回归、平稳和拓展五个时期。从演进逻辑来看,农民知识化政策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目标、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完善扩展的。以此为依据,可以窥视到未来中国农民知识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农民非农化问题,既迎合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又顺应亿万农民世世代代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中国,农民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民非农化进程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为了研究中国的农民非农化障碍及其对策,首先就要了解农民非农化的定义、中国农民非农化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1.农民非农化的现实基础从目前农民的收入构成上看,虽然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4年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人口和产业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1)中国及四大地区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其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东、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域"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指数和耦合协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省域耦合度空间趋于一体化;另一方面,耦合协调的省份逐渐增多,且其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日益加速,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均居各国之首,形成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严峻之势。文章总结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高、经济发达地区高发、弱势道路使用者伤亡严重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口、文化、经济、交通及管理等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对策,诸如在交通管理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交通安全"融入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管理之中等。  相似文献   

17.
言论     
"要把人口结构问题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1月19日在国家人口计生委及所属机构考察,指出要继续关注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特别是对人口出生性别比长期偏高的问题、老龄化问题要抓紧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福建省各县(市、区)2005年和2014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不一致性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地理格局,并有围绕沿海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县域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不断趋向于协调,表现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不一致的县域逐渐向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型转变;从人口与经济的动态关联上看,Moran’s I由2005年的0.422降为2014年0.374,表明不一致性指数较高(较低)县域在空间上集聚程度减弱,但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以"高-高"型集聚区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9.
《工程与建设》2013,(3):429
作为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而由此催生的"城中村"、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不能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12,(3):56
正竞争力的另一面,与中国面临同样问题中国与印度的对比,已经无数次在中外报刊、书作中被提及,201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又以"龙与象之争"为题,进行了大篇幅讨论,实在是一个俗套但有深意的话题。占据全球70亿人口40%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却各行其是,正如印度记者帕拉维·艾雅尔所言:"文化上的鸿沟无法跨越,互不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