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证体系是3G与WLAN融合网络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在研究分析EAP/SIM认证协议基础上,对EAP/SIM认证协议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共享密钥加双向认证过程.改进后的EAP/SIM认证协议在安全性上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2.
无线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是限制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在认证服务器中部署EAP认证子系统.Radiu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AAA协议,提供用户的认证,授权和计费服务.基于EAP协议,可以在Radius服务器上支持多种不同安全性能的身份验证方法.在Radius服务器上设计了一种EAP认证子系统,该系统支持EAP-MD5、EAP-MSCHAPv2、EAP-TLS、EAP-TTLS、EAP-PEAP五种认证方法,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
无线局域网开放的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使其安全性问题比有线网络更为严重。文章对 WLAN中的安全认证技术进行了小结,按照认证协议层次自下而上研究了基于端口控制的 802.1X协议的体系结构、EAP可扩展认证协议,并分析和比较了常用的六种EAP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状态机的802.1X协议攻击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02.1X协议存在一定漏洞且易受重放、拒绝服务等攻击,结合802.1X协议的认证过程,抽象出802.1X协议认证的状态转移过程,同时针对802.1X协议的功能性攻击,构造出一套攻击状态转移机制:分析802.11报文和基于局域网的扩展认证协议(EAPOL)/扩展认证协议(EAP)报文的结构;剔除出重传的报文,逐个字段解析出关键字并存入链表中;将根据EAPOL/EAP报文格式取得检测所需的EAP报文存入缓存.据此,设计出基于状态机的802.1X的攻击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组网环境下的重放/DoS等802.1X功能性攻击能够得到准确的检测,并具有有效、统一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IEEE802.1x协议的起源、体系结构、技术特点等,指出了需要认证的端口有受控和非受控两种状态,没有通过认证前,只有EAP报文可以通过端口到达认证服务器,认证通过后,其他数据报文才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6.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问题已日渐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中,认证机制是安全机制的重要内容。无线局域网采用IEEE802.1x认证协议。本文针对IEEE802.1x/EAP—TLS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协议的改进方案,在现有认证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对客户端STA和接入点AP之间的双向认证.从而提高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物理层认证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身份认证方式,它将身份认证信息包含在物理层的无线通信信号中,从而在物理层实现身份认证.该技术一方面能够实现身份认证对上层协议的透明化,降低上层协议的开销;另一方面能避开针对上层协议的身份认证攻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文中介绍了物理层认证的两项关键技术——射频指纹和射频水印,为现有文献中提出的技术方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讨论了现有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桌面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属性可能存在泄漏。针对此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个远程桌面认证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远程桌面认证协议ZPBRDAP。该协议包括属性注册协议(AR协议)与身份认证协议(IA协议),在不暴露用户身份属性的同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最后,分析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协议效率,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EAP协议与Diameter协议的基础上,为解决分布式认证系统节点间会话一致性的问题,以及尽可能减少服务节点数量改变时产生的会话迁移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的加权负载均衡算法(MOLB)。该算法使用散列法、虚拟节点和红黑树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客户端请求在服务节点间的合理分布。Diameter网络环境中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较小的负载均衡度和会话破坏度以及较低的会话破坏分布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采用基于证书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与采用基于身份认证方式的网络用户之间相互认证的问题,利用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码等技术,首先构造一个认证链路模型下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然后设计消息认证器把该协议转换成非认证链路模型下的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协议,并对该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实现了不同认证方式的信任域中用户间的认证、密钥协商以及密钥更新,并在Canetti-Krawczyk(CK)模型下满足安全属性需求.此外,该协议仅需4次通信即可完成,且扩展性好,为不同认证机制的网络用户间认证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保证终端、接入交换路由器和认证中心的安全,本文提出了一体化网络中可证明安全的三方认证协议.该协议实现了终端和认证中心之间及接入交换路由器和认证中心之间的相互认证,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非授权终端接入网络,还可以防止伪造的认证中心和接入交换路由器对终端的欺骗.在BR扩展模型下,可证明该协议是安全的.通过性能分析得出,协议具有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个统一认证系统,对网络用户实行统一管理、认证和授权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介绍了统一认证模型类型以及用于存放认证信息的LDAP目录服务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基于LDAP协议的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在统一认证的过程中,应用不同访问模式和传输技术,通过多模型融合方式实现了邮件服务、互联网访问控制、VPN服务等典型应用的统一认证服务,并将该系统模式推广到校内的一些专用网络应用中,为后续的一站式认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项顺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93-5495
对于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服务器泄漏伪装攻击,提出一个针对该攻击的两方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所提出的协议中,用户保存自己的口令明文,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明文的验证值,用户和服务器之间通过身份标识和含有口令验证值的信息来认证对方。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远程桌面协议RDP中单向认证机制存在的安全隐患,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计算难题的认证机制,该机制通过使用椭圆曲线算法ECC替代原协议中的RSA算法,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双向认证,简化了密钥的计算过程,保障了数据的安全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不仅提高了协议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认证协议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活体指纹的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并运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除形式化分析外,还从安全性和执行效率方面对该协议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的双方完成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保证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实体间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是电子支付协议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身份认证协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Ren-Junn Hwang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虽然他利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但通过几个模拟攻击过程,依然可以发现该协议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和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协议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最后将改进后的协议应用于Yong Zhao提出的电子支付协议中,弥补了该支付协议中用户和仲裁机构没有身份认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认证协议要求,提出了一个基于活体指纹的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并运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除形式化分析外,还从安全性和执行效率方面对该协议进行了定性分析,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够使网络上的双方完成双向认证,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保证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陈明  王丽杨 《科技信息》2009,(11):40-41
本文介绍了RADIUS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运作模式,以该协议为基础结合网络计费里对用户认证方面的需求,分析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应用RADIUS认证所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程多明  霍成义  郑邦毅 《甘肃科技》2009,25(22):37-38,12
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是通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几个经典的网络安全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的若干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廖龙  陈洪霖 《科技资讯》2006,(31):70-71
首先介绍了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并利用END-TO-END和HOP-BY-HOP的分类方法,对基于SIP上的安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安全机制中的缺陷,最后,根据SIP协议简单、开放、可扩展的特点,针对HTTP摘要鉴别和S/MIME认证机制中各自在安全认证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HTTP摘要鉴别和S/MIME上的混合安全认证机制。利用该认证机制,可以很好的实现SIP会话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