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0 引言所谓“时空观”,就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性质所持的看法。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牛顿)时空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概念。然而,这两种时空观在对时间和空间所持的看法上却存在着思想联系。关于这个问题各《大学物理学》教科书中都及少涉及。更未见有专门讨论。致使学生只知道两种时空在“时空”看法上的区别的一面,而不懂得其间还  相似文献   

2.
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之一,所撰《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古代史学史上名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他针对东汉一代的史实,发表了很多史论。(据今本《后汉书》看来,共有序、论、赞二百一十四篇。)这些史论,集中反映了范晔对东汉一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看法,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因此,对《后汉书》的史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后汉书》这部史学名著和它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经典释文》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陆德明撰《经典释文》综述经学传授源流 ,阐明古今训义兼辩之宗旨 ,实为汉魏六朝以来研究古汉语形音义的总汇。针对历代对是书成书时间的不同看法 ,笔者试推断此书最后成书于唐初。  相似文献   

4.
针对时空显著性框架的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切波融合的时空显著性检测算法。先获取视频帧的空间和时间显著图,再分别对空间和时间显著图进行剪切波分解,获取系数。采用一定的机制融合对应的剪切波系数和尺度系数,通过剪切波逆变换,得到综合显著图,实现了视频的时空显著性检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利用空间和时间显著图提供的信息,对显著对象内部区域的标注能力更强,同时对空间和时间显著图携带的噪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可以被划分的连续体,时空概念具有开放性、隐喻性、精确性和模糊性.英汉民族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不同,因此各自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化方式也就不同.这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得英汉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划分方式各异,对时空的标识和对时空概念的表达形式不同,译者在进行时空概念和时空关系的转换时,可采用“顺译“、“增补“、“具体化“、“概略化“、“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使译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原文实现等值.  相似文献   

6.
空间资源调度问题在满足时间和空间资源约束的前提下,追求项目工期最短以及空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针对该问题对空间资源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在配置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基于人工蜂群的时空资源受限项目调度算法。对不同规模的问题实例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优的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独辟蹊径,采用追忆的方式表现时空,空间成了一块块碎片,而时间则被赋予了毁坏和拯救的双重力量,两者在追忆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无意识记忆,从意识深处唤起既不可再现、客观上又无法逆转的时空,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永恒的感觉,时间在空间里复活。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是一部恢弘的古典文学理论名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评诗论文,深从六艺,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内容极其丰富,以今人观点看可以涉及文学的许多部门,如文体论、创作论、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论、美学理论、修辞学理论以及南朝以前的文学史论等。从不同角度,都可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对于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要深刻探讨和认识清楚,并非易事,近代学者已多有探索和讨论.本文拟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上,对其中几个问题,试再补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纲”《尚书·盘庚》云…  相似文献   

9.
正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日宙。宇即为空间,宙即为时间。时空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所在。然而,时空的本质是什么?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感知空间有3个方向:前后,左右和上下。物理学被认为是刻画物质在时空背景下各种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很多物理规律和空间维度的数目息息相关。比如,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正式发表了他的引力理论:"宇宙中每个质点都以一种力吸引着其  相似文献   

10.
《建康实录》释词方一新唐许嵩撰《建康实录》二十卷,是一部记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的著名史籍。它主要取材于《三国志·吴志》、《晋书》、裴子野《宋略j、《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朝或准六朝史乘,保存了一批魏晋南北朝语词,值得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了六朝文论在批评态度与批评方法两方面与当下文学批评的不同,指出运用六朝文论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对排球比赛中的成功拦网实质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在拦网的分析时空、争夺时空、反限制时空3个过程中,分析时空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排球意识的范畴;争夺时空过程空间是关键因素;反限制时空过程时间是关键因素。排球成功拦网的实质是一种守方对时间、空间和球的三维反限制,它包含着拦网队员与进攻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意识对抗、心理对抗和身体素质的对抗。  相似文献   

13.
《潍坊学院学报》2015,(3):113-115
<正>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李宗刚教授的专著《中国当代文学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史论》)显然并非一部大学讲堂上司空见惯、体系严整、座次分明的文学史著作,而是有意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重在表述自己的沉思卓见,是在胸有全局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意选择的重点观照。仔细阅读以后,我们会发现《史论》,这部37万字的著  相似文献   

14.
奇异时空     
物理定律都是用空间、时间和物质来表达的。在曲率为无穷大的奇异时空内,通常的时空概念就失去意义,物理定律也就失效。本文试图对奇异时空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对场方程的奇异性给以一定的物理涵义,并从量子论的观点,对黑洞热力学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对排球比赛中的成功拦网实质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在拦网的分析时空、争夺时空、反限制时空3个过程中,分析时空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排球意识的范畴;争夺时空过程空间是关键因素;反限制时空过程时间是关键因素.排球成功拦网的实质是一种守方对时间、空间和球的三维反限制,它包含着拦网队员与进攻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意识对抗、心理对抗和身体素质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运用时空观分析排球成功拦网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对排球比赛中的成功拦网实质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在拦网的分析时空、争夺时空、反限制时空3个过程中,分析时空过程是一种心理过程,属于排球意识的范畴;争夺时空过程空间是关键因素;反限制时空过程时间是关键因素.排球成功拦网的实质是一种守方对时间、空间和球的三维反限制,它包含着拦网队员与进攻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意识对抗、心理对抗和身体素质的对抗.  相似文献   

17.
动作识别是机器视觉领域的基础应用之一,目前动作识别算法多数基于单帧图像特征或简单综合时间维度特征和空间维度特征,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特征表达能力.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时空特征融合方法,将时空金字塔中引入加权策略,有机地将2个维度的特征融合在一起,打破空间维度特征上的局限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时空加权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可有效提高动作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理解纳博科夫小说世界的关键词.作家在早年的流亡生活中对时间、死亡、记忆的思索集中体现在《斩首之邀》中.他发展了柏格森“绵延”的心理时间,形成了“纯粹时间”的观念,并提出“时间之狱”的理论.移居美国后中年的纳博科夫在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内对时空与叙事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和大胆的技巧创新,《洛丽塔》是时间空间化的实验典范.晚年作家移居瑞士,对艺术与人生的形而上思考浓缩在《梦锁危情》的超验永恒的“彼岸世界”中.流离一生的纳博科夫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求心灵的家园、精神的自由.“时间”最终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成为艺术的永恒.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考察了《诗经》中时间、空间、时空交织的具体表现形态 ,归纳出常式和变式两种表现形态 ,其中变式表现形态又包含了象征手法、心理时空、转换时空等方式。以上表现既服从于《诗经》具体诗篇的叙事或抒情的需要 ,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复线性空间加权范数的时空相关K分布杂波建模及仿真方法.该方法利用经典的零记忆非线性变换(ZMNL)法或球不变随机过程(SIRP)方法,生成时间相关的杂波序列,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线性变换矩阵,使一维的杂波转换成满足一定性质的二维序列,通过求解离散复线性空间加权范数最小值,对二维序列进行迭代修正并得到时空相关的杂波序列.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该二维序列满足时空二维杂波的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及幅度特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