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离散变频软起动方法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了不同触发方式对分频电压基波相位的影响,并分析了各离散频段的选取及切换过程.为了减小谐波、优化输出波形,引入了等效正弦触发控制,其总谐波失真(THD)降为191.57%.考虑到功率因数角的影响,采用了触发角和功率因数角协同控制策略,保证起动的平稳,使起动电流有效值小于软起动时的有效值.通过基于dsPIC的软起动器驱动感应电机的实验平台,验证了研究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级变频高转矩软起动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三相感应电动机分级变频软起动的控制方法,并采用三相电路对称分量法对各种组合的三相电源系统进行优选,进而提出了电机分级变频起动产生最大转矩的三相电源最优组合方式.在理论分析与仿真的基础上,完成了以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微处理器的分级变频高转矩软起动器的实验研究.实践表明,基于分级变频理论的软起动器能使电机以高转矩和较小起动电流平滑起动,且控制简单.负载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这种分级变频高转矩软起动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的电动机转矩控制的软启动器.该软起动器根据定子磁链估算电动机转矩,并根据所估算的值实现电动机转矩斜坡控制的软起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该软起动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定子磁链转矩估计的软起动控制方法可行,并且该启动方式能达到了预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工作模式的多样性带来模式之间切换及协调控制等问题,研究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切换及协调控制技术,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切换协调控制问题的产生机理,从发动机转矩参数实时获取、建模工具、控制策略、试验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切换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了动力切换协调控制的具体控制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能够反映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切换瞬态特性的整车动力学建模;基于模型预测的电动机转矩补偿控制技术;动力切换及协调控制的试验研究;动力切换时的瞬态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分频控制方法在中高压系统HAPF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2种适用于中高压系统的并联型混合有源滤波器的通用电气膜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这种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特点,提出了基于d-q变换的谐波电流分频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为抑制直流侧电压的波动乃至抬升现象,提出了通过在基波谐振支路添加适当容性阻抗使直流侧电容能够和电网交换能量,然后结合基于基波电流闭环调节的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实验及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分频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并联型混合有源滤波器在中高压系统下的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6.
液压机械传动装置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MT)模式切换过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HMT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HMT模式切换原理分析和切换过程模型建立,制定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式切换机构转矩和液压调速系统排量比调节的滚动协调控制策略;以减小HMT输出转速误差和车辆冲击度为目标,设计了具有状态约束的滚动协调控制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滚动协调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减小模式切换过程输出转矩、转速波动,动载荷降低32.9%,冲击度减小37.31%,模式切换时间减少0.28s,且排量比调节使得模式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基本保持一致,对模式切换过程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切换品质得到较大提高。研究结果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达  罗耀华 《应用科技》2007,34(6):26-29
电动机软起动方式是一种无级的调节电动机定子端电压的方法,可抑制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并能缓解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电压降落问题.但一般的软起动方式是开环控制方式,故在电动机起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磁转矩和电流脉动问题.这里提出一种采用功率因数角作为反馈信号的软起动过程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使电动机起动过程中的电磁转矩和电流脉动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伴随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由于离合器的动作复杂,在模式切换时极易产生转矩的巨大波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对切换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依据发动机、电机和离合器等所处状态不同,将切换过程分为发动机起动、转速同步和转矩突变3个阶段。综合考虑到各阶段控制目标的不同,分别设计了基于开关控制的发动机起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转速同步和基于电机补偿发动机转矩突变的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和搭建的试验平台,对3种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协调控制策略后,整车冲击度降低了68%,有效改善了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刮板输送机变频驱动中.研究了刮板输送机传动系统的构成和负载特性,对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对其低转速转矩脉冲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构建了基于SVPWM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模型,利用Simulink对此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SVPWM技术能够弥补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下低速转矩脉冲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类离散时滞混沌神经网络,研究其基于混杂脉冲切换控制的镇定问题.利用切换Lyapunov函数方法和S过程技巧,得到了受控的神经网络的指数稳定判据.该结果反映了脉冲控制和切换控制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离散时滞Hopfield混沌神经网络例子表明了所给镇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恒压频比的分级变频方法,通过有规律地开通或者关断工频电源,获得可调的电压频率和幅值.分频后的三相电压组合很多,为了获得平滑上升且足够大的起动转矩,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上述电压组合中的基波电压的幅值和初始相位,按照恒压频比策略进行控制,然后逐步提高频率并起动电机,进行仿真并搭建基于单片机的实验电路.主电路由3对反并...  相似文献   

12.
在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零低速运行控制中,多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法跟踪位置信息,这将造成转矩波动和时滞问题.结合滑模速度控制和高频方波信号注入,提出一种无滤波器的转子位置辨识方法.通过将方波信号频率提升至逆变器开关频率,利用基波信号周期远小于高频注入信号周期的特点,在单次高频信号注入周期内,通过两次电流采样,避免了使用传统高频信号注入中的信号分离,同时去掉滤波器,有效提高系统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频信号注入法相比,该方法能实现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下高精度的低速运行,且具有良好的稳态特性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中存在的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问题,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链坐标系中电压和磁链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并采用注入高频信号的方法来估计电机的转速和位置。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该控制方法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减小电机的磁链和转矩脉动,高频信号注入法可以准确估计出电机的转速和位置,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较大脉动转矩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以减小转矩脉动为目标引入模糊逻辑思想,将磁链偏差和磁链偏差的变化率进行了合理的模糊分级,模糊调节选择电压矢量和反电压矢量作用时间.这种方法可以保持恒定的开关频率并有效地减小转矩脉动.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无速度传感器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无速度传感器方案.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双馈电机无速度传感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转子力矩电流反馈机制的双馈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案以实现高性能低成本双馈电机调速系统。该方案通过测量转子侧电压和电流,实时计算出电机转子力矩分量,通过与电机给定转子力矩电流分量比较,得出转差频率的补偿值,并用于矢量控制系统。该方案计算工作量较小,且仅需测量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作为反馈量。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控制方式的工作机理,与传统矢量控制系统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式感应电机的软起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应电机采用传统的硬起动会给定子的转矩和电流带来较大冲击,故需研究电机的软起动过程.用混合变量改进方法建立感应电机模型,通过控制单元,在主电路拓扑的变化下,采用双向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机软起动.该过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电机起动时定子电流和转矩变化情况.该过程启动电流小,起停过渡自然,节能效果好.通过调节启动转矩,启动中可以实现低速启动、频繁启动和软停止,而且损耗小,控制精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中低速运行时存在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固定开关频率的电流预测控制策略,以提高电流动态跟踪能力,实现电机恒转速控制.根据电磁关系估算当前控制周期内绕组施加正压、负压和零压时电流斜率,预测当前周期电压占空比,实现对绕组电流的精确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该电流预测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性能,在低速情况下能很好跟踪参考电流,较好地抑制了电机的转矩脉动和电磁噪声.  相似文献   

18.
根据磁阻效应产生电磁转矩的机理,提出开关磁阻起动/发电机相电流斩波和角度位置控制方法,通过调节相电流斩波限及关断延时、相绕组开通励磁开关断续流相对位置,就可控制起动转矩和发电电压,不同控制参数的数值仿真分析和样机实测表明:对于低速起动状态,相电流斩波限配合固定关断延时可实现有效的恒转矩起努控制;对于高速起动状态,相电流斩波限配合固定关断延时可实现有效的恒转矩起努控制;对于调整起努状态,调节相绕组开通及关断位置角可可实现恒功率起动控制;对于发电状态,依据原动机转速和负载变化的具体情况,同时或单独调节相电流斩波限及相绕组开通、关断的位置角,可有效提高发电机稳态发电品质和动态瞬变特性。  相似文献   

19.
PWM(Pulse-Width-Modulation)变换电路中,可控开关在每次通断过程中要承受高的开关压力与高的开关损耗,而且该功耗会随着PWM开关频率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减小开关损耗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软开关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最新的电路拓扑结构,采用综合零电压技术与零电流技术的软开关技术,应用于升压式PWM变换电路,使PWM变换电路的开关,既能在零电压下实现开通,又能在零电流下实现关断,从而大大减小开关损耗,可显著地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同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控制电路,不仅电路结构简单,而且容易保证三路开关信号的时序关系(输入一路波形,同时输出三路波形,控制三个开关管).输出波形完全能反映输入波形的变化.该设计思想对PWM变换电路的进一步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