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教师的批评教育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落实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必须厘清教育惩戒权与体罚的法律边界。从法理上探讨,教师的教育权是职务行为,教育惩戒权应赋予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因而,教育惩戒应置于学校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教育惩戒制度。教育惩戒制度是法律赋予学校的,通过规范的、可以预知的、适度的处罚,使违规学生受到身体上可以承受的痛苦,以警示其改正不良习惯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因教师过度惩戒所致之学生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因教师放任不管所致之学生伤害案件也时有发生。同样,在高校教师惩戒滥用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老师究竟该不该管学生?应该管到什么程度?这是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留给全体教师的困惑。以法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教师惩戒权问题,借鉴经济学中的希克斯改进理论论证通过制度化的方法来解决当前教师惩戒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教师惩戒权的相关规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建筑侵害相邻建筑的采光权是一类特殊的采光权侵害类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受害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通过完善《行政许可法》,引入行政许可中保留第三人利益原则,规范行政机关信息公开行为。保障相邻建筑权利人对周围环境变化的知情自由和知情权利,可将行政许可建筑侵权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变事后诉讼为事先预防,有效实现对采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教师惩戒权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但受社会舆论、教师素质以及法律不健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惩戒权出现了滥用和不作为两种极端的形式。要实现真正的教师惩戒权,需要加快相关教育法律的制定,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改善全社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是否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学术争论和理论探究尚不见定论,相关政策法律也未见落地的背景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在有效解决宅基地作为承载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制度设计与现实背景下,实现其财产性价值要求矛盾的一项制度创新。其政策意蕴和目的就是在既存的两权分置框架体系下,通过内部的制度创设实现宅基地利用主体的开放性,以有效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资源。但是,这一政策在实践运行中面临着所有权权能缺失、资格权范围确定和认定依据不健全、使用权权能实现不畅的矛盾和困境。为此,要确保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有序运行并实现其政策目标,应立法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及其法律地位,赋予其完整的所有权权能;坚持集体自治与国家立法相结合的做法,严格落实宅基地的资格权;借鉴城市商品房运作的规则和经验,合理设置"三权分置"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权能规则,同时应建立合理的存量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以体现宅基地资格权和所有权的权能价值。  相似文献   

7.
田素格 《科技资讯》2011,(34):225-225
《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强制法》并称为"行政法典三部曲"。前两部法律早已实施多年《,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行政权力的限制、公民权利的保障构成了更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本文通过归纳分析《行政强制法》中关于对行政强制相对人知情权保护的规定,以期提高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中对相对人权益的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行政强制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惩戒权"和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教权"并存是一个长期存在却深刻影响高校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教育利益、教师职业发展及师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师惩戒权与学生评教权应是平等主体间享有的正当权利。教师惩戒权须在教学过程中行使,对违规离开教学活动场所、违反基本教学规范、扰乱教学正常秩序、行为有违基本道德等行为的学生有权采取训斥、写检讨、扣分等惩戒措施,但惩戒权的使用应适度且合理,行使时应当尊重学生人格权;学生评教内容不能任意拓展,且应当尊重教师人格,当发生学生放弃评教的情形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与评教,而不是利用其行政管理公权力强制学生参与评教。只有当这两种权利在冲突中不断寻求平衡时,才有利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9.
2011年《行政强制法》的颁行,直接规定了行政机关“执行罚”“代履行”“立即代履行”等间接强制执行权,体现了逐步扩大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改革方向。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权限不足、权力配置错位、行政权与司法权界定不清、司法强制执行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重构是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难题。基于此,构建“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执行权”来彻底解决如上各项制度缺陷和难题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行政强制法》的颁行,直接规定了行政机关“执行罚”“代履行”“立即代履行”等间接强制执行权,体现了逐步扩大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改革方向。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权限不足、权力配置错位、行政权与司法权界定不清、司法强制执行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重构是当前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难题。基于此,构建“相对集中行政强制执行权”来彻底解决如上各项制度缺陷和难题的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推动了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合法化进程,但是有关教师惩戒行为的研究以及地方立法在总体上呈现出失范性的特征。通过统一界定既有的体罚概念,确立惩戒行为的决定主体、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统一规定惩戒相关程序和惩戒措施评价标准,研究与创新教育惩戒中的特色机制有利于实现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我国学术共同体的潜在力量,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学术道德缺失产生的教育根源在于缺乏明确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不受重视,教师的教育作用不到位和监督惩戒不力等。因此,必须制定明确的学术规范,开展全方位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行政法上,"公营造物"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提供特定社会服务的行政机构。德国公立大学是"公营造物"的一种典型类型。根据公营造物理论,德国公立大学实施国家监督与大学自治,高校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权利保障下的特别权力关系,学校内部规则的制定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德国高校"公营造物"管理模式,对于厘清中国高校的法律地位及规范高校内部规则制定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李蕾 《科技信息》2006,(1):76-77
行政听证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做出重大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决定之前,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然后根据双方质证、核实的材料做出行政决定的一种程序。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 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多年的听证实践证明, 听证制度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陈述申辩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防止和减少错误发生;有力地体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了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法国与德国相关制度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机关内部规则对行政裁量进行规定的现状,认为我国指导行政裁量的行政机关内部规则的法律定位属于内部、抽象行政行为,提出了行政机关内部规则制定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汪博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156-156
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扩大高校自主权改革的进行,高校自主行使决定权的范围不断扩大,惩戒学生拥有的自由裁量权也不断扩大。在我国,学校行使惩戒权的行为失范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因其受教育权受到学校惩戒行为的影响而与学校对簿公堂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因而,重新审视高校惩戒学生行为不仅保护了作为相对弱势群体的学生的切身利益,确保了高校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也提高了我国高校教育科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方试图通过对学校法律地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多重性,为教育行政机关对学校的管理和处理涉及学校的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作为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权利基础,用能权的法律属性直接影响用能权的创设、交易和撤销等法律问题。然而,对于用能权的法律属性,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学界也未达成共识。用能权的法律属性不明,用能权及其交易制度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用能权的法律属性有物权说和非物权说,但上述学说观点,均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发现用能权的特点符合无形财产权的特征;用能权被纳入无形财产权体系的根由在于用能权指标的非物质性;无形财产权体系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用能权的纳入提供了理论可行性与实践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白宏强  姚瑶 《科技信息》2009,(23):292-293
在火热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今天,惩戒教育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学校及教师面对80后、90后"可乐"一代的自私、脆弱、动手能力差等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个性缺陷问题和一些问题学生的无知无畏,只能束手无策。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和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将惩戒教育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体罚混为一谈,陷入了惩戒教育的误区。本文旨在澄清惩戒教育的误区,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惩戒教育的法律法规,为惩戒教育正名,使惩戒教育有合法的地位,使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教育有法可依,并发挥它应有的积极性,为培养人格健全的新一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