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乱糟糟"的欧洲张敏:随着暑期旅游高峰的结束,大家的旅游观感也纷纷通过各种媒介发表,手机微信群、朋友圈里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更是不断,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表达对欧洲社会治安状况的不满。近些年来,说起欧洲、尤其是南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苏州市吴中区提出了"打造吴中新城、做美太湖山水"的发展战略,全力唱响"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对环太湖山水人文资源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和吴地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培育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一务适合苏州吴中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长汀县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近年通过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汀作为古汀州府的驻地,有着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有着"客家首府"的美誉,当地以振兴传统文化为契机,擦亮"客家首府"的旅游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该文以长汀客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展开系列走访调研,分析制约长汀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因素,为长汀县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成都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旅游建设的新形态和"文化旅游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从成都市宏观发展规划的高度提出了如何培育和发展成都文化旅游创意业的实战对策,以此来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腾飞.  相似文献   

5.
试论"乡村旅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主要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内容,认为它应该包括:第一、农业旅游;第二、民俗民情与乡村建筑旅游;第三、乡村文化旅游.并对每个内容进行了细分.最后指出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态旅游",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进行的旅游.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旅游活动也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综合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也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从而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为例,在对萧县书画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萧县旅游主打"书画牌",走产业化、合作化道路等书画旅游开发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怂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走向融合发展,开发宜春的禅宗文化旅游势在必行。通过实施旅游区域整体规划策略、"禅文化+"融合发展策略和禅宗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将宜春打造成为"禅宗圣地"和"中国禅都",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宜春旅游体验,进一步促进宜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据图们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系统布局现状,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了图们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即一个中心点、一条发展轴、两大旅游增长极、三大联动区域的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当前的旅游开发研究多侧重于生态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长白山又是满族文化的"圣山",人文旅游资源异彩纷呈,而基于满族文化开发和满族文化旅游区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使长白山旅游陷入看完天池就回家的"旅长游短"困难境地.据此,必须将满族文化注入到长白山的自然神韵中,以满族发祥圣地长白山为地域文化核心,通过对满族文化节点地建设,旅游精品路线设计,旅游区文化资源分区重组,实现协同打造、合力推介满族文化旅游休闲区,构建"林海雪原长白山、满族风情第一山"的旅游知名品牌,让长白山名扬世界.  相似文献   

11.
陇山地区文化认同的基础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医发祥地、陕甘宁边区,具有合力建构祖脉文化旅游型城市圈的条件、设立陇山祖脉文化旅游节的愿景、融入陕西打造旅游线路的需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为建构祖脉文化旅游型城市圈,联合举办陇山祖脉文化旅游节,探索推行陇山旅游"一票通"。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的差异性是旅游者产生旅游需求引起旅游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寻求文化、购买文化、体验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人们通过旅游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民俗,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带了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旅游消费就是文化消费。而文化赋予了旅游活动的灵魂",山有仙则灵,水有龙则灵"任何一个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产品,如果没有文化的渊源,都显得黯然失色,没有活力,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旅游活动更有吸引力。本文立足于河南省旅游资源本身的优势和特点,分析了旅游资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河南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它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绿色奥运"理念入手,分析绿色奥运在生态旅游产品、文化、环境等方面对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生态体育旅游产品、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是安徽省建立"旅游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皖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多元性、差异性、民族性特色,基于经济全球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从文化异质性视角出发,围绕入境旅游发展,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与国内热点入境旅游目的地进行比较,提出其国际化战略构想:凸显文化特质,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走向世界;加强旅游联合,优化国际旅游路线,发挥热点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旅游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南阳市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市"城市-旅游一体化"、"培育综合吸引力"、"文化强心、山水带面"、"城河互动、内外驱动"、"提升服务、强化集散"的旅游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心、一带、两圈"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其发展思路,旨在指导南阳市区旅游业科学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中阐述了乐都县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并从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旅游品牌几方面分析,提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乐都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升旅游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提出了"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促进罗平旅游的抓手;旅游文化建设,是罗平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旅游文学的研究、开发、整理、创作,是罗平旅游文化内涵发展的重要方式。一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或者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发展性,因而,文化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系统性工程。旅游与文化自古以来都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中国文化素来就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传统,游山玩水,其实就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文化性.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是载体,文化是灵魂.以信阳市商城县为例,将"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开发理念融入到实践中,推动了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邹兵 《工程与建设》2011,25(3):317-318,412
黄山市具有旅游、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风景秀丽山水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城市、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该文从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等方面,探讨黄山城乡规划设计导向与原则,以促进黄山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休闲旅游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CNKI研究平台,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中国"文化休闲旅游"研究的历程、特点及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对"文化休闲旅游"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出现,历时短、起步晚、发展缓,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概念,休闲文化性和文化休闲性相兼容,试图从文化角度诠释休闲旅游的本质及由此延伸的文化意蕴,且以文化休闲性研究居多,缺少休闲文化性研究,今后用文化休闲旅游统一定义、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并举、文化给旅游带来的深层次影响等应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