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介绍了其饱和吸收特性,并从速率方程出发分析了Cr4 :YAG运转在调Q、锁模的条件,给出了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光强的数值大小,得到如下结论:当入射光较弱,功率密度不足以使激发态饱和,Cr4 :YAG仅仅起到调Q的作用;当入射光很强,激光腔内的功率较高的时候,激发态吸收饱和,满足被动锁模的条件,可以实现被动锁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其饱和吸收特性,并从速率方程出发分析了Gr^4+:YAG运转在调Q、锁模的条件,给出了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光强的数值大小,得到如下结论:当入射光较弱,功率密度不足以使激发态饱和,Gr^4+:YAG仅仅起到调Q的作用;当入射光很强,激光腔内的功率较高的时候,激发态吸收饱和,满足被动锁模的条件,可以实现被动锁模.  相似文献   

3.
理论分析LiF:F~-_2色心晶体的能级结构,计算其激发态吸收的饱和光强,指出基态恢复时间为纳秒量级的LiF实现被动锁模的可能性.利用对撞增强腔Nd:YAG激光器实现LiF晶体的锁模激光输出,获得平均能量为11.8mJ,稳定性大于98%的锁模单脉冲序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LD泵浦Nd:YVO4/Cr4 :YAG调Q锁模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得到了如下结论:腔长较短时只能实现调Q脉冲激光输出,其峰值功率随泵浦功率成近似线性增加;当腔长增加到足够大时可实现稳定的被动调Q锁模激光脉冲输出,与调Q激光脉冲比较峰值功率得到很大提高;脉冲LD泵浦时,锁模脉冲激光输出平均功率减小,锁模脉冲峰值功率远大于连续泵浦锁模脉冲的峰值功率,谐振腔稳定区变宽.  相似文献   

5.
分析Cr4+∶YAG晶体对1.06μ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特性.从速率方程出发,导出基态和第一激光态反转Cr4+粒子数密度的变化率、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光强.由此得出Cr4+∶YAG的第一激光发态的饱和吸收只能实现调Q,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吸收可以导致锁模.在同一台脉冲式Nd∶YAG激光器中用Cr4+∶YAG晶体作为可饱和吸收体.改变腔长和其它实验条件,既可实现被动调Q运转,得到脉宽20ns、能量125mJ的巨脉冲输出;又可实现被动锁模运转,得到脉宽190ps、能量35mJ的锁模脉冲序列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研究了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饱和吸收体,Nd:YAG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激光器连续光(CW)和调Q锁模(QML)运转平均输出斜效率分别为35.7%和14.9%。实验得到的调Q包络重复频率在45.2~128.8 kHz范围内变化。最短调Q包络脉冲宽度为95 ns,仅包含10个锁模脉冲。最高调Q包络单脉冲能量和锁模脉冲单脉冲能量分别为14.6和1.31 μJ。锁模脉冲宽度约为461 ps,相应的最高峰值功率为2.84 kW。  相似文献   

7.
基于Nd:YAG/V:YAG键合晶体,在连续和准连续LD端面泵浦条件下,研究了输出波长1 338 nm的被动调Q微片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在连续泵浦条件下,最大的输出功率为0.73 W,此时得到稳定的调Q脉冲输出,脉冲宽度为139 ns。在准连续泵浦下,获得了被动锁模调Q激光输出,输出的最大功率为1.01 W,对应的脉冲宽度为80 ns,其中的锁模系列单脉冲宽度约为70 ps。实验结果表明,Nd:YAG/V:YAG键合晶体有利于获得高功率紧凑的1 338 nm脉冲激光输出,同时准连续泵浦能有效地降低激光晶体的热效应从而获得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8.
实验上研究了高透过率下LiF:F_2~-色心晶体调Q Nd:YAG激光器的单脉冲工作区和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高透过率下单脉冲区显著变小,调Q脉冲的脉宽变宽,双纵模调制几率显著增加。实验证实LiF:F_2~-晶体不适用于被动锁模。  相似文献   

9.
Cr^4+:YAG被动调Q与被动锁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Cr^4+:YAG晶体对1.06μ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特性。从速率方程出发,导出基态和第一激光态反转Cr^4+粒子数密度的变化率,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光强,由此得出Cr^4+:YAG的第一激光发态的饱和吸收只能实现调Q,而第二激发态的饱和吸收可以导致锁模。在同一台脉冲式Nd;YAG激光器中用Cr^4+;YAG晶体作为可饱和吸收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7.5 cm的直腔,对LD泵浦的Nd:YVO4/Cr4+:YAG被动调Q激光器的脉冲性能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采用两块不同透过率的输出镜和两块不同小信号透过率的Cr4+:YAG晶体,分别研究了调Q脉冲的平均输出功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单脉冲能量以及峰值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关系。在泵浦功率达到13.3 W时,采用6.5%的输出镜和小信号透过率为60%的Cr4+:YAG晶体得到了最短脉宽为15 ns且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调Q脉冲输出,其相应的峰值功率可达到3.04 kW,适用于军事国防领域。  相似文献   

11.
被动测试中的错误诊断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被动测试的有限状态机模型、错误模型和错误检测算法,给出了单个错误的诊断算法并分析了其时间复杂度,将所提出的算法推广到对多个错误的诊断,以在路由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的接口有限状态机上做的模拟实验为例来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八毫米辐射计的末敏弹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在搜索过程中末敏弹吊在降落伞下,一面旋转一面以某个适当的速度下降,使辐射计的天线以螺旋线形扫描目标区域。在此有效面积内探测目标,并以很高的命中概率摧毁目标。在天线温度对比度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研制出探测和定位算法,给出了计算机仿真打靶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英语里 ,被动句被广泛采用。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详细谈到了如何将科技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 ,以及在进行汉语科技文章的英译时 ,如何采用被动句 ,使之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讨论了被动语态自身的语言特点及其应用,其次是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的使用和它在科技英语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最后重点探讨了在翻译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被动,除了具有明显标记的显性被动之外,还有没有标记的隐性被动.其被动含义既有来自结构上的,也有来自词汇本身的.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的被动,除了具有明显标记的显性被动之外,还有没有标记的隐性被动。其被动含义既有来自结构上的,也有来自词汇本身的。  相似文献   

17.
18.
论述了当前被动微波植被辐射模拟算法的进展和研究趋势.植被辐射的模拟方法主要分为3类:第一类是将植被看作各向同性的单层介质,光学厚度、单次反照率等设为常数或用经验关系来计算;另外两类主要差别在于冠层定义的方式不同.其中一种方法将植被冠层看作连续介质,另一种方法用植被冠层的离散特征(如茎和叶子的长度、方位)来定义.  相似文献   

19.
俞建荣  谢贝龙  席军  刘强  徐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6):11425-11431
针对现有商业卫星用磁悬浮飞轮存在发射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功耗大、结构复杂和控制难度大等缺陷,提出了采用三自由度自稳定被动磁轴承代替原有磁轴承方案的磁悬浮主被动飞轮。分别介绍了飞轮和被动磁轴承结构、工作原理;通过等效磁荷法对被动磁轴承轴向力和轴向力刚度进行了数学建模;采用数值分析法,对被动磁轴承不同高宽比和气隙宽度的轴向力—位移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并基于工程实际,选用高宽比为2和气隙宽度为1mm的被动磁轴承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飞轮在仅轴向偏移、径向偏移扰动、径向扭转扰动和同时发生径向偏移扰动与径向扭转扰动四种工作状态下轴向力自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向自稳定性满足性能需求,该自稳定被动磁轴承为商业航天卫星的磁悬浮飞轮的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的研究兴趣是改变光脉冲的群速度,产生光停、慢光、快光(超光速的光).按照物理理论,反常色散媒质中可能出现“快光”,而它就称为“快光媒质”.已有许多产生快光的实验,这就开辟了被称为“色散技术”的研究前景.例如,科学界对群速超过真空中光速c的信号传播感到好奇.而在另一方面,以群速vg行进的短波脉冲、微波脉冲、光脉冲,如vg比无限大还大,就称为负群速(NGV)传播.这时发生如下现象:输入脉冲峰到达被测物(DUT)之前,DUT输出端已呈现脉冲峰的身影.这虽与直观经验不符,但都是实验发现.当某种材料中光的群速为负,这就是NGV媒质.虽然NGV时常出现在增益系统中,无源系统也不断发现NGV现象;后者可由同轴电缆、波导、微带线、光纤而构成.实验中如加大失配即可加大群时延,进而获得NGV.若n为媒质有效折射率,则获得NGV的条件是{f/n dn/df}>1.虽然许多实验证明了群速超光速现象存在,科学界仍感困惑.2001年证明了关系式(-v)e=|T|2vg((-v)平均能速,T系统传输系数),故当vg很大(vg>c|T|-2)时能速将比光速大.有关研究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Brillouin的信号速度定义存在问题,数学意义超越物理意义.我们的反驳是,最重要之点在于传播中不失真的波群(波包).由此出发的理论分析证明,众多NGV研究者已观察到的超光速传播其实就是实现了超光速通信.……超光速群速传播和负群速波传播,这两者各有其用途.科学家们把这与多个领域(如光通信、光场压缩态、量子纠缠)相联系,并得出结论说,高效、低耗的快光的潜在应用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