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周时代是我国散义的萌发阶段,由史官记录下来的《尚书》,已经发展成为定型的成篇散文。其中《盘庚》、《无逸》、《秦誓》等较真实可信的篇章,为后代散文的勃兴奠定了基石。《尚书·无逸》是周初的文字,是周公旦对刚亲政的周成王所作的训辞。《无逸》虽出现于我国散文的早期,但说理透辟,前后照应,极有层次.说明我国早期的散文已初具规模。文中,周公的语气婉转深沉,活画出一个关注时政、谋思深远的老臣形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无逸》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体现了殷周散文发展的高度。一《无逸》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当时的社…  相似文献   

2.
《汉书·张良传》“表商容间、式箕子门、封比干墓”,记述的是武王克殷后对旧殷贵族中的商容、箕子、比干等所谓贤人智士表示尊崇的做法。这段史实,《荀子》、《吕氏春秋》、《礼记》、《史记》、《新序》、《逸周书》、《尚书·武成》、《后汉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或援引,而所述略有参差。如“表商容闾”,《尚书·武成》作“式商容闾”,《后汉书·卢植传》作“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公文理论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学术领域。关于文体,虽然早在《尚书·毕命》中就提到“政贵有恒,辞尚体要”,这个“体”,究竟是文体的体,或者指诸如文章的写作要求,特点、风格等,内涵并不清楚。《尚书正义》解释说;“正以仁义为常,辞以理实为要”,显然是按后者来理解的。之后,魏文帝的《典论·论文》在评论当代作家的同时,接触到了公文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散文足可与诗歌并驾,不惟历史悠久,而且佳作如云,它以其灿烂的光焰,照亮了中国文坛。早在春秋战国,以《左传》、《国语》、《国策》为代表的历史散文,和以《孟子》、《庄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子散文,光辉交映,形成双壁。两汉之世,有司马迁、班固等大家,史传体散文勃然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建安文学和六朝小品,光怪陆离,清新可爱,亦有不少佳作。唐宋两代,在“古文运动”推动下,异军突起,名家辈出,致有唐宋“八大家”。自元以降,一方面是戏剧、小说兴起,另方面是“八股文”的毒害,散文似不如前,虽…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记录、收藏的政府文件及政治论文的选编。关于《尚书》成于何时,为何人所编著,从古至今,众说不一,莫衷一是。但史学界多数人同意汉代人的说法,即《尚书》是孔子编订的。《尚书》自西汉初,就有两种版本流行于世,即《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今文尚书》传自伏生。伏生是济南人,故秦博士,专治《尚书》。伏生原有的《尚书》,因秦焚书而壁藏之。后因战乱,伏生流亡在外,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伏生回到家乡,求其所藏《尚书》,亡数十篇,只得29篇,而其中还有一篇是《书序》,故实得《尚书》28篇。即以教齐鲁之间。由于伏生的《尚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即隶书写成,故称《今文尚书》。经历代史家考证,这是真《尚书》。《古文尚书》者,出于孔子壁中。武帝末年,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悉得其书,以考29篇,多得16篇。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经济写作的起源与成熟我国的经济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许多人们熟知的审美性文体的写作中,就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写作内容。远如《诗经》中的《召南·羔羊》、《魏风·伐檀·硕鼠》、《幽风·七月》、《小雅·大田·无羊》、《周颂·臣工·良》等篇,...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标校本《新唐书》、《旧唐书》经过校勘和标点,使用起来方便多了。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校勘标点方面仍觉有美中不足之处。现将本人在使用该书时的读书心得贡献于右,以供将来重新整理两书时参考,每条下所附册、卷、页,均依标校本,不另注。 1、《旧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二页):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高祖与(王)威、(高)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按:“开阳府”,《旧唐书·刘政会传》、《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政会传》等处均作“鹰扬府”,《册府无龟》卷三0九·宰辅·佐命二,卷三四五·将帅·佐命六亦作“鹰扬府”,此处当出校。 2、《新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一六页): (武德六年夏四月)癸酉,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萧瑀为右仆射,封德彝为中书令,吏部尚书赵恭仁为中  相似文献   

8.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孟子》等儒家典籍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这表明我们祖先对麒麟的认识最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就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一说;而《春秋·公羊传》中也提到:鲁哀公十四年,在  相似文献   

9.
唐代古文运动,不仅在于变骈为散,恢复了古文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经过了一次反复之后,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评判标准,即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变骈为散,是文学史上散文观念确立之际由失败而成功的历程表现。二者在散文文体自觉的母体中具有一脉相承的孪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写作心理学思想可谓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早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写下了“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优美诗句,反映了写作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尚书·尧典》中记载的“诗言志”,可以说是诗歌创作心理学思想的初步概括,它曾经被朱自清先生誉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这些片言只语虽然还不能说就已经奠定了科  相似文献   

11.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12.
话说《水经注》文筠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记载地理状况的专文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完整地形成。那就是后来收入《尚书·夏书》中的《禹贡》。它记述了当时我国九州范围里的山川分布、水陆交通、物产种类、贡赋品级等,为以后的《汉书·地理志》等断代史附录地志的史书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3.
陈勇 《科技信息》2005,(6):22-24
要用电脑才能复制的编钟洛塔尔·冯·法尔肯豪森是一个德国人,地道的贵族后裔,一口普通话却说得比大多数中国人还字正腔圆,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罗泰。谙熟中国古代典籍,《周礼》《春秋》能信口道来的罗泰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商周青铜器考古的权威。罗泰的一大成就,是发现了中国西周时期青铜编钟的工艺特色,特别是西周时期编钟的高峰——曾侯乙编钟,是按照准  相似文献   

14.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儒家经典成为当时和此后的稀缺文化资源。魏晋时期,王肃为了推翻郑学,开始制造伪经。《孔子家语》及《孔丛子》就是他的伪作,并且在学术界流行很长时间;两宋之际,吴棫首先对《古文尚书》辨疑,到清初,阎若璩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撰成《尚书古文疏证》,系统地考辨了《古文尚书》之伪。  相似文献   

15.
《河图》、《洛书》——中华文化起源千古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图》、《洛书》的由来与争论(一)“有名无实”的神圣图说诸说“河图”一词最早见之于《尚书》,《尚书·顾命》篇曰:“赤刀、大训、宏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按后来汉人所作之注,《尚书》本有在“河图”一词之下加上“洛书”二字的,所以河图、洛书之词的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16.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徐澄宇先生指出:“春秋以前是《诗经》的时代’”,而两汉则是“‘《乐府》的时代,。(《乐府古诗·导言》)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中间虽然隔了个“楚辞”,但汉乐府民歌始终是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汉乐府民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诗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儒、墨、道、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四大支柱,但中国传统道德以儒家为主流,而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之核心就是仁爱。本文旨在探讨仁爱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沿革,并思考继承与弘扬仁爱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一 从字源看,“仁”字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晚。据考证,“仁字是春秋时代的新名词,我们在春秋以前的真正古书里面找不出这个字,在金文甲骨文里也找不出这个字。”(郭沫若:《十批判书》)仁字最先出现在《诗经·国风》里,《郑风·叔于田》云:“洵美且仁。”《齐风·卢令》载:“其人美且仁。”但其含义均是赞美“武士的男性气概”。(黄俊杰、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  相似文献   

18.
读史札记     
关于九州的传说古代,关于九州的说法很多。两汉之前,大约有四种说法。(一)《禹贡》九州。《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传说大禹治理洪水,把足迹所到之处划为九个区域,即九州。这九州就是《尚书·禹贡》所说的九州,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禹贡》一文,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经历,九州的划分,山川的  相似文献   

19.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凡文忌直而贵曲,散文尤甚,“曲”,即委婉曲折,起伏跌宕,与平垣直率,一览无余相对。“曲”,主要是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而言,其次也包括文气和风格。 怎样做到“曲”呢?我国古代许多文章理论家认为“转折”就是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他们在评论前人或同辈的散文时,十分注重文章中的转折手法。谢叠山赞美韩愈《送董邵南序》说:“文章短而转折多气长者,此序是也。”张廉卿称赞韩愈《与孟尚书书》“转折有拨山之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二》)桐城派古文家高步瀛更是称道欧阳修的文章“一字百转,淋漓感慨,悲凉呜咽。”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六》)吴楚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