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种子对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的响应.用3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3和CaCl2)分别处理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四川嵩草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10~25 ℃范围内均能萌发,但在20 ℃和25 ℃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最佳萌发温度为20 ℃,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分别可达96%和7.06.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四川嵩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指数均有显著性影响,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用适当浓度NaOH处理过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高于用其它两种试剂处理的结果.10 ℃条件下,NaOH的最佳处理浓度为30 g·L-1;15~25 ℃温度条件下,最佳处理浓度为20 g·L-1.对于GA3和CaCl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0~25 ℃)有不同的最佳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西藏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披碱草(Elymusdahuricu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牧草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在4种温度培养条件下进行了萌发试验。探讨了温度对西藏披碱草属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西藏3种野生牧草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垂穗披碱草和披碱草种子发芽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5℃/25℃为西藏野生老芒麦种子发芽率由高到低的温度拐点;披碱草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为20℃/30℃;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15℃/25℃。  相似文献   

4.
研究定居于运城盐湖的一年生植物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揭示其种子萌发的规律及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采用室内萌发的方法处理种子,探索了不同温度(5/15℃、10/20℃、15/25℃、20/30℃)、光照(光暗交替和黑暗)以及盐分浓度(0 m S/c、5 m S/c、10 m S/c、20 m S/c、40 m S/c、60 m S/c和80 m S/cm)下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现象,揭示其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其对盐渍化自然生境的适应机理.(1)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在5℃~30℃之间都可以萌发;(2)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情况下,盐地碱蓬种子的萌发百分数随着盐胁迫量的变多呈现减少的趋势;(3)温度、光照和盐分对不同类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棕色种子比黑色种子萌发好.该研究为了解温度、光照和盐分对盐地碱蓬二型性种子萌发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对单性木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温度的水、赤霉素(GA3)、双氧水(H2O2)和浓硫酸浸种处理对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Dandy)种子萌发的影响。水温设室温下40℃、60℃、80℃,处理24h;赤霉素浓度有100mg/L、200mg/L、300mg/L,处理时间分为24h和48h;双氧水浓度有1%、3%、6%,处理时间为24h。每个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清水(约20℃)浸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温水(40℃、60℃),GA3(100mg/L、200mg/L、300mg/L)及H2O2(1%、3%)浸种处理均可促进单性木兰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以200mg/L GA3处理48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61.1%。浓硫酸和80℃的热水浸种处理会损伤种胚,抑制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6.
周香艳  张琼 《甘肃科技》2012,28(13):142-143,128
在水、气、基质等适宜的黑暗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5、10、15、20、25、30、35℃)对黄豆种子萌发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豆种子在25℃条件下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80.0±1.48%,发芽率为96.0±1.62%,在培养7d时,胚根与下胚轴的长度分别为72.60±1.08mm和78.80±1.19mm,轴根比也最大,表明黄豆种子在25℃下萌发,生长情况及感官品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青藏高原特有植物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肋果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15~35 ℃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肋果沙棘种子在温度为15 ℃和20 ℃时发芽率达90%以上,显著高于30 ℃和35 ℃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结束时胚根及下胚轴长度(37.22±2.910,52.41±3.030 mm)也大于30 ℃(33.32±1.313 mm)和35 ℃(23.28±1.641 mm)的长度,表明肋果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下萌发和生长情况较好.此外,肋果沙棘种子在各温度处理下,1~2 d内开始萌发,4~7 d完成萌发过程,具有迅速萌发的特性.较宽的萌发温幅、在较低温度下的高萌发率以及迅速萌发的特性保证了肋果沙棘能够在低温环境和较为短促的生长季节里顺利完成萌发过程,迅速占有生存资源与空间,这体现出该植物对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木兰(Magnolia lilifloraDesr)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对木兰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木兰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室温18(±2)℃~35℃范围内均能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不同温度下变化显著。在30℃恒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因此,木兰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30℃时,分别可达29.4%、29.4%和15.1%。不同温度条件下,经过200mg.L-1GA处理的木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用清水处理的木兰种子有所提高,说明GA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温度和水分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温度、NaCl和PEG6000预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交叉耐性诱导.在15℃、25℃和30℃中,50%萌发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86h、43h和48h;50%萌发需要的热时间(thermal  相似文献   

11.
以一批小麦、玉米、水稻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离心处理,研究其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以及苗长和苗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离心处理对小麦玉米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影响,其中以3000r/min离心10~15min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发芽7d后的根长、根重、苗长和苗重以3000r/min离心15min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2.
细齿叶柃繁殖技术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细齿叶柃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齿叶柃扦插繁殖应选择在春季进行,用50 mg/L浓度的吲哚丁酸浸泡17 h,其成活率可达60%;发芽试验表明,种子在5℃条件下贮藏,用浓度为300 mg/L赤霉素处理,其发芽率达86.3%,发芽势达48.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6-BA对防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6-BA对当年采集野生防风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10mg/L6-BA浸泡种子1h,种子发芽率最高(56.4%)、发芽势最高(41.5%)、胚根最长(2.5cm),分别比对照组高16.8%、16.9%和0.7cm;浓度为80mg/L6-BA浸泡2h发芽率最低(21.6%),发芽势最低(13.4%),胚根最短(0.2cm),分别比对照组低21.1%,13.4%和1.63cm.随着6-BA浓度的增高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超低温贮藏对油松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后的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对油松种子长期超低温贮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可以应用于油松种子的贮藏;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是影响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重要因素;防冻保护剂可有效减少种子在超低温贮藏时受到的损伤,二甲基亚砜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0%二甲基亚砜 快速冷冻 慢速解冻。  相似文献   

15.
青冈栎等6种林木种子耐脱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脱水对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等6种林木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无患子外,随脱水时间的延长,其他5个树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发芽指数有比较显著的下降;随着脱水程度的不断加深,6个树种种子的发芽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树种不同,种子发芽率下降程度和下降过程均有很大差别。6个树种中,无患子种子可归为次正常性种子,其他5个树种种子介于正常性与顽拗性之间,其中青冈栎的耐脱水性最高,山杜英次之,观光木、金叶含笑和香叶树的耐脱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活性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浸种对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浸种对蓖麻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浓度水杨酸浸种可促进蓖麻种子萌发 ,提高幼苗含水量 ,降低膜相对透性 ,且浓度愈低 ,效果越显著 ,以 0 .0 1mmol·L-1效果最佳 ;而高浓度的水杨酸则抑制蓖麻种子萌发 .  相似文献   

18.
黄毛杜鹃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毛杜鹃种子进行了不同发芽温度,不同预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黄毛杜鹃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室温(15℃-20),黄毛杜鹃种子在0.125%H2SO4中处理10min或在0.05mg/mlABT生根粉中处理zh后播种,可提高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9.
单穗升麻(Cimicifugasimplex)的种子自然条件下种子脱落时胚多数处于球形期,少数处于心形期,需要长时间的越冬过程才能完成胚的后熟,室内采用0-5℃低温湿润90D或0.5G/LGA3处理,加速胚的后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三个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在6个NaCl浓度(0 g.L-1、3 g.L-1、6 g.L-1、9 g.L-11、2 g.L-1、15g.L-1)下的发芽率及胚芽和胚根的生长.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增加,小麦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且活力指数对盐害反映最为明显.平均发芽时间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变长.胚芽和胚根长度随盐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亦增加.小麦的根数在低盐浓度(<6 g.L-1)下增加,高盐浓度(≥6g.L-1)下减少,不同品种小麦对盐胁迫的反映不同,永良4的耐盐性较强,永良12次之,黑小麦76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