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以Si2W18型杂多硅钨酸盐为基本建筑单元、过渡金属铜化合物修饰的新型多金属氧酸盐,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Ⅰ(imi)2(H2O)Cu0.5Ⅱ(imi)2}{CuⅠ(imi)2}{Cu0.5Ⅱ(imi)2}(H2Si2W18O62)]·4H2O(1),利用IR和X-射线单晶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Dawson结构取代原子数与相应的183 WNMR谱中“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间的关系 .预测了α - 1 ,2 [P2 W16Ti2 O62 ]10 -,α - 1 ,2 - [P2 W16(TiO2 )2 O60 ]10 -“极位”W原子183 WNMR谱化学位移值 ,结果α - 1 ,2 - [P2 W16Ti2 O62 ]10 -和α - 1 ,2 - [P2 W16(TiO2 ) 2 O60 ]10 -中与取代Ti相连“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 :- 5 9.3ym ,- 66.5ym ;与取代Ti相对称“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 :- 1 49.3ym ,- 1 62 .6ym ;与取代Ti不对称“极位”W原子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 :- 1 2 5 .4ym ,-1 31 .4ym .  相似文献   

3.
用溶液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及溶液pH等条件,首次合成了H8[Bi2W18Co4(H2O)10O66Na2(H2O)10]·13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合成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是由两个[β-B-BiW9O33]9-结构单元通过四个Co2+离子连接形成夹心型结构.该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2.4666(5),b=12.7684(6),c=29.3357(13),α=90°,β=101.152(1)°,γ=90°,V=4581.4(3)3,Z=2.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Cu2 O/MoS2催化剂,首先,通过水热法获得层状的MoS2纳米片,然后在MoS2纳米片上合成Cu2 O纳米颗粒,形成负载型Cu2 O/MoS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4-NP)...  相似文献   

5.
用同步辐射和 Cu Kα X射线衍射方法对 In1 - x Alx As/ Ga As一维超点阵结构进行对比式研究 .从低角衍射数据求得超点阵的周期Λ ,由 Ga As(0 0 2 )附近衍射数据求得各结构参数 .对两种光源的衍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解释了该超点阵的 Raman散射谱 ,发现在 Ga1 - x Alx As混晶谱中不存在的 2 75 cm- 1 峰 .  相似文献   

6.
La2 CuO4的结构中因存在键角为 180°的…Cu—O—Cu—O—Cu…链而表现出反铁磁性 .Zn2 + 或Mg2 + 取代Cu2 + 后就破坏了这种长程有序 ,使Cu2 + 的有效磁矩升高 ,并且在 77~ 30 0K温区内观察不到N啨el态 .La2 Cu1 xNixO4没有电子自旋共振(ESR)响应 ,也观察不到其N啨el态 .La2 Cu1 xMxO4(M =Zn2 + ,Mg2 + )有ESR响应 ,这种响应很可能是由拉长的CuO6 八面体产生的 .采用常规的物理方法如X 射线粉末衍射 (XRD)和电子自旋共振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中空管状氧化锡(SnO_2)和石墨烯(RGO)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和水热技术成功地合成了多孔结构的氧化锡与石墨烯的复合物(RGO/SnO_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on)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对NO2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传感性能优于SnO_2,并发现改变前驱液中SnO_2和GO的质量比会引起复合材料传感性能的改变.找到了SnO_2和GO在前驱液中的最佳配比为1%,其灵敏度在150℃的温度下对10ppm NO_2高达32.2,约是同等条件下纯SnO_2灵敏度的10倍.此外,文章对材料的传感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湿化学法将具有特殊晶面的立方体Cu2O原位生长在C3N4管上,得到了Cu2O/C3N4异质结.利用立方体Cu2 O的高稳定面(100)晶面改善Cu2 O的稳定性,再利用C3 N4的光催化作用共同促进光催化活性.具有特殊晶面的Cu2 O纳米颗粒尺寸较小(约300 nm),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也增大了Cu2O/C3N4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275 m2·g-1),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Cu2 O与C3 N4相比带隙较小,有助于调整Cu2 O/C3 N4复合结构的吸光范围以及价带位置.因此,具有特殊晶面的Cu2 O和C3 N4构建的异质结能有效地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Cu2 O/C3 N4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四环素反应中降解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三缺位Keggin杂多磷钨酸盐前躯体Na9 [α -PW9O34]·7H2O与CuCl2、CdSO4、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无机-有机复合磷钨酸盐[ Cu(en)2][Cu(en)2H2O]2[Cd (H2O) PW11 O39]·2H2O,并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循环伏安、电催化等测试手段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一取代K8[P2 W1 7TiO62 ]· 5H2 O ,K8[P2 W1 7ZrO62 ]·7H2 O ,K8[P2 W1 7(TiO2 )O61 ]· 9H2 O和K8[P2 W1 7(ZrO2 )O61 ]· 4H2 O的氧化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过氧型杂多配合物的氧化性大于非过氧型杂多配合物的氧化 .Ti取代的杂多配合物的氧化性大于Zr取代杂多配合物的氧化性 .  相似文献   

11.
用新方法合成并测定了含W(O)的双核化合物(Et_4N)_2[(CO)_4W(μ—S)_2MoS_2](Ⅰ)和(Et_4N)_2[(CO)_4W(μ—S)_2WS_2)(Ⅱ)的晶体结构。Ⅰ和Ⅱ均属正交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bCm和Pbam。Ⅰ的a=18.334(5),b=11.946(3),c=13.448(6),Z=4,R=0.057;Ⅱ的a=12.007(2),b=13.523(3),c=18.414(4),Z=4,R=0.058。Ⅰ和Ⅱ的阴离子均为以W(O)为中心的八面体和以Mo(Ⅵ)或(W)为中心的四面体共边且以μ—S连接,W(μ—S)_2M(M=Mo,W)共平面。其中W—Mo键距为2.964(3),W—W键距为3.0103(8),并发现其IR中M(O)—S_b键的ν在424.3~437.8cm~(-1)范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立体有择法合合成了具有 Kaggin结构的过氧型杂多配合物 :α-M6- m Hm[Si W11Ti O4 0 ]·x H2 O,α-M6- m Hm[Si W11( Ti O2 ) O3 9]· x H2 O和βi-M6- m Hm[Si W11( Ti O2 ) O3 9)· x H2 O.( m=K、TBA;i=1 ,2 ,3 ) ;用 IR、UV、极谱—循环伏安、183 WNMR等测试方法对其性质、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都是具有 Keggin结构的过氧杂多配合物 ,它们对顺丁烯二酸的 H2 O2 环氧化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活性 .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Zn(NO3)2·6H2O,Co(NO3)2·6H2O,Cu(NO3)2·3H2O为原料,与适量的柠檬酸配制成溶液,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选择不同温度进行烧结得到Zn0.98Cu0.01Co0.01O稀磁半导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仪(PL)、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光学性能及磁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单一的纤锌矿结构,烧结温度改善了样品的光学性质及磁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K2[M(mnt)2](M=Cu、Ni;mnt,1,2-dicyanoethene-1,2-dithiolato,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K(18C6)]2[Cu(nmt)2](1)、[K(18C6)]2[Ni(mnt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b=1.22780(19),c=1.5665(3)nm,a=95.083(3),β=101.534(3),γ=91.007(3)^0,V=2.3016(6)nm^3,Z=2,Dcalc.=1.350Mg/m^3,F(000)=976,R1=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b=1.22054(18),c=1.27939(18)nm,a=111.647(2),β=92.792(3),γ=103.201(2)^0,V=2.5461(4)nm^3,Z=1,Daclc.=1.304Mg/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 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 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nm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 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分散剂的剂型与剂量以及磁力搅拌与超声振荡的工艺过程对纳米Cu2O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以纳米材料常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为分散剂,采用添加分散剂和磁力搅拌与超声振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Cu2O悬浮液.实验结果表明:磁力搅拌对Cu2O纳米粉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超声振荡不能应用于纳米Cu2O悬浮液的制备过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Cu2O纳米粉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效果较好.Cu2O纳米粉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按1∶0.5加入,磁力搅拌60min,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20%纳米Cu2O悬浮液分散稳定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了Keggin型铜取代磷钨杂多阴离子PW11O39Cu(II)(H2O)5-(PW11Cu),并对其进行IR、UV-Vis和循环伏安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W11Cu在700~1100 cm^-1的指纹区内有四个特征振动吸收峰,分别对应于P-Oa、W=Od、W-Ob-W和W-Oc-W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在200nm和249 nm处有两个很强的紫外吸收,在650-800 nm的可见光区有一个较强的连续吸收带.循环伏安显示W-O骨架波和一对Cu的氧化-还原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海南省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状况,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对海南西部典型的5个海积燥红土剖面,共10个土壤样品中的Cd、Cr、Pb、As、Cu、Zn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岛浅海燥红土中重金属含量由淋溶层向淀积层增多,比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淋溶层中除As外,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淋溶层和淀积层重金属元素及有效态的相关系数表明,土壤淋溶层中元素As、Cu的来源与底土相关度极低,化肥农药的使用是引起淋溶层中As、Cu含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纳米Cu2O原药与悬浮液对菜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悬浮液对菜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纳米Cu2O原药,抑制作用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 2和0.996 1,纳米Cu2O原药与悬浮液对菜瓜灰霉病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3 948.9mg/kg和167.9mg/kg.因此纳米Cu2O原药对菜瓜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纳米Cu2O悬浮液对菜瓜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LBL法将同多酸Na4W10O32(简记为W10)和聚阴离子PEI沉积到多层膜中,进而制得{PEI/[W10/PEI]n/W10}多层薄膜,用UV-vis光谱监测整个膜增长过程,并研究了多层膜修饰的ITO电极的电化学性质.以具有分析价值的化合物NaNO2为底物,研究了多层膜的催化性质,并通过安培计时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膜对NO2-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且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高的灵敏度.作为一种原料简单、制备简易的复合膜电极,有望在传感器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