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卡尔·考茨基是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艺术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其思想的哲学基础并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考茨基同马克思、恩格斯艺术观的差异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艺术思想的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考茨基的艺术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同马克思、恩格斯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艺术本质起源与功用、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和无产阶级艺术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著作,也是他们第一次全面对共产主义作出论证的纲领性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著作。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指出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重要坐标。《神圣家族》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共同撰写《神圣家族》,即追问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神圣家族》时思想为什么能达成一致。深入考察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为二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动力,而对人民的同情与尊重则始终是二人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引。  相似文献   

4.
学习马克思《数学手稿》的革命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数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文献,是用马克思主义统帅自然科学的光辉样板。目前,正当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的时候,马克思《数学手稿》中译本发表了,这是一件可喜的大事。认真学习马克思《数学手稿》,掌握《数学手稿》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开展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5.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向度,近二十年来中国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发展历程、内涵、超越性、现实意义等方面,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坚持不懈地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形成了一整套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及方法,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同一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中 ,对唯物辩证的同一观的内涵作了大量的探讨。之后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同一观的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论证,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当马克思全力以赴完成《资本论》的创作任务吋,恩格斯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自然科学领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辩征法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实际上它是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对它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多方面的贡献。恩格斯全面地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和本质,第一次为唯物辩证法制定了经  相似文献   

10.
王威 《科技信息》2009,(30):318-318
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分析的理论视角,后世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们在提出质疑和构造其理论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其中,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继承和补充了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思想,直接促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形成。而这一学派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工人阶级研究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开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实事求是,并非马克思主义产生时就被明确地、完整地提出来,其提出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在很多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作了不少导向性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论述;毛泽东则以中国特色的语言正确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先后对实事求是这一概括作了补充和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政治优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他们的理论原则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向前推进;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强调不断用新的答案去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独自挑起了原来由他们两人共同承担的历史重任。作为国际工人运动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导师和顾问,恩格斯把自己的有生余年全部献给了他们自己的伟大朋友共同开创的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恩格斯晚年为了保卫马克思,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各国社会主义政党,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而又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的吸收黑格尔思想基础之上建立的。经由马克思的理论建树,以及恩格斯的相关补充,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较少”,面临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问题,面临着整体上的理论创新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着意推出的,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理解范式,即人类学哲学范式(不同于西方已有的“哲学人类学”)。云南省在这一范武的研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2008年,苗启明研究员的专题论文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构建管窥》出版。同年,以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鲁洲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研究”获准立项,这对推动这一研究深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里刊发的系列笔谈文章,都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也许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马克思安葬仪式上发表的著名讲话,突出地强调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还在其他场合多次强调这两大发现,把唯物史观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唯物史观的确立,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礼。科学地估价唯物史观的地位,具体地探讨唯物史观的确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与革命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思想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学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不断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使之中国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卡尔·柯尔施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首次明确地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也分析和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反对哲学?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哲学”,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哲学。但是柯尔施没有能够深刻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也没有真正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建无产阶级革命和其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在综观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全局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息息相关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作了精辟分析之后创立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8年革命以前,为民族理论初创阶段。早在19世纪四十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初期,在他们刚刚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