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锦囊妙计     
子龙,此次护送主公去东吴相亲,要事事、小心。创薪~~若干节,一段一段地背,一节一节地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多次完成。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背诵它也要了解其层次。若干节,一段一段地背,一节一节地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多次完成。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背诵它也要了解其层次。若干节,一段一段地背,一节一节地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多次完成。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背诵它也要了解其层次。若干节,一段一段地背,一节一节地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积累,多次完成。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  相似文献   

2.
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字、词、句子等方面的知识是基础,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的字、词、句子,文言文阅读才能顺利。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阅读,背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掌握文言知识,理解语言的意义,对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虽然文言文不是今天的语言,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来源,仍然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想学习现代文,必须有中国古典的坚实基础。文言文阅读不仅是阅读几十个文言文,也要学会从中吸取营养。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解它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野草》深深地浸润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 ,它的一些篇什很有传统诗文那诗情画意的特色 ,但更多的是非常态的由极度紧张推向极致的矛盾对立 ,荒诞奇倔、迷离恍惚等构成的奇特境界 ,不过 ,这种境界之美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因子。《野草》引进了我国传统的梦幻文学形式 ,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回归了中国古典文学那写丑怪变形之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在对高维大数量模式样本进行分类时,一般都要用逐步聚类方法多次完成。首先要尽量获取和利用先验知识进行初始划分,找出凝聚中心;再逐步调整进行细分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聚类方法——(0,1)模型阵法。它可简单快速地完成高维大数量模式样本的粗分类,对提高后续的细调整分类提供一个良好的初始条件。在模式样本可分性较好或精度要求不高情况下,此方法是一种快速一次完成聚类法,不必再作后续精调。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这样的稿子,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在家里写。我们要跟采访对象约时间见面,问问题,记录对方的话,然后整理,这样才能完成一篇较好的人物通讯,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这个人。一、熟悉采访对象的性格、兴趣、经历、成就等,这点尤其重要。已故戏剧大师曹禺曾谈到,他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接受采  相似文献   

6.
<正> 英语诗歌朗诵是读诗的一种艺术,特点是以富有感情的方法背诵诗文,并将原诗著的感情表达出来,以达到鼓动、感染和激励群众的目的.朗诵英语诗歌,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面、提高文学素养、锻炼发音器官的纯熟运用等。尤其是一首诗经朗诵之后,其中的语法现象和词汇会铭刻在我们脑际,很长时间,有时甚至终身难忘。因而,提倡诗歌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贾平凹的几部长篇小说来分析他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作一个简单的陈述。贾平凹从第一部长篇《商州》到长篇《怀念狼》,逐步体现出由写实到“以实写虚”的转变。这一变化是由作家自己的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完成的,本文着重分析了《浮躁》《高老庄》《怀念狼》三部作品,从中看出贾平凹创作风格转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文化是感性的文化,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汉语就是一种放射艺术光芒的璀璨文化。它以简驭繁,是一种真正从人的生命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我们应在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引导学生去灵活积累、实践运用,使学生心领神会,通达悟的境界,学生经历多次熏陶感染、积累运用就会逐步融化进他们的血液,为他们的生命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优秀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都要设法创造上课的良好开端,如安静的环境、必要的设备、明确讲述的重点,并使学生产生渴望听取讲述的心理等等。后者是由教师组织语言来达到的,习惯上叫做导言。导言能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了解本节课与上节课在教材内容的联系;了解学习的内容、范围和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导言的意义不仅运用在每堂课的开始,而必须贯彻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例如每章开始,每课开始,以及一课中的每一段开始,每一问题开始,都应当有导言。  相似文献   

10.
(一)言语交际是人们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互相交往、建立联系、交换信息、沟通感情的社会活动。它的存在方式是动态性的。每一次交际活动都呈现为一个过程,即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由接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的过程。很明显,这个动态过程涉及众多的因素,充满了各种矛盾。概括地说,交际的人、交际的工具和交际的环境是交际过程中第一层次的不可缺少的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青少年逐渐淡漠了对诸多传统艺术精华的关注与热情,而对日益翻新的“快餐式艺术”过于热衷,会失掉许多享受经典艺术之美、传统优秀文化的机会。因此,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关注它,解读它,热爱它,并从中吸取我们所需要的艺术营养。戏剧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略显生疏,他们接触的少,了解的也少,即便看了也不会像看动画片和影视剧那样感兴趣,而对于戏剧中的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戏剧美术》这一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在墨西哥,玉米是粮中之王。每年10月收获玉米的时候,米却肯州巴拉乔地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当地农民称它为“乌切布瓜”节,意即玉米粽子节。“乌切布瓜”节以自然村为单位,由一位村民做召集  相似文献   

13.
一说冯至的散文,人们就会联想到《东欧杂记》,或者还会联想到《山水》。《东欧杂记》是解放以后写的,《山水》14篇(含《后记》)有10篇写于抗战期间,其中只有4篇写于抗战以前。收集得如此之少,似乎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写的散文并不看重,然而,我们却不能这样看待。这些散文,无论数量与水平,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的自画像     
习作要求以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习作。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注意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要说真话,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也许你眉清目秀,也许你瘦骨嶙峋,也许你文质彬彬,也许你其貌不扬……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我们自己,把自己的特点介绍给别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好吗?小丫:好啊!我这个人最有个性了,只要我想达到的,我一定努力去做。一天,我在校园的大树下乘凉。突然,一位男同学迎  相似文献   

15.
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一、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  相似文献   

16.
四不像是一种由中国传到外国,现在又回到中国的园圃动物。至今没有查出它的野生故乡。研究一下它的身世(虽然了解得还太少),很有意义,也可激发我们挽救濒危种野生动物的愿望和心情。这篇文章写得生动,也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8)
我国古书中多有提及的蓝田美玉,是那样诱人,又似乎是个难解之谜。古时陕西蓝田是否真有那样的美玉?世上古玉中哪些是蓝田玉?有人认为,近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蛇纹石化大理岩就是古人称重的蓝田美玉,其实并菲如此。若想了解古时的蓝田玉,必须先弄明白古人所称的玉指的是什么?古人所称的真玉汉代许慎给玉下了明确定义:"玉,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其实古人区别真玉与假玉,远比汉代要早。春秋时孔子与其学生子贡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于孔子日:敢问君子贵玉而  相似文献   

18.
传说有位古人写文章,把墨研稠便钻进被子睡觉,然后起来落笔成文,“一挥而就”还“一字不易”。说得玄乎,其实稍稍一想,便知其并非真正睡觉,而是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倘若没有蒙头大睡的缜密思考,也就没有轻松的“一挥而就”,更不会有“一字不易”。虽然写作的习惯不同,这种睡觉的方式也不一定可取,但这种思考成熟后再动笔的做法,从一定意义上启发我们:文章要写得好,就要想得清,不仅要对“写什么”想清楚,同时也要将  相似文献   

19.
吕小玲 《科技信息》2011,(14):I0301-I0301
议论文因其文体特征要求一定的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高中生或因积累不够或因论证方法使用不恰当而易将议论文写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在众多真假难辨的所谓网络优秀作文中找范例,不如从中学语文课本出发,向大师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精髓,活学活用,一样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新课程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古文单元荀子的《劝学》就是一篇典范之作。本文从一个教学案例出发,探索向古人文章学习使议论文语言生动的方法,并用案例展现作文能力的升格,力图使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教你两招     
犯罪、灾难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必要的防范意识一定不能少。然而,仅有防范的意识,而无基本的防范本领,在突遇险情时也难脱魔掌。所以,平时积累一些脱险技巧,学习一些防身之术,才会使我们在遭遇灾难、面对犯罪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应付乏术。在此,我们先教给大家几招对付坏人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