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乾知”出自《易·系辞上》,汉唐易学多以“知解”“知觉”释“知”,并未将“乾知”看作一词。阳明心学兴起后,浙中王门的王畿使用“良知”这一阳明学的核心概念解释“乾知”,提出“良知即乾知”这一命题。王畿此说的用意在于借助大生广生之“乾知”证明“良知”亦属实体性存在。也就是说,“良知”既是道德领域无善无恶的心性概念,同时也是具有超越性的、宇宙万物的终极实在。这一思路在阳明后学以及现代新儒家处引发了一定争论。如何界定“乾知”与“良知”的关系,折射出学者对“良知”概念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体育概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什么的?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较深入研究,认为:体育概念争论之焦点是社会文化活动(现象)与教育过程之争;“身体的教育”与“通过身体的教育”之争。体育概念争论之实质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身与心(形与神)的关系。我认为:体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实现自我超越的身心活动。  相似文献   

3.
致良知说是王阳明晚年心学思想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理论,也是王门后学讨论的重要内容。江右王学是阳明心学的重要流派,此派坚持“由功夫以悟本体”的路向,通过渐修求良知,纠正了“见成良知”的泛滥。但江右王门学者在“寂”还是“感”时“致良知”,以及“良知”与“意念”的区别等问题上,却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就江右王学的聂豹和邹守益关于“致良知”理论中的“先天之体”、“未发已发”、“寂感”、“诚”、“明觉”等问题作些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4.
素有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之父”之称的松本清张,1960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砂器》以激情澎湃的情节设置、严谨细密的解谜手法以及深沉忧患的作家良知和深刻厚重的社会反思,成为开创先河的杰作.从“阴暗”与“光明”的对照铺陈、重视对犯罪动机的剖析、独特的艺术构思这3个角度,探讨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代表作的《砂器》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中,如何评价明代万历曲坛上出现的那场有名的汤(显祖)沈(璟)两派之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所争论,但多数论者在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即往往将汤沈二家分别冠以“文采派”和“本色派”的头衔,这似乎已成为定论。而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语。这两句话在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较完整地表达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这个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个房屋里;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生活在政策影响下的民间生活中;知道这时代(指东汉)只提倡读孔尊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说之误的,正在读着诸子百家的书。显然,温家宝总理仅仅引用此语中的两句,想要表达是“知政失者在草野”一意,再次凸显本…  相似文献   

7.
“义(羲)”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义(羲)”的基本内涵是“善或美”.《说文》:“羲,从我从羊”,这是从字形上给它下的定义.段玉裁注:“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意.”晋代王弼注《老子》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时说:“仁义,人之善也.”由此可见,“义”和“仁”是不能分割的,是“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仁德的一种表现.由于人具有仁德和善行,这个人就具有内在的美.“义”的其他一些含义均是从“善”这个内涵中引伸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晚明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牡丹亭》及其"至情论"的意义内涵入手,对儒家理论中"情"的意义变迁进行梳理。泰州学派因追求良知"自得"的圆融化境,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程朱理学"情"与"理"的紧张对立,客观上促成了一种浪漫的艺术精神,这种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戏剧等艺术的面貌。《牡丹亭》即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典型写照,其中之"至情"即后来刘蕺山总结之"纯情",这表明了当时以泰州学派为主的儒家"化情归性"的思想倾向。因此此"即情即性"之至情具有某种超越性,它既不是唯情主义,也不是纵欲主义,而是和泰州派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良知说是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又是他的学说的核心。正如王阳明自己说的:“吾将以斯道为网,良知为纲”。王门的众多弟子和流派也都公认“吾师良知之学,乃三教之灵枢”,对之顶礼膜拜,深信不疑。良知说在明代中叶以后曾风靡一时,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仍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并引起了激烈的争伦。因此,研究良知说,是深入揭示王阳明哲学本质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王门后学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试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国内外专家。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心学集大成者。他创“知行合一”说,对抗程朱的“知先行后”说;创“良知说”,对抗程朱的“即物穷理”说。在程朱理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他独树一帜,与之对抗。尽管这是唯心主义内部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但表现了王阳明大胆探索,蔑视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积极进取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一、“良知说”产生的背景 王阳明的“良知说”,是他晚年的主要教学内容。根根年谱记载,他在贬谪到贵州龙场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